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菊,康树红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形态,是主要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多媒体性、超文本等特性。互联网和手机是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代表,其主要的传播形态是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即“两微一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的主渠道。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8.2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8.17亿人,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人,使用比例为98.6%。[1]互联网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成为舆论表达、舆论集结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习近平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改变有着全面深刻的认知,对新媒介形势下开展舆论引导极为重视,在多种场合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阐述,形成其较为全面系统的新闻舆论思想,为新媒体时代传媒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时代背景看,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互联网时代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经验的理论升华,是服务当前、面向未来的思想创新。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等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要求、新判断,这是此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涉及的新领域,是习近平新闻与思想的显著创新之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新媒体的舆论地位、功能、管理、融媒理论、对外传播等方面。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复杂,现在的媒体格局不再是报纸、广播、电视的“三分天下”,网络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力量,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自媒体话语权的扩大,也导致舆论生态的重塑。在微博、微信这样的网络平台上,人人都是传播主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往往主导着社会舆情的发展。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把网络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认为是事关长期执政的大事。提出要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切实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习近平准确定位网上舆论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3]要求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相对以往党性原则的表述,习近平对于党性原则的阐述更为鲜明、更为系统,尤其是在互联网新媒体飞速发展、舆论生态复杂的背景下,其对党性原则的深刻阐发更具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4]要求新媒体同传统媒体一样讲政治、讲党性。
舆论功能是新闻媒介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新闻媒介担负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研究新媒体的功能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重探讨了网络新媒体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功能。习近平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非常关注,2014年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5]
对于网络的正负效应习近平有着全面的认知,他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正所谓“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6]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主流媒体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提供的信息内容要真实客观。要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做到敢于引导、善于疏导。
要实现发挥网络新媒体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功能,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习近平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7]
网络新媒体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取和发布信息的载体,人人可以参与传播,但并非人人都有职业道德和守法意识,这使得非理性、情绪化,甚至谣言、违法信息的传播大大增加,信息传播监控难度加大,加上多元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新媒体的趋利性色彩较浓,暴露出不少问题。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确保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确保新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工作大局,需要对新闻媒体进行管理。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飞速发展,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局。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管理工作已把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管理工作纳入管理视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工作。早在2001年7月,江泽民就已高度关注网络的管理工作,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胡锦涛十分重视新兴传播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管理工作,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设法律、行政、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形成网络正面舆论的强势。
习近平对网络新媒体管理的认识深刻,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8]“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9]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指出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都没有法外之地。提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主流媒体守土有责,要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要加强法制建设,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媒体融合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指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体结合在一起,也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体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传媒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模式和传媒内容的变化,即由单一的生产模式向多样化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10]
习近平准确把握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深刻洞察世界和中国媒介场域巨变,创造性地提出要推动融媒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失时机把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突出亮点,是以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涉及的。习近平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是“媒体融合”首次成为党中央重大决议的重要内容。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媒体融合实践的纲领性文件,这表明“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2014年因此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
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其媒体融合观点,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优势互补关系,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从2014年开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就显著:媒体平台已形成报、台、网、微、端齐备的立体多样的格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直播、H5等技术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一大批懂网、知网,熟悉新闻传播规律的全媒型人才正在脱颖而出。作为媒体融合的标志性成果,媒体“中央厨房”统揽一体化流程,最大限度实现新闻资源整合,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倍增。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新格局正在形成。形态多样、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越来越多,意味着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主流声音在新的媒介场域中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可以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实践硕果和重大胜利。
对外传播,也被称为“媒体外交”,就是运用信息传播媒介来阐述和推进对外政策,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我国总体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它已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等共同组成了现代意义的大外交。对外传播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外传播事关国家大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对外传播是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使得对外传播不受地域、时间、篇幅的限制,从单一的媒体扩展到多媒体,视觉的、听觉的、静态的、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可以直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位受众直观地、多角度地了解中国,增强对外传播的时效。
习近平根据对外传播的现状,提出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体系。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强调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是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践行者。他在外交实践中善于采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凝聚共识。如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习近平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举了汉代张骞两次出使中亚的事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印度尼西亚演讲时,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等等。这些故事和事例具有生动形象的宣传效应。此外,习近平还将中外有关的新观点、新符号、新表述融会贯通并为我所用。如习近平谈国家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谈国家关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等。通过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地位的承认和尊重,对于新闻媒体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价值。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连,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总而言之,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涉及新闻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既反映了新闻舆论的一般规律,又着重阐述了当前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的特殊规律;既是一个深刻、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践行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对于提高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推动新闻事业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