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刘天利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聊斋志异》广泛汲取中国短篇小说和史传文学艺术之精华,运用神话传奇的创作方法,构建奇幻意境,刻画狐鬼世界,形成了志怪小说独有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虽为小说,其中却穿插了诗词、歌曲、骈文、散文等。这种手法使小说显现出与诗歌相似的特性,形成了小说的诗化特征。
清代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描绘奇幻的狐鬼世界,其诗化特征是一大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王恒展认为“诗化特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直接以诗歌入小说,二是指小说具有诗的意境和神韵”①。显性的诗化特征除诗词、歌曲外,还应包括小说中出现的对联、散文、韵文等。隐性的诗化特征则是指小说受诗歌的影响,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表现出浓郁的诗意。
《聊斋志异》中穿插的诗词类型多样: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借诗歌表达对情人的思慕,如《西湖主》中的“红巾题诗”、《香玉》中的“树下题句”;有托物咏怀诗,借诗歌自述出身经历,如《公孙九娘》中九娘新婚之夜作诗两首诉说悲惨遭遇。蒲松龄在叙述事件时适时插入诗词,一方面表现了人物的风雅,另一方面以诗词为线索串联相关情节。如《连琐》中杨于畏与连琐的诗句对吟,营造出幽森凄冷的氛围。《白秋练》的构思则更为巧妙,以吟诗作为情节的连接点,展示了主人公的诗情风雅,也使故事跌宕回环,富有趣味。除少量作品引用前人诗句外,《聊斋志异》中大部分诗词都是蒲松龄依据情节发展需要创作的,所作诗歌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成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了插入诗词外,有些篇章还插入了对联、散文、韵文、骈文。对联形式灵活,讲究平仄协调,注重声韵和谐,篇幅虽小,却蕴含着人文精神。《细柳》中高生作上联:“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绫波细,且喜心思更细。”细柳巧妙对曰:“高郎庄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尤高。”高生称赞妻子细柳细心辛勤地料理家务,满含疼惜之意,妻子细柳的巧对不但显示出她才思敏捷,更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关爱。这副对联赞美了高生细柳夫妻二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同时也为下文高生早逝埋下伏笔。《考弊司》中出现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虽然这副对联刻在衙门厅堂门外的石碑上,衙内却弥漫着虚伪腐朽的风气。蒲松龄借这副对联讽刺封建制度的黑暗。
《聊斋志异》中韵文数量较少,这些韵文或是增加小说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或是从侧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数量不多却使用得恰到好处。《叶生》篇尾,蒲松龄使用骈体四六文发表议论:“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②真心相爱的情侣,情到深处可以魂魄相依,真正的友谊,能让身处异地的知音相会于梦中,叶生运用典故来抒发对科场失意的感慨。《聊斋志异》中还插入了一些谚语、笑话、俗语等,这些是与诗、文、词等雅文学相对的俗文学,丰富了小说的表观形式。
《聊斋志异》中有的篇章虽然并没有出现诗句或词曲,却具有诗歌的意境。许多篇章都有核心的意象。借用意象表达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方法。蒲松龄在创作中借鉴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聊斋志异》具有含蓄蕴藉的特征。《聊斋志异》中出现的意象作为重要的叙事线索贯穿于文中,成为小说中的“诗眼”。如《香玉》中的香玉由白牡丹幻化而成,容貌艳丽,性格奔放,与牡丹花富贵妖娆的特征相符;绛雪是一棵耐冬树所化,性格坚韧,耐冬树在寒冬时节开出艳丽花朵,傲然挺立,二者特征相似。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或以诗代言,表达文中人物对真挚情感的向往,推动情节发展;或以诗展现人物诗情,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或借诗刺贪刺虐展现愤慨之情,使小说感情色彩强烈;或借诗营造奇幻的意境,为人物活动营造氛围。所以诗词是《聊斋志异》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艺术作用。
《聊斋志异》中许多诗词在叙事方面有重要作用,人物借诗歌来诉说自己的身份、经历及情感,并推动情节发展。如《西湖主》中的“红巾题诗”,以诗歌来叙事,串联起相关事件。陈弼教无意中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碰巧遇到了俊丽的公主,并在公主荡秋千的地方捡到她遗落的手帕,于是便在红巾上题了一首诗,“雅戏何人拟半仙”赞美公主容貌艳丽,“广寒队里应相妒”表达连月宫里的仙女们都自愧不如之意。从诗中可以看出陈生对公主有爱慕之意。红巾上所题诗句进一步促成了陈生与公主的缘分,一首诗串联起一系列情节:这首诗令王妃大怒,降罪于陈生,从而使得旧人相遇,由此引出陈生正是王妃的恩公,最终,陈生与公主喜结连理。再如《连城》中,乔生和连城也是因诗倾心,互相爱慕,经历了生死磨难,终成眷属。蒲松龄在事件的中心环节或人物情感迸发之时插入诗歌,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诗化,显示了蒲松龄诗入小说的艺术匠心。
《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目以诗写人,借诗歌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情感历程,赋予人物形象诗性品格。这种手法既可以展示人物的才情,也可以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诗词也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例如《连琐》中,连琐深夜在旷野古墓边徘徊,反复低吟诗句,诗句“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塑造了连琐这个孤独弱女形象。连琐17岁暴毙,住在荒野地下,孤苦无依,幽恨之情郁结于心。诗句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哀怨凄苦,也反映了她期望有个风雅之士作伴的心理,而每夜重复吟诵诗句,又表现了其坚贞的性格特征,与后文拒绝屈身于鬼差的情节相呼应。杨于畏隔墙续诗,使连琐愿意现身相见,与其谈论诗文,抄写诗词,弹奏琵琶,如得良友知音。借助诗词,一个孤寂、博学、善良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丰富了连琐的性格特征。再如《娇娜》中,书生孔雪笠思慕美丽聪慧的娇娜,当皇甫公子为其物色伴侣时,孔雪笠表示拒绝,并面壁吟诵唐代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痴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聊斋志异》中,诗词的嵌入有助于展现人物个性,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以狐鬼花妖为主要描写对象,赋予它们人的情感、社会关系,借物写人,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对于小说中诗词的抒情性,陈平原认为:“五四作家把诗词化在故事的自然叙述中,通过小说的整体氛围而不是孤立的引证诗词来体现其抒情抒怀特色。”③诗词中意象的组合创造出亦幻亦真的意境,使情感得到抒发,产生了诡谲的艺术效果,这在《连琐》《田子成》等篇目中均有体现。
《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在新婚之夜向莱阳生诉说自己的经历,悲伤得不能入眠,便作了两首绝句:“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第一首诗诉说自己生前穿的衣服已经腐烂不堪,十年来自己徘徊游荡于“露冷”的萧瑟枫林,今天才享受到人间的春意。第二首诗讲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凄凉阴森,多年来忍受着凄风苦雨,没想到还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两首诗都选择了暗淡萧条的意象。公孙九娘被“于七造反”案牵连而无辜惨死,虽然小说并未细致描绘惨案发生时的惨状,但公孙九娘在大喜之日却吟诵这样伤感的诗句,可见那场浩劫带给了她巨大的伤痛。再如《田子成》中,秀才所吟诗句“满江风月冷凄凄”意象清冷寂寥,下一句中瘦草、零花意象衰败萧残,一系列凄凉孤独的意象营造了凄苦怅然的意境,引发读者联想,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目睹了衰败凄凉的景象。田子成的妻子死后葬在竹桥之西,诗句“梦魂夜夜竹桥西”表达了田子成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使整个故事充满悲剧气氛。蒲松龄描写了一个奇幻的异域世界,诗词创造的诗化意境使人物情感得到诗意的表达,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吸收了诗歌的审美特征而又有所创新,使小说具有朦胧的诗化特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聊斋志异》素有“孤愤之书”之称,其诗词隐含了蒲松龄对现实的揭露和对历史的批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聊斋志异》突破了以往小说的陈旧套路,诗歌与小说紧密结合。诗词在塑造典型形象,凸显人物个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情节的神秘感,赋予小说意境美,给人亦幻亦真之感。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小说侧重于再现生活,而诗歌则重在抒情,通过意象的组合建构诗化的意境,将诗性因素融汇于小说中,必然会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鉴了“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的写作手法,诗化特征为小说增添了诗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影响。如《红楼梦》中的诗词多达二百多首,开篇就把读者引入恍惚迷离的诗化世界,其中出现的诗词有的补充了小说情节,有的暗示了故事发展的方向,有的为人物的出场、言行作铺垫……真正做到了现实与虚幻的完美融合。李灵年、韩石曾说:“诗美是独步千古的聊斋世界的灵魂。”④诗化的特征为《聊斋志异》增添了诗的韵味,使作品洋溢着诗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插入诗词的做法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蒲松龄的科考之路非常坎坷,伴随着理想的破灭,他对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插入诗歌,也是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才华。他创作的狐鬼故事可以看作是他个人经历和人生际遇的映射,集结了一生的悲乐,体现着他对生活的反思和憧憬。此外,一些诗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讥讽世事之作。蒲松龄在《聊斋自序》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寄托忧愤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忧愤之情不能表达得太过直白,故借用诗词来传达,因而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诗化特征。
如在《嘉平公子》中,蒲松龄借诗词对没有真才实学的文人进行了辛辣讽刺。嘉平公子长相俊美,风流潇洒,温姬自愿奉以终身。听到屋外雨声不断,温姬便吟了一句“凄风冷雨满江城”让其续诗,公子自言不懂诗,这让温姬很失望。公子的父母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将温姬赶走,而温姬看到公子满是错别字的简帖时便毅然离开,留下诗句“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来讽刺公子无知。温姬悔恨自己以貌取人,最后发出“有婿如此,不如为娼!”的感叹。如此通俗易懂的诗句,公子竟然还向仆人请教,蒲松龄借温姬之口表达了对以嘉平公子为代表的没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鄙夷。
《仙人岛》中王勉骄傲自满,善讥讽人。在一次作诗中,上句本来要说自己有刚强不屈的男子气概,却说成一身只剩“须眉”;下句写借酒消愁,应是痛饮却说成“小饮”。所以引来芳云“孙行者离火云洞,猪八戒过子母河”的讥笑。当时许多文人空有秀才的称号却没有真才实学,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这类人进行了讽刺,也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蒲松龄的思想,了解当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科举至上”的不良风气。
注释:
①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64页。
②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83页。
③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9页。
④李灵年、韩石:《论〈聊斋志异〉的诗美及其与晚明文艺启蒙思潮的关系》,《蒲松龄研究》,1995年合刊1,第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