关于审计信息化提升内审工作知识管理的思考

2019-03-21 01:00林阳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内部审计

林阳文

[摘 要]内部审计的服务过程是为组织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为背景,以风险管控为出发点,整合内外部制度合规体系,固化审计工作流程,阶段性地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并提出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监控管控全面化的审计模式,旨在为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审计;知识管理;持续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24

[中图分类号]F239.1;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4-00-03

0     引 言

內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职责主要是内部服务和审计监督。知识管理作为提升内审工作的重要工具,重点在于提供审计资源和分享审计信息,并通过知识管理加强审计工作的深度,扩展审计范围,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目前,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实现目标与知识管理理论相契合,阶段性地实现审计资源共享是各个大型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1     知识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是将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鉴证及咨询服务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流程中,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目前,审计工作覆盖面广,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例,强调“审计全覆盖”,从生产领域到销售领域、从采购管理到资产处置、从国内经营到国际出口、从项目投资到项目竣工、从主业经营到多元化投资监督等,凡是与国有资金、资产、资本等运行相关联的活动都纳入审计管理的范围。其中,工程审计、采购审计、境外审计、信息化审计方面专业性极强,审计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财务审计、价格审计、绩效审计方面信息数据来源广泛,仅靠传统纸质资料,审计人员不可能获取全部信息。内部与外部的知识管理是提升内部审计的重要课题。

1.1   内部审计的知识构成

内部审计的知识不仅包括审计方法论、审计程序方法,还包括审计线索、审计数据,以及可应用到实践的审计经验、审计发现等。

1.2   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知识管理工具通过两个手段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一是为内部审计提供审计对象数据资源,即知识管理的“外循环”;二是为内部审计提供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内循环”。企业为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应整合财务数据、业务数据、采购流程信息等,其中,审计人员、外部审计、外部专家、各经办部门进行意见的分享流转。内审人员作为主要的知识管理者实现整个管理过程的循环,从而实现审计数据获取到审计整改的闭环。

1.3   内部审计知识管理的途径

第一,构建知识库。构建知识库包括构建各个审计领域的操作指南、操作手册,建立清单式审计机制,提炼分析方法,进行业务流程、制度的系统分析,选择风险评估方法等。第二,完善知识管理整合机制。企业要让部门成员了解如何使用知识管理体系,并通过知识管理体系进行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完成内外部知识的整合机制。第三,完善知识管理体系。审计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快,内外部合规要求不断变化,随着审计数据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演变,企业的数据来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知识管理体系,迅速整合外部数据、最佳实践、新合规手册等。

2     审计信息化实践的概述

审计信息化不是商品化软件,不能直接使用,但通用审计软件可以实现审计数据分析。对接财务数据、业务流程时,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审计部门的工作特点及外在信息资源环境,尤其是审计信息化业务需求的确认及流程梳理。

2.1   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审计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

企业审计工作以实现审计资源共享为近期目标,强化审计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对核心审计业务过程的监管,以财务数据为第一步,实现基于共享数据的审计报表统计及分析评价等工作。2014年,笔者所在公司的审计部完成了SAP合同模块的建立工作。系统开发完成了合同审批模块与采购实施(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文件审批等)、资金监管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其中,公司ERP系统已经建立了采购工作中从采购立项填报与审批、采购实施、合同上线与审批的采购审批工作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闭环管理,实现了信息系统固化流程的预先控制。通过三项平台一体化的业务流程,促进了跟踪审计过程推进采购审计工作,提升合同审计前后流程的管控水平。

以公司一体化管理的SAP平台业务数据为数据基础平台,以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入融合为目的,企业审计工作要按计划分“三步走”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为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奠定技术基础。在开展第二期建设时,充分对接现有业务平台,充分考虑业务系统现状,充分分析现阶段审计工作模式,以审计数据平台为目标,阶段性地开展物资审计及工程审计子系统的建设,以模块化建设方式实现审计业务数据的整合管理和综合分析,开发较为完善的审计档案管理模块,拓宽审计业务信息渠道,实现企业的增值。审计系统结合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常见工具,如审计项目管理、价格库、财务明细账疑点分析、凭证标记工具、审计台账、问题列表和整改问题列表等,对XBRL分析、指标趋势分析进行标准化开发。

2.2   采购审计信息化的实现

笔者所在公司采购业务量很大,年签订合同接近2 000个,合同总金额超过百亿。相同营收级别的民企审计人员往往达到二三十人以上,但笔者所在公司仅有8人。采购信息全过程实现信息化跟踪审计,以ERP(SAP)系统为主线,构建以合同管理模块(该模块以审计部为主)以核心,以审计系统平台为审计信息复核工具,实现支付申请到支付分配再到合同的全流程管理,通过采购信息获取全过程的信息数据链,支撑部门知识库及数据来源。但是,在传统审计方式中,审计人员纸质审核之后留下纸质复印件,无法完整保留或再利用审核的过程,也无法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管理,导致各类采购审计文档管理比较滞后,不能保障文档的质量和完整性。此外,采购审计数据信息的收集方面更属空白。如何有效运用信息系统对采购进行内部审计监督,是烟草行业采购审计子系统建设的重要目的。建设采购审计子系统有利于完善采购内部审计,也符合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3个部分介绍采购审计信息的流转和知识库保存的结构(如图1)。第一,采购审计台账。通过审计项目列表选择采购及服务审计项目,进入审计项目后可以选择开展具体的审计环节,即采购计划审计、采购方式审计、合同签订审计等多个审计事项。第二,采购项目查询。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部门需要通过采购系统查询对应采购项目不同阶段的信息及附件。第三,审计作业工具。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审计作业工具记录审计成果。

2.3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实现

工程审计模块以工程信息报表为主线,对接ERP系统数据,以内审人员、全过程审计单位、建设单位为主体,实时更新审计信息,对接工程招标审核及结算审核。目前,工程审计管理系统执行的工程项目审计制度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法规制度层面,主要是目前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印发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二层次为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制度层面,主要有《关于加强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烟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烟草行业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项目管理程序规定(试行)》《烟草行业工程审计操作指南》等。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了工程采购方式审计、合同签订审计、合同结算审计、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计等烟草行业工程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在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时,设计的管理流程、管理内容均要符合相关制度要求,并将其作为系统建设的标准,从而实现90%以上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实现重大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审计部门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工程审计项目的任务安排,具有对中介单位工作内容的审核、监督等职能,审计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查看该审计部门的项目开展信息。工程审计模块以全过程控制为主,在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资金支付、签证变更、结算和决算等各个重要阶段,辅助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动态控制。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采购实施审计、答疑文件审计、合同签订审计、签证变更审计、合同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对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阶段、节点,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重要的审计资料和结果性文档,通过信息化系统,由中介机构或者审计处负责人员及时录入系统,既便于进行過程中的及时控制,又为远程、实时掌握工程项目信息提供信息化支撑。此外,工程审计报表模块作为重要的数据输出成果,主要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及分析。针对单个项目,通过综合全过程各个阶段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多个项目,通过建立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3     构建以数据导向为主的监控管控全面化审计模式

3.1   数据是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

审计信息化的根本是保持与当前关键系统的对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探索实现审计数据(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标准化。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将成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核心支撑点。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等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具体的应用形态,大数据伴随这些应用不断增长,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化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

目前,笔者所在公司正在实施智慧企业战略,通过行业用户增加竞争能力的新动力。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企业的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数据式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新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业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部门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面临着巨大挑战,计算机审计取代过去传统的手工审计,成为现代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海量数据的计算机审计及智能审计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力加强对新型审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推动审计实务的深入发展,将成为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式审计模式是建设现代审计方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成为今后审计的主流,数据式审计模式将改变审计作业的方式。审计人员经过详尽的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底数,并通过采集电子数据、清理转换、分析等步骤,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线索,从而可以直接进行线索延伸调查,即建立以广泛采集、集中分析、延伸取证为导向的审计作业方式,通过明确审计思路,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

3.2   持续审计技术拓展知识管理手段

持续审计强调实时审计,特点在于审计过程的连续性、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审计程序的自动化。首先,持续审计要求审计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要企业持续经营,那么审计工作就会伴随生产经营过程循环往复下去。在持续审计下,审计计划、控制评估、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都是连续进行的。其次,持续审计要求提供的审计信息必须是及时的。传统的审计工作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项进行审计。但持续审计的运作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要求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单位都应该在网络中参与,在网络环境下,取得审计证据,制订审计计划并发布审计报告。简单地说,持续审计的审计对象是一堆数据,审计部门必须拥有数据分析工具。同时,持续审计要求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必须拥有网络触发器,被审计单位发生错误时,能够通过网络传递到审计单位,由审计单位进行分析,进而将审计信息发还给被审计单位并且予以公布。因此,持续审计只有拥有高度自动化的审计程序,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持续审计极大拓展了审计的范围与广度。持续审计的实时性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数据仓库和审计业务触发逻辑算法是实现持续审计的根本。

3.3   构建审计知识仓库

初步搭建审计数据平台形成知识管理系统之后,审计信息化的中心依然是构建审计知识仓库。审计知识仓库长期目标的落脚点如下。第一,实现审计程序的标准化。严格审计流程,实现标准化审计流程,每个审计步骤对应相应信息及相应适用审计要点。第二,实现关键数据的集中处理,辅助审计决策。审计数据仓库在金融业、支付行业广泛应用。数据标准化、数据仓库、OLAP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关键数据的处理,为审计决策辅助提供支持。第三,成为高层治理工具,即实现内部审计的部分功能。审计的根本在于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经营者对管理层的信息需要鉴证才能加以信任。

主要参考文献

[1]顾新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与工具[J].系统管理学报,2004(13).

[2]何玉洁,张俊超.计算机审计中的数据库技术[J].审计研究,2006(1).

[3]徐芳.浅析烟草工程审计的信息化建设[J].建筑监理,2015(6).

[4]杨鸿.ERP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5).

[5]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1).

[6]毛华扬,张志恒.审计信息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索柏民.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知识审计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2).

[8]杜茂宝,田利军,王晓勤.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9]梁水源.知识管理:强化内审工作的重要工具——美国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2008(10).

[10]丁德明,廖飞.国家审计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以翠微支行汽车消费贷款审计为例[J].审计研究,2006(2).

[11]赵应国.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促进财务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6(16).

[12]肖久灵,陈媛媛,汪建康.企业知识审计关键成功要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内部审计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