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翱 陈 竟 干有成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雨花英烈精神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1926年至1949年,在这漫长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牺牲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及周边地区,尤其是以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群体最为集中、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
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到此生命就结束了,它是对一个人是否忠诚于信仰的终极检验。当时的南京是敌人的心脏,斗争形势凶险,敌人气焰嚣张。雨花英烈要么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为党工作,要么不幸深陷敌人铁窗,随时都可能要牺牲生命。他们远离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所在,孤身赴敌,义无反顾,在特别严酷的形势下与敌周旋,为民奋斗,为党尽职,更彰显了其信仰的坚定和人格的崇高。
雨花英烈精神是在白区艰难的地下斗争实践中,在敌人的心脏里坚持殊死拼搏中,在敌人的酷刑和屠刀下屹然站立中,在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献身精神。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雨花英烈们却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在雨花英烈中,有许多共产党人家境不错,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学问和家庭水平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是共产党人,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长久的富贵,甚至不惜为之付出生命。
雨花英烈的革命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近百年的征途中,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繁荣、富强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写下了人类史上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
雨花英烈中的大多数共产党员,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入党的。那时,中国革命充满危机,前途未卜,一切均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之中,是伟大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决定了他们的政治选择和人生道路。其中,有不少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员,许多人是党的重要骨干,他们坚守立党为公、立党为民的信念,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革命最危急的关头。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党的革命事业。同时,很多雨花英烈工作在隐蔽战线上,他们孤独无援,生活困苦,还要面对家人的误解、同志的怀疑,以及一些革命者包括党的领导人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尤其是处在敌人重重军事封锁和包围之中,自己却手无寸铁,处境异常危险等。但他们忠于组织,冲锋在前,拼死挽救革命,使白区的隐蔽斗争取得巨大的成就。此外,在面对敌人把雨花台作为屠杀共产党人示众的断头台,试图用极端恐怖的手段吓阻和摧毁革命者意志时,革命者却将断头台变成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宣示台。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批批的共产党员在雨花台慷慨赴死,绝不屈服,体现了主动担负牺牲使命的崇高品质。
雨花英烈们之所以用必死的决心投身革命,就在于他们把意志深扎于谋求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石之中。雨花英烈中不少人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许多人来自当时的名牌大学,甚至还有一些是归国留学生。他们对为之奋斗牺牲的事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思想上的高度自觉,可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信念是坚定而有力的。
雨花英烈牺牲时大多在青春年华,已知姓名的烈士中最小的仅16岁。青春担当强国重任的精神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特别需要传承与弘扬。需要注意的是,雨花英烈中不少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共产党人,他们背叛自己的阶级,立志拯救劳苦大众,这种超越自身利益,胸怀劳苦大众的品质,更显现出共产主义信仰的博大深厚。他们选择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尤其是身陷敌人的铁窗炼狱时,恪守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为革命的最终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用青春践行崇高的家国情怀,投身于向往的美好事业。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是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个个精神坐标而形成的革命文化系统,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独特历史实践。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雨花英烈精神以其丰富深刻的历史底蕴、光辉卓绝的道德典范、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奠定了其作为中国革命主流精神的基础。
雨花英烈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雨花英烈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同表现。雨花英烈多次“以卵击石”谋划、举行武装暴动等,展现出为理想信念不怕牺牲战斗不止的气概和决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雨花英烈在白区的地下斗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组织常遭破坏,共产党员时刻面临着被捕、酷刑甚至遭到屠杀的危险,但他们义不容辞地服从组织安排,勇敢地深入敌人心脏开展斗争,这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绝对忠诚,即使在经历多次革命斗争中的失败和挫折后,也未曾动摇过一丝一毫的革命信念。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中,顽强地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坚持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它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鲜明特征。深处敌人心脏的雨花英烈们长时间没有强大的集体作战的支撑和抚慰,是奋斗在死亡线上的“孤胆英雄”。他们甚至一段时间内没有地方党组织的存在,处境十分危险,有的还不时受到敌人的种种诱惑,但他们仍然誓死坚守,英勇不屈,他们的牺牲更显悲壮,动人心魄。
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信念坚定、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核。雨花英烈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其他革命精神一并,构成了立党兴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南京雨花台也应该是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南昌起义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红岩等地位相当的国家级的红色遗产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雨花英烈事迹展示了中共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大力弘扬与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1)加强雨花英烈精神研究,增强雨花英烈研究会的学术科研力量,尤其重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革命精神谱系的学理性层面加强研究和论证,是开展相关弘扬与传承工作的重要基础。
(2)配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辟党性教育专线,推进雨花台干部学院建设,形成“雨花英烈精神”解读体验课等系列课程等,强化雨花英烈精神的教育功能。
(3)打造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艺术创作展示与创意产品,尤其是创立能突出雨花英烈精神内涵和特点,且有别于其他红色遗产地的特色产品。建议建设雨花台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中心,集中进行文学、舞蹈、影视、话剧、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展演。在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形式和内涵相协调,与雨花英烈精神的载体资源相呼应及服务到位;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采用现代原料、工艺、技术、设计,开发游客喜爱的红色旅游地文创产品。
(4)进一步重视与雨花英烈精神相关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管理,突出其革命文化的面貌,加强遗产解读和环境整治,使传承雨花英烈的行动“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以雨花英烈学习、工作、被捕后看押、牺牲的空间场所为线索,形成一条“雨花连线”,整合放大雨花英烈精神在南京红色文化遗产中的串联作用。同时,借助南京打造“红色文化之城”为契机,积极与梅园新村、渡江胜利纪念馆、高淳新四军江南指挥所旧址、六合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溧水新四军革命遗迹、八路军办事处等红色景点串联,扩大遗产联通范围及规模和影响等。
(5)打造“多样化”的雨花英烈精神传播平台,进一步加强雨花英烈精神弘扬、传承与交流功能建设。参考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建设方式,项目化、工程化地进行国家级、省级、市级宣传,并打造高水平讲师团队,开展讲师团宣讲以及展演活动。与中央宣传部、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紧密互动,承担每年9月30日的国家法定烈士纪念日仪式组织工作。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重要节庆等活动,通过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专题展览、流动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等形式,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出去”,并有计划地组织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各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等。
(6)进一步健全雨花台烈士陵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研究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创设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强化基础研究,推动本单位拥有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相结合,为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组建智库支撑。同时,通过引进学历教育、委托培养、学术带头人赴外交流学习等系列途径,培养建设一支既懂红色文化又有管理知识,年龄梯次和专业结构基本合理,适应雨花台红色文化持续发展需求的新型的专业人才队伍。
总之,雨花英烈精神不是书写在纸上的美丽辞藻,而是烈士们用生命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不朽的红色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精神文化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加强雨花英烈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大势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