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提升

2019-03-21 22:23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刊物学术期刊学术

高 春

(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 530022)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于媒体融合,国内学者的解读通常有两种:一是狭义的媒体融合,指不同的媒介形态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多功能的、新型的媒介形态,如手机报、电子期刊等;二是广义的媒体融合,指一切媒介及其相关要素如传播手段、传播渠道、所有权、组织结构等全方位的汇集融合[1]。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201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再次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行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与任务。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将深化转型、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了到2020年争取实现的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媒体融合把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从而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2]。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避免地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与挑战,也带来了拓展发展空间的良好机遇。作为传统出版形态之一的纸质学术期刊,其产品形态、出版模式和运作方式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冲击和推动下,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而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面对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以更好地拥抱新时代的出版业。

一、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影响

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出版、营销、推广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发布,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已经开始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任务和范式[3]55。这种转变,对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是深刻的。

(一)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改变

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工作由纸质化转向数字化。编辑必须熟悉相关的数字平台与应用技术,研究读者对象的需求,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与互动。学术期刊编辑如果仍然停留在对纸质稿件圈画修改或者简单地利用基本文稿编辑软件对稿件做修改校对的工作上,将不可避免地要被时代逐渐淘汰。

(二)编辑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编辑选择内容,经过编辑加工后向社会传播,在与作者、读者的关系角色中,编辑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变成“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与获取对于人们来说已是轻而易举,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因此,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要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者,要善于寻找符合刊物宗旨和定位,能激发读者兴趣,能与读者形成互动,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

(三)编辑的工作职责发生改变

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编辑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往往是负责策划选题、对来稿审稿、选择符合刊物要求的稿件编辑加工,然后是版面的选择与设计,最后是纸质刊物的印刷。在这一相对封闭、固定的出版流程下,编辑的工作职责也相对单纯。在媒体融合时代,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学术期刊单一的媒体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出版活动中,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履行原先的工作职责外,还必须考虑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合理地对内容资源分析、整合、加工,全面、充分地发掘内容资源的价值,然后利用基于互联网的相关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多种形式向读者呈现。

二、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途径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的媒体融合发展,使学术期刊出版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明确角色定位,重构编辑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学术期刊出版新模式。

(一)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创新意识

媒体融合“不仅深刻改变了传统期刊出版格局,导致期刊出版秩序的日益复杂,而且也给期刊的运营模式和传播形态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4]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而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人,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阅读、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渠道,数字化阅读率逐年提升,数字阅读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转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意识。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属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主动地发布信息和选择信息,并且信息的发布者与受众之间能够随时进行互动。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转变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要认识到基于互联网的媒体融合给学术期刊出版带来的新的广阔空间。媒体融合拓宽了刊物传播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限扩大了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编辑在出版活动中,要提高创新意识,从选题的策划开始,就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参与、与受众的互动以及内容资源的呈现形式与传播渠道。要注重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及逐渐发展起来的期刊在线协同编撰平台,加强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的沟通与协作,增强参与出版活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程度。要通过刊物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大型数据平台做立体化、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

(二)全方位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并用五个“事关”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编辑作为最直接的把关人,在新时代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坚守政治责任,牢牢守好出版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和国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精神的学习和深入领会,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

第二,加强专业学术理论学习,提高学术素养。在媒体融合时代,无论学术期刊以何种形式向社会传播信息,提高刊物的质量都是学术期刊生存的根本。学术期刊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内在内容质量与外在形式质量两方面。对于内在内容质量,主要包括正确的导向性和学术专业性。对于导向性,如同上面所述,编辑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保持政治敏感性,从而保证正确的导向。对于学术专业性,需要编辑以自身具备的较高专业学术素养做出准确的学术判断和有深度的挖掘。因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术理论学习,掌握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能够站在专家的视角,通过学科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发现和评判问题,以为刊物组织、选择高质量学术文章。比如,《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是一本以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及高等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的刊物。为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部组织编辑一是利用国家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各级教学学会、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门户网站,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关注、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认真研读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如2011年版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学各科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中小学各学科国标教材、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等;二是订阅行业权威媒体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重点师范院校学报的相关版别并关注它们的微信公众号,选择国内著名教育专家的学术专著等进行研读;三是积极参加行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交流会,在会上积极向专家学者学习;四是定期到学校课堂教学现场听课,与一线授课老师交流。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编辑的专业学术素养不断提高,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一线教师关注的教学实践技能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有利于就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的热点策划选题,与教育教学专家对话约取稿件,同时能够在大量的投稿中,快速、准确地选取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的优秀文章。

第三,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编校技能。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是其外在形式质量的主要体现。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依然要不断加强编校技能学习,提高编校能力,夯实文字功底。期刊编辑的基本工作之一是对文字进行加工,不但要对稿件中的语言表达顺畅与否、文字运用准确与否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对作者表达意图的理解,寻求最佳的修改方式,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稿件的可读性[3]54。众所周知,国家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有明确、严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语文文字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修订。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不断加大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检查力度,并在行业媒体上向公众公布不合格产品。学术期刊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科研成果的责任,理应不断加强对最新相关管理规定和国家标准、编校规范的学习,如最新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通用规范汉字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此外,有些稿件中涉及科技名词术语,编辑则应合理使用“术语在线”网络平台,检索、规范使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科技名词术语。

第四,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提高媒体融合意识与能力。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发展催生的新媒体的融合,而“数字出版是媒体融合的技术前提,媒体融合是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5],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顺应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的趋势,主动学习各种必备的新媒体技术,提高新媒体应用技能,如视频、音频的制作剪辑,图片的加工,新媒体技术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维护等,将传统出版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资源在纸质刊物的基础上加以衍生,创新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增强交互性,进而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比如,对刊物的重点文章做增加配图,加载音频、视频等二次加工后,利用微信公众号加以发布,同时可在微信页面增加该作者同类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者其他作者与此文章主题类似的、有对比参考价值的文章的链接,设置吸引读者参与交流互动的话题,搭建作者、编辑、读者交流的平台,这样既丰富了学术期刊的产品形态,增强了刊物内容资源之间联结的紧密程度与广度,又有效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读者对刊物的黏度,不断积累、增加刊物的受众数量。

三、结语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6]。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给出版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手段创新应用和产品形态的多元化,更是出版理念的提升与创新。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多渠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从而打造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担当起繁荣学术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刊物学术期刊学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刊物贺词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系列刊物介绍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