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产业链实践探索
——以“禅宗少林”为例

2019-03-21 21:54李红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少林禅宗产业链

李红伟,涂 浩

(1.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2.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产业以其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此基础上挖掘有价值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资源,再通过文化载体使其进入文化生产过程和文化市场就成为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选择[1]。

在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参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http://www.crntt.com/doc/1050/2/9/6/105029657.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5029657&mdate=0404002249的政策引导与具体实践中,禅文化资源中的道德价值、音乐舞蹈等优秀文化内容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水平跃迁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增长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浪潮中使文化经济与文化科技跨界协作、相互融合,禅文化需要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就形成了禅文化产业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②在本文中也简称为《音乐大典》,表示该节目。在表示项目时,则使用“音乐大典”。与“禅宗少林·照见山居”两项实践成果。而且,“禅宗少林”这一系列实践成了禅文化资源形成禅文化产业进而以禅文化产业链方式发展的典例。

时下学术界关于“禅宗少林”实践的研究侧重于“禅宗少林”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运营管理、“禅宗少林”的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及文化创意价值展现、“禅宗少林”与地方文化旅游或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王玮分析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露天电子设施遭受雷击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2];陈楠等人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探讨了入境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满意度[3];张祝平具体分析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传播[4];闫飞基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提出了中原优秀文化品牌构建的策略性参考[5]。

但是,学界较少关注发展中的“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具体实践。“禅宗少林”系列实践的独特价值应当在现今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及模式选择上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基于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机理,关注“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生成与模式选择,归纳“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建设的基本经验,尝试为禅文化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二、文化产业链相关研究

产业链是由一个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共同组成的产业系统[6]。这一阐释为理解产业链的构成具有借鉴意义。产业链有许多条,每条都有两个节点,这些节点是企业价值产生、维持和增值的主要源泉[7]。产业链的形成源于企业追求价值的实现与创造,产业链是作为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而存在的[8],这充分说明了产业链及其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产业链研究中,王志标认为应弄清文化产业链与价值链谁生成价值、谁扩展价值,提出文化产业链设计中需要遵循突出本土、塑造品牌、要素集聚、注重创新、合理定位及开发性保护等原则[6];李运祥则提出通过打造文化产业链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9]。对于文化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顾江等人基于文化产业价值链内容为王、品牌关联开发及渠道建设的定位,提出“价值链生成价值,产业链拓展价值,同时又能降低风险”,并提出通过塑造文化品牌、发挥集聚效应、加大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等拉伸文化产业链[10]。在文化产业链开发模式方面,王克岭等人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厘析,基于分工理论讨论了文化产业链的链状结构、网状结构及其生态系统研究的现状,认为未来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应以生态系统结构为主[11]。

综上所述,作为与专业化生产相关联的文化产业链,具有文化、精神、知识、内容和非物质的本质,是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相互作用的价值关系的延伸与体现。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方面,文化产业顺应市场需求及国家发展需要,是市场需求中精神文化消费和国家文化发展内容的具体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作为促进国家文化事业、文化软实力及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具有对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有效使用的能力。在充足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涌入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由价值引发的产业延伸与跨界,使得不同产业中的专业生产门类逐渐形成共生关系与协作机制,并共同促成了文化产业内部的差异性生产和分工的协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三、“禅宗少林”项目概况

(一)项目构成

“禅宗少林”包括两款落地项目——大型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与禅修酒店禅宗少林·照见山居,由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

在大型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谭盾为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梅帅元为主创,释永信为顾问,黄豆豆为编舞。演出以登封少室山待仙沟的峡谷为实景地,内容包括《水乐·禅境》《木乐·禅定》《风乐·禅悟》《光乐·禅武》和《石乐·禅颂》5个部分①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简介参见:http://www.czslyydd.com/showInfo.aspx?zid=73&id=21。。它以少林、禅宗文化内涵为核心演出内容,将禅乐、禅武、舞蹈、自然等与人完美地融合,通过科技与创意进行了禅文化诠释。

禅宗少林·照见山居禅文化主题酒店是形神兼备的“禅”文化休闲体验基地,涵盖禅示、陶艺、禅茶、经行、农禅、药石、早课、过堂、抄经、禅武、禅香等多项禅修服务①对禅宗少林·照见山居酒店的介绍参见:http://www.zhaojianshanju.com/index.php/List/index/id/1.html。。“照见山居”既是《音乐大典》的配套服务设施,又是“禅宗少林”系列二期规划建成物。

(二)项目创新点

“禅宗少林”项目实践在禅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较为典型的创新性。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文化创新使用、技术手段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

1.文化创新使用

“禅宗少林”项目对禅文化的创新之处在于既立足于传统禅文化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内容展现方式。一方面,该系列项目选取、整合、提炼了禅宗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艺术化编排。坐禅、木鱼、牧羊女、达摩面壁、武术、禅乐和嵩山石等符号共同建构了禅宗的古与今、僧与俗的当下对话。另一方面,人、禅和自然三者的交融在实景演出和酒店设计中相得益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既是设计的核心理念,又是禅意生活的绝妙体现。此外,实景演出和禅修酒店提供了不同于“参拜祖庭”的观禅方式,两者作为禅文化的艺术化、生活化平台,是禅文化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

2.技术手段创新

“禅宗少林”项目充分运用当代技术优势,重塑自然山水空间,建构“人文-科技”空间。一是《音乐大典》在声、光、电技术方面解决了落差近千米的演出场地依地势布置观众席位的“声随人动、声响定位”难题,首创了一键远程启动功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灯光系统,2800多台灯从1514米的高山上绵延而下②《揭秘〈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震撼的音响系统》,参见:http://henan.sina.com.cn/finance/qygc/2017-08-02/detail-ifyitapp0007706.shtml。。二是《音乐大典》在演出技术方面拥有长19米、高80米的威亚系统;拥有世界上难度最大、飞腾最高的真人武打表演;拥有直径约20米,通过电脑控制圆缺的人造月亮③《新浪专访〈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总经理韩刚》,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zMDA0MA%3D%3D&idx=2&mid=2649755552&sn=017955c0e1b7c744c4a51ed360068a3d。。

(3)产业模式创新

“禅宗少林”项目的产业模式创新在于业态和形式创新。一方面,项目以“禅文化”为核心内容进行纵向价值链延伸开发,突破传统的旅游产业模式,采用了实景演出的新兴表演形式,成功地打响了市场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横向产业链。继“音乐大典”项目之后,二期规划的“照见山居”项目也达到了预期目标。从实景演出到禅修酒店,实现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了“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组织构成。

四、“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模式

在“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中,“音乐大典”“照见山居”及其文化衍生行为,既是一种禅文化资源的配置过程,又是一种产业内外部的专业化分工,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产生了资源、生产、运营及再生的文化协作机制。其纵向产业链条实现了由禅文化资源向禅文化产品的价值过渡,而服务业、文化产品制造业与文化演艺业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体化的“禅宗少林”横向产业链。“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向纵向与横向系统的延伸是禅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事实上,这是一种空间文化生产,是同一空间内具有相同文化价值取向、相互关联的组织和机构所形成的有机共生系统。

(一)禅意的上下流动:从禅文化资源到“音乐大典”

为了获取较好的发展效果,依据了解的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反馈,文化企业会从营造文化服务或文化商品的唯一性和稀缺性角度构建单一纵向的禅文化产业链。这样的纵向产业链可以有效地控制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使其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对创意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全面把控,规避风险,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禅宗少林”文化产业纵向链条实现了从抽象的“禅文化”到具象的“音乐大典”的跨越,不仅面向下游市场,而且面向上游禅文化资源本身。如果没有对上游禅文化资源的开发,就不会有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特色禅文化产品进入消费市场;如果没有对禅文化产品的生产,就不能够彰显禅文化资源的应有价值。

“禅宗少林”文化产业纵向链条以上游禅文化资源为内容核心和开发主体,因地制宜地化用实景演出产业形态打造了细致入微、禅韵十足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现了“音乐大典”与禅文化资源的纵向关联。“音乐大典”的成功设计标志着纵向产业链条中的关键文化产品得以确定。基于“禅宗少林”文化产业纵向链条在初期开发基础文化产品,此后建设营销部门、宣传广告部门、交流合作机构等业务部门,最后公开演出并正式运营。“禅宗少林”文化产业纵向链条由此最终形成,并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地调整布局、完善运营模式,呈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特点。

(二)价值的平层推及:从“音乐大典”到“照见山居”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文化产品同质化等使单一的纵向产业链模式受到冲击。仅仅发展单一产业链条必然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以品牌价值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由单一纵向链条向一体化的横向链条发展,发掘不同业态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最终形成横纵结合的产业链网络。在此,横向产业链的确定标志着横-纵结合的网状产业链的形成。在网状产业链中,产业内及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和强化了产业链的覆盖范围,丰富了经营门类。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横向一体化模式,是指关注和寻求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各门类产业,取得各门类产业的支持,最终使横向上不同门类产业围绕一个中心互动融合。相对于网络产业链而言,“音乐大典”作为产业链的单一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禅宗少林”项目需要从跟文化旅游配套的服务业入手,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中心产品,基于横向链条设计、开发并建成禅修酒店——禅宗少林·照见山居,以此来补充和丰富“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实现禅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

总之,发展“禅宗少林”文化产业横向链条,是对既有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再开发和再利用,通过寻求新的门类产业并使其参与到禅文化产业链的构建中,进一步拓展禅文化产业链条的结构性发展通道。

(三)协同共生:“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构想

文化产业链不仅可以呈现为链状结构(横向、纵向)或网状结构(横向+纵向),而且可以形成一种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涉及产业链上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制约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问题。总的来说,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是“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其目的是使文化资源的应用空间全方位地实现最大化。

对于“禅宗少林”项目的规划与实践,无论是打造体验少林禅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还是建设新型禅文化产业链条①《〈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创新运营机制,抢占文化旅游市场制高点》,参见:http://news.hexun.com/2012-06-19/142602160.html。,均需要得到政府、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其他产业的支持和互动,单凭“禅宗少林”项目的自身发展,还远远达不到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层面的要求。为此,需要运用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市场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下,创新突破各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创意力和技术能力等要素,从而实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12]。

“禅宗少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其与相关组织机构的互动合作,可采取的机制灵活,可兼及的主体多元,可实现的方式多样,可达到的效果显著。例如,《音乐大典》的演出场地曾被用作第十二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开幕式与闭幕式的场地,此为典型的政企合作;“音乐大典”项目组与姜姿伢(梵呗心灵歌者)合作举办了全球首场情景音乐演唱会《和你遇见》,此是旅游业和音乐产业跨界融合的新典范;“禅宗少林”项目组承办了河南旅游研究院、中原旅游大咖联盟举办的“首届河南文旅度假主题酒店高峰论坛”,此乃旅游领域业界与学术界的鼎力合作,是以学促产的探索;“禅宗少林”还与时俱进,响应“全域旅游”号召,推出了“游嵩山 观大典 我买单 您省钱”的营销方案,为在剧场B区及以上观看演出者报销当日最高100元的登封景点门票,这是“政策主导、企业合作”的创新之举。

五、“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经验借鉴

“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构建是禅文化产业链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规避了千篇一律的产业开发模式,也摆脱了“房地产化”的文化产业建设困境。它以文化为核心,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具有特殊的案例价值。

本文从价值观照、创新体系、网络协作三个方面,立足于资源配置、专业化协作的产业链运行对“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为“禅宗少林”项目甚或禅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最终实现可持续、价值拓展、富有内涵的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建构。这一建构反过来将继续推进旅游、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条件。

(一)价值观照:文化价值定位与开发价值导向

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要素。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精准定位文化的价值是发展的首要问题。

构建文化产业链应当以核心文化内容为基础,精准定位核心文化内容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定位应同时遵循差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是保证差异性。文化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差异性,突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与区别,进而避免因文化生产的同质化而带来市场的审美疲劳。二是确保规范性。在确定了大背景下的文化内容后,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行合理化识别与规划化处理,以为未来的开发划定价值界限。三是注重科学性。文化产业是受政策导向影响强的产业领域,其发展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否则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展现既要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又要兼顾现实的可行性。

在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上,要始终把握准文化产业及其衍生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好的社会效益会注入文化品牌极强的吸引力,反过来又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的提升又会为文化产品投入更多的开发资本,从而生产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最终达到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

(二)创新体系: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

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由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组成[13]。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决定了文化产业创新的效果。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及产业创新三者之间应当存在着协调匹配的关系。如果某一方面冒进超过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容量,就会对文化产业产生负面影响。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文化产业链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文化创新先行,技术创新跟进,只有这样好的文化创意才能转化成好的文化产品。

依上所述,“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是依托于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而诱发的产业创新实践的结果。“音乐大典”因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发展而不断发展出新的演出形式,因文化意识的与时俱进而不断创新演出内容。这是“禅宗少林”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禅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跨产业的创新实践,为禅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生态空间。

(三)网络协作:健全文化产业链管理网络

文化产业链的网络组织集市场、科层和网络治理于一体,由围绕文化产业链、组织管理和地理空间而展开的复杂网络构成[14]。它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领域。

内部领域涉及产业的组织要素,需要在管理层的统筹之下经过专业化分析来确定。管理层按照市场导向,依据产品的创新需求,通过产业创新体系将各产业职能进行再调配和优化。外部领域涉及产业的协同合作问题。这既是不同产业之间、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协调互动,又是文化产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它淡化不同组织之间的体制性障碍,通过协同创新机制推进文化产业界、政界、学界之间的知识共享,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创新出符合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文化产品。

六、提升禅文化产业链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文化生产的复制行为,可能会一时地满足基本文化的消费需求,且在短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面对文化及其生产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导致文化及文化产品严重同质化、后续创新乏力及价值负增长的发展困境,引起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塌陷。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链不能搞千篇一律的复制模式,不能唯利益论。那么,基于“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发展的实践经验,如何实现禅文化产业及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构禅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如何实现禅文化的传承创新及禅文化产业链内生动力的不断延续,是新时代背景下寻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提升禅文化产业链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内涵式发展

无论文化产业是“一意多用”的全产业链模式,还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都充分体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对立统一[15]。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析维度,体现了文化可持续性发展[16]的思想。

“禅宗少林”中的实景演出与禅修酒店相辅相成。该项目与其他文化主体密切关联、协同创新,建构了较为完善的“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一方面,以“禅文化”为基点进行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品生产,积极参与跨界合作,创新多样化的禅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依托于自然山水的表演形式,尤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休养生息,依乎天道。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化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反复利用文化资源、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促进人的文化成长。这也就提出了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附加值和以人为本的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的约束要求。因此,为达成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内涵式发展,必然要在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链形成的基础——文化资源配置、文化生产职能专业化及文化相关部门协作方面——呈现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特征。

(二)实现空间文化生产的多种可能性

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文化因时间而产生价值,因空间而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17]。基于时间的文化离不开空间文化生产,文化产业的地域性就具有突出的空间文化生产特性。因此,通过充分发挥当地具有特色的核心文化产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吸引不同文化门类在此形成丰富的文化空间,就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文化生产。

以自然物或建筑实体作为载体的文化空间生产是最基本的文化空间生产,《音乐大典》实景及“照见山居”的酒店建筑应属于此种情况。空间文化生产涵盖了一定的不同空间内的各类文化元素或文化产品的合作与竞争。在“禅宗少林”文化产业横向链条中,多主体文化生产的跨界融合是在禅文化空间生产下的多文化空间生产的结合。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18]。这是发展空间文化、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性要求。“禅宗少林”文化产业在生产建设特色禅空间文化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作为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中原地区需要统筹区域内的各种空间文化生产。这是形成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和发挥空间文化品牌优势的发展路径。禅宗分南北,“南顿北渐”的禅风空间差异在空间文化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空间特色。

此外,网络文化空间是值得关注的虚拟文化生产空间。把握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趋势,将数字创意技术融入到禅文化产业的升级过程中,从而延伸禅文化产业的网络链条。这也是空间文化需要思考和实践的新途径。

(三)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旅产品开发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文化消费提质扩容成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将向文旅融合的高级阶段继续发展[20]。因此,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的文旅产品的开发就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禅宗少林”项目主要侧重于夜游文化经济。其中,《音乐大典》提供的是夜间演出节目,“照见山居”提供了住宿休闲。两者主要关注于夜游活动,其时间受限。虽然目前“禅宗少林”场地在日间承担了一些活动及培训,但是其稳定性与持久性没有保障,功能作用远未发挥。因此,可进一步促进其禅文化产品的全日化,做好区域文化旅游的全联动。

另外,可以发掘“禅宗少林”项目冬季文化旅游产品。提供冬季文旅产品是调整其结构性供给的要求[21]。在冬季,“禅宗少林”项目可以依托“照见山居”开发相关的禅修文化、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及民居民俗旅游等文旅产品,以供游客参与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七、结论

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小众型、独特性的文化资源已经开始迈向产业化开发,禅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本文讨论了禅文化产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并试图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禅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

“禅宗少林”项目提供了价值观照、创新体系与网络协作三个方面的经验:第一,文化产业链的价值取向应该以文化内容为核心,以社会效益为重,基于此配置和开发文化资源。第二,注重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同步协调,确保文化产业链的基础稳定与创新发展。第三,建立健全专业性分工协作机制,统筹产业链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相关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

在面临可能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时,禅文化产业及其文化产业链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确保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内涵式发展,落实文化资源的反复使用、自然资源的文化赋值利用、人们的文化成长,做到自然与人文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统一。第二,把握空间文化生产的多种可能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拓网络文化的生产、传播与经营空间。第三,依托时间文化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生产,做好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全天候与时令性文旅产品的开发工作。

本文以“禅宗少林”文化产业链发展为案例,尝试总结出禅文化产业及其文化产业链可供参考的基本经验,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时代,禅文化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建构、禅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仍然是亟待关注的主题和需要实践证明的议题。

猜你喜欢
少林禅宗产业链
禅宗软件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