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陕西师范大学
目前,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权威性最高的《新闻联播》主持人评论语态积极革新,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讨论,借助抖音、快手传播,触达亿万受众,这不仅反映出了其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也是自身革新的体现。
9.2号笔者截稿前,微博热话题“新闻联播”阅读68.2亿,讨论260.7万,抖音自8.24日创办以来,发布动态9条,就有2293.0W获赞,2054.7万粉丝,与抖音同时创办的快手,共发布作品13条,现今共有2285.4W粉丝,第一条动态的播放量高达1亿1千万余人次。
靠着活泼幽默鲜辣的新话风,国际锐评、央视快评连上热搜,从7月初到8月初,《新闻联播》总收视率大幅上升,尤其8月份15-24岁年轻人群并机总收视率明显提升,在35中心城市并机总收视率较6月提升26%,创下了近20年来电视新闻收视率的逆势增长之最,也让在社交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对这一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权威新闻节目有了更丰富的认知,有了全新的体验。
随着媒介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环境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互动性和开放性也在逐步增强,这不仅延伸了传受者之间的表达空间和公共讨论空间,并且大大增加了对各种信息、意见的扩散,但这也意味着新媒体环境在赋予舆论更多表达机会的同时,也极容易造成信息泛滥,娱乐花边新闻满天飞、各种谣言充斥在大众的视线、无关紧要的话题过度渲染等情况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下,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被人轻易遗忘。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公众稀缺的注意力,极容易被“精心策划”的信息流量收割,并很容易沉溺其中,成为缺乏独立思考的真实“吃瓜群众”。另一方面,社会舆情事件发生时,部分大众极容易被诱导,不主动去判断信息真假,反而“积极”转发各种谈论,习惯性地用抗衡的方式解读官方话语。《新闻联播》评论语态的革新,有助于人们关注当下重要的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事情,将眼光放到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上,而非沉溺于快节奏下碎片化的接收和表层的娱乐。
《新闻联播》自创办以来,已有41年的历史,素来被称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一直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为宗旨,按照其权威性,声望及播出时间段,理论上说应是“流量大王”,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众接触信息的渠道广、范围大、数量多,所以必须要有选择性地找到接触新闻的方式。而新闻联播也曾被人吐槽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最后十分钟全世界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中,是具有典型的官方色彩的节目,让人感觉严肃、高大上。在当今社会,循规蹈矩的话术和传统的播报节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和受众了,如何在宣传信息时既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且又能在新媒体的浪潮中稳步前进,这是《新闻传播》主持人评论语态改革自身的原动力。
在用户的固有印象中,《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最重要的媒体,新闻播报中,内容非常严肃、端正。而在微博的热议话题有“今天你追新闻联播了吗?”、“粉联播您有眼光”、“荒唐得令人喷饭”等。快手第一条动态李梓萌以“快手的老铁们”这一句话作为称呼,介绍了新闻联播入驻快手的原因。抖音中主持人康辉戏说:“网友说,早知道新闻联播这么好看,谁还追剧啊?真的谢谢大家这么夸张的关注。不过真心话,新闻联播值得您期待。”
这些评论语态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与时代接轨、与大众的联系上,口吻更加亲切自然,少了冠冕堂皇的官话与套话,多了大众化的语言。这种亲民的播报,让《新闻联播》拜托了所谓的“中年危机”,朝气四溢又铿锵有力地证明了电视和新闻在新时代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也让新闻变得有温度,也让新闻播进更多人的耳朵,播进心里,引起共鸣,促进互动。
除了评论内容和话语特点变得更加接地气,《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们也前所未有的“皮”,主持人堪比“流量明星”。以前说到《新闻联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正式、严肃、多年如一……其主播“国字脸”的传播信息方式、两个不苟言笑的主持人面无表情连珠式的播报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新一代的播音员其话语特点已在原来传统的播报式上有了突破和填充,播报风格更加亲切自然,语势欢快,节奏感强,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具人格化。短视频中出镜的几位主持人物形象的反差加上平台话题的互动,他们从传统的实力派一下成了炙手可热的“偶像实力派”。
确实,国嘴亲自下场,用词简单粗暴、精准犀利、通俗易懂,他们所带起的话题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荒唐得令人喷饭”阅读6.8亿,“央视批美国怨妇心态”的话题,引起5.2亿人的参与讨论量,这种大众充分参与的背后带火的不仅是主播个人,而是大众对新闻联播整体节目印象的改观。
刷屏级的传播背后,是《新闻联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新闻联播》中评论的话题都是国际、社会上发生的,广受关注的话题,从这些广受关注的话题找到符合当下语境的视角,在嬉笑怒骂间完成价值观的引导,能更好赋予新闻节目独特而又不失获得感的风格和品质,而主持人也以这种实在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热点新闻的正向的关注,“以人带新闻”也可能某种程度上成为主播们努力的方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双向促进的方式。另一方面,有时新闻内容本身可能涵盖敏感、刺激等信息,如“裸奔中的美国政客还有什么脸面?”,这句话中的“裸奔”照应“脸面”颇为形象贴切,使观众能够快速抓到对方目前“不要脸”的形象特点,消除了后半句给人带来的新闻慌张感。因内容与观众有着共同的情感诉求与生活经历,可短时间内唤起广大民众的新闻认同感。
另外,《新闻联播》的评论互动也使它更亲切自然,评论既大气,又接地气,这是新闻制作方心中有受众的体现。新闻毕竟是做给人看的,如果受众无感,那么再精致的内容也没有意义。@中国共青团网 等政务号在评论区是这样给新闻联播打call的:“团”结一致,送我上去;@新闻联播则回应:“联”上热搜,为你点赞;兄弟账号互动氛围强烈,连央视新闻也被传染了——“来了老弟”。新闻联播与受众的集体幽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二次传播,也就是不断被创作与再创作的过程,“热词”使得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将新闻所传达出的态度及价值更加强化,更进一步凸显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中央提倡媒介融合,是希望传统媒体能够取长补短,汲取新媒体的活力、良好的激励机制、与用户平等对话。而传统媒体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这样才能够拥有竞争优势,“承担坚守舆论阵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和使命。除了《新闻联播》,改变更为典型的还有党媒《人民日报》,近期发的文章有《做人不能太美国》、《1小时救起5个孩子,硬核大叔却哭了》、《尴尬了!队友药检呈阳性,霍顿怎么看》等几篇文章,标题与以往一板一眼的传统媒体语句不同,而具有浓浓的新媒体风格,吸引读者点开了解,内容也紧跟当下有价值的时事热点。传统媒体的改革让人切实感受到其为群众说话,为群争取的舆论领头羊风范,一个合格的“社会生态环境”媒体建设者形象。
尼尔·波兹曼曾说:“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来源、传播数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语境,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特定时空的社会关系、结构和文化。”
新媒体的发展为新闻联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宣传口,新闻联播把时代热点、网络热搜和政务宣传结合起来,用网民喜欢的形式传播网民爱看的视频,将所要表达的态度和所要宣传的思想暗含其间。7.25日央视《新闻联播》引爆社交媒体,起因是“国嘴”康辉严肃而又不失礼貌地播报了一篇名为《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的国际锐评。视频一经播出,让人振奋之余又不失惊喜。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能会有其他新闻节目效仿这样的风格,但一定要注意幽默不能失去分寸,创新不能脱离主流,要在真实性、准确性、新闻严肃性的前提下,去拓展发挥空间,如果没有边界,就会变成“车祸现场”。
新闻联播先后开通的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等,从新闻联播的角度看,借助新媒体传播,是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让传播效率最大化。而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看,抖音、快手等新的社交软件作为一个前沿、时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平台,不仅帮助人们记录美好生活,传播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而且在舆论阵地建设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新闻联播等传统媒体入驻抖音、快手等是全方位迎合年轻人的交流行为,与群众密切相连、尊重传播规律的选择。当短视频从私人化表达开始走向公共化叙事时,我们应该明白,短视频不是电视文化的复制,向用户学习,从民间文化中汲取滋养,尽可能贴近用户,才能形成真正的贴近民意的公共化叙事思维。
随着时代语境发生改变,很多传统事物或多或少都要有一定程度的革新,尤其是作为舆论前沿阵地的媒体,《新闻联播》已有41年的历史,其权威性高、社会影响力大且深远,它风格变化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央视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官方媒体已经开始尝试引领新媒体环境评论的语态革新,这也说明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联播理应坚守媒体职责、把握好准确定位,增强现实相关性,更具幽默感的官方权威媒体,更能获得受众的关注、与受众建立起有效的互动,获得受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