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人体态语对传播信息的辅助作用探析

2019-03-21 21:17:39余尚娇
传媒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体态语肢体主持人

余尚娇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引言

俗话说得好“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也就是说体态语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涵养,优雅的举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个人魅力,比如优雅的女性被尊称为“淑女”,而优雅的男性则被尊称为“绅士”。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到的体态语主要包括站姿、走姿、坐姿等肢体幅度较为明显的肢体动作。而播音主持人的体态语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体态语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细致化的肢体动作的运用。不仅反映了播音主持人个人自身素质涵养,也可以对传播信息起到辅助作用。

播音主持人作为连接信息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之一,其主要职责就是将信息传播给大众。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讲究的是如何将信息更加有效地传播到受众那里,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标准的语音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播音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养。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让人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是语言表达无法到位的情况。这个时候,巧妙地运用肢体动作或者表情语可以辅助自身进行信息传播,将言语无法表法出的意思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可以将语意延伸。

提到肢体语言,大家最先想象到的是一个人怎么站的、怎么走路的、说话时候手怎么摆放的,或者是一个人的肢体是否协调,走路有没有顺拐,跳舞有没有不协调。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接触到的,也最先反映出来的体态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个人素质涵养等。

比如,当一个人在公车站等车时,来回踱步,嘴巴里面嘟嘟囔囔抱怨车怎么还不来,车一来很快挤到第一个位置最先上车。这样的肢体语言给别人的印象是这个人平时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比较自私,且行为素质不高,不懂得尊老爱幼,按顺序排队。这样的行为极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引起人的不适。相反,若一个人在公交车站等车,安静站着等车,等车到了以后排队按顺序上车,过程中不影响其他乘客乘车,这个人一定是受社会欢迎,个人素质比前面一种情况高很多。

日常生活中的体态语反映的是一个人自身的全面素质,而我们探讨的播音主持人的体态语不仅反映一个人的自身素质,还对自身职业的作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播音主持人的体态语源于生活,但是却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和更高要求的使用条件。目前,根据播音主持人工作的需要,我们可以将体态语分为肢体语言、手势语和表情语三大类。

二、肢体语言的种类和第一印象作用

肢体语言主要包括播音主持人的站姿、走姿、坐姿、蹲姿等。

站姿是播音主持人体态语的基础姿态,主要要求的是进行全身出镜的记者、节目主持人或是户外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保持基本的出镜状态。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做到站立挺拔,不能出现驼背、含胸、双腿距离不恰当的站立姿势。站姿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萎靡不振、没精打采的主持人会转移受众的注意力,将本来应该放在新闻本身的注意力放在了讨论主持人形象的问题上,这对信息传播起到的是制约作用。而神清气爽、站姿挺拔的主持人不仅可以端正自身的精神面貌,还可以作为正面的形象提升节目的观众眼缘,增加受众心理好感,从而提高接收信息的信任度,促进信息传播。

走姿通常是在主持人在需要走动介绍信息的情况下产生的,主要要求主持人在走动过程中,尽量保持上半身的平稳,尤其是女主持在穿着高跟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走路姿势的优雅美观,保证上镜时的良好状态。

坐姿一般是在室内进行主持的过程中,或者在面对采访对象进行访谈节目需要用到的。蹲姿则常用在面对儿童采访对象或是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在地上拣取物品过程中常用的姿势。

肢体动作的运用反映了播音主持人大体的面貌,从第一印象上确定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良好的肢体动作可以吸引受众在欣赏美的同时接收其所传播的信息,对信息传播起正面作用;反之,不合时宜的肢体动作会使受众产生厌恶心理,从心理质疑其所传播的信息,甚至拒绝和否定其所传播的信息。因此,在初印象上,播音主持人就需要把控好细节,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手势语的引导作用

在建立起初印象之后,播音主持人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所谓信息传播的效率是指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也就是信息从播音主持人发出传达到受众手中的有效信息的数量。有效信息数量越多,信息传播的效率性越高。播音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求的是对信息进行客观传播,而客观的信息往往较为简短或是存在歧异性。受到节目时长的限制,播音主持人不可能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这时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可以辅助进行信息的传播与选择。例如,在室内节目中进行连线前方记者的报道时,室内的主播可以通过手势提醒观众画面即将转移到连线的前方记者,避免受众的迟移注意力错过任何信息。同时,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和场地的制约,前线记者需要尽可能多地向受众展示目前最新的情况。这时,手势的指向位置可以引导受众将注意力放在事件发生的中心处,随着讲解,手势可以伴随语言指向问题所在处。或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报道,手势语的使用可以缓解由于环境所影响的信息传播的清晰度。

手势语的使用大体上基于日常生活,但需要高于日常生活,需要更加规范化。手势语的使用也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例如常用的“V”手势,在很多国家代表胜利,若不注意使用,将手背向外比“V”则有侮辱的意思。还有常用来表示赞扬的竖起大拇指,在英国有路边搭车的意思,在希腊竖起大拇指则有侮辱的意思。播音主持人作为荧幕前的形象,传播的不只是信息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基本形象。因此,手势语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不可以出现为了表达而使用不恰当的手势语。且手势语的使用不宜过多分散受众注意力,也不可为了不出错完全不使用,而给人造成呆板、木讷的感觉。

四、表情语的交流作用

表情语相较于肢体语言和手势语更加丰富也更加细致化。人的面部表情主要包括五官的运用,眉毛的跳动,眼神的变化以及笑容的不同种类。我们这里谈论的是最常用到的眼神使用和通过嘴巴进行的笑容使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我们日常与人沟通,除了话语以外,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眼神的交流。播音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当学会恰当地使用眼神与受众进行沟通。播音员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眼神的使用,切不可出现眼睛虚焦、目光呆滞,或是俯视、仰视等情况的出现。真诚、平视的目光是建立与受众之间信任和平等关系的必要条件。只有平等的基础关系才会使受众在相对舒适的人物关系中将注意力放在信息上,而不是感觉到自身被仇视或是蔑视。主持人的目光交流在播音员的基础上则更加亲民,主持人需要做的是掌控现场的气氛,根据不同节目的需要,氛围的种类也不同。如新闻类节目主持人需要严肃认真,娱乐节目主持人需要欢快活泼,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亲切,科普类节目需要亲民和权威。

笑容的使用频率和种类也是播音主持人应当掌握的,微笑、大笑也随着节目的性质不同、定位不同而有使用上的不同。但是微笑是所有节目通用的笑容,表现出的是一种礼貌与尊重。笑容使用的多少和频率也需要很好的拿捏,过多显得人虚伪,过少显得人不易于接近。

五、结束语

总之,体态语对播音主持人传播信息起到一定的影响,恰当使用可以促进信息的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形成更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反之,不恰当的体态语会导致受众注意力的转移,对于信息传播起反作用,使得信息无法有效或者更多的传递给受众。因此,在培养播音主持人的过程中切不可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略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就抓住机会,耳濡目染,以榜样的作用和优秀的范例培养播音主持人良好的体态语。

猜你喜欢
体态语肢体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