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瑶 杨日晨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四军由南方8 省共13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的约1 万多人的队伍,军事力量较为雄厚,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但在“皖南事变”前3年,由于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遵循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主义路线,未能粉碎敌人的猛烈袭击,阻碍了军队的扩大与发展,三年战争准备期过后队伍也不足3 万人。当此之际,八路军已由最初的3 万余人壮大到50 余万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近万人绕道北向时,遭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叶挺军长反抗不敌最终被俘,副军长项英壮烈牺牲。之后,蒋介石又使出了奸诈的计谋,宣称新四军是所谓的“叛军”,不仅除去了新四军的番号,还把军长叶挺交给军事法庭进行名为调查实为诬陷的审判。至此,新四军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也正是其命运的一大重要的转折点。所幸,在刘少奇和陈毅的不懈努力下,“皖南事变”背后的真相被揭露,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也显露出来。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刘少奇着手重建新四军军部,开始整顿和统一新四军编制体制。最后新四军全军共编为7 个师,共9.6 万余人。在此期间新四军部队发展壮大十分迅速,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达到了30 多万人,也奠定了共产党在华中战场的战略基础。
在1938年的新塘战斗中,新四军成功设伏,给敌人后方交通的生命线--京句公路致命一击。1940年,三官殿伏击战是抗战初期缴获敌资最多的一次战役,据统计,共缴获各种重武器近百件,弹药近万发,军用物资能装60 辆大车。这场战役极大地支援了根据地抗战,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1945年高邮战役是以新四军为代表的中国军队对日本法西斯的最后一场战役。新四军的这场战役仅用一天时间,就控制了全城,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最后的日军据点。抗战结束后,新四军各师分别加入东北野战军、改编为中原军区和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继续为守护祖国作出无私奉献。
新四军文化的建设和其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及战略胜利的取得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在军队中,新四军成立了专门的教导队来给予军事学员最专业的指导。一九三九年,新四军教导总队来到中村河两岸的祠堂和远近的自然村,总队长由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同志兼任,政治委员由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兼任,军、政、文的日常训练工作由教育长冯达飞同志主持。教导总队分工为训练、政治、队列各处。训练处长是赵希仲,副处长是薛暮桥同志,政治处主任是余立金同志,队列处长是张元寿同志。简而言之,教导总队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专门负责培养军事或政治方面人才的一所干部学校。学校的学员大多来自江浙沪一带的沦陷区,他们都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冒着一路上的生命危险来到皖南,进入了这所新型的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在学习中,不仅有政治教育、实兵演习、组织建设、大会操,还有领导前来视察慰问,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袁国平主任等同志,常来总队作关于抗战形势与当前任务等专题报告,并热心解答学员们对战场战术的疑问。
其次,新四军还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开设中小学,提高当地百姓的识字率。还创办了多种报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在新四军大力的弘扬下,华中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作品。其中,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抗战早期《捧血者》《生命线》《八月的皖南》《收获的季节》《女兵》《在进军中》《三年了,皖南》。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有的抒发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陈毅元帅也写过大量的抗战题材的诗歌,如《闻八路军大捷》《兴国旅舍》《卫岗初战》《过洪泽湖》《泗宿道中》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为抗战军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鼓舞。其他还有散文,陈毅元帅于1939年4月写的一组散文《江南抗战之春》,笔触细腻,真实地反映了根据地抗战的情况。还值得一提的是戏剧的创作。这些剧目中既有对揭露敌人的残暴无情,又有批判顽固派软弱妥协不抵抗的罪行;既有赞扬新四军英勇作战,又有反映根据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既有历史剧,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代表性的作品有《一家人》《人财两空》《一年间》《繁昌之战》《最后的命令》《母亲》《两肩仇恨》《最后一计》《照减不误》等。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四军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革命文化,它立足于中国的革命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更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世代的传承。
传承新四军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新四军文化最早起源于北伐战争,继承了红军战士的优良革命传统,经历了南方游击战的磨练,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升华和凝练。新四军文化既有老一代革命家的斗争经验,还将它运用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中去,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传承新四军文化,对于我们当下社会而言,是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铁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准备。
传承新四军文化,还是发扬爱国主义的客观要求。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我们祖国强大的根本。有了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人民对这个社会才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这个大时代中,只有将爱国精神作为我们联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中手牵手,心连心,创造更大的辉煌。
传承新四军文化,更是我们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新四军文化虽然形成于战争时代,但它的意义与影响却一直流传至今。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我们更要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
传承和弘扬新四军文化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红色教育基地。首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阵地。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具体实践活动贯彻落实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称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次,红色教育基地本身就有正确的现代价值导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革命奋斗的历史,传递着一代代革命战士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其本身就体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价值与影响。最后,在现在文化多元的国际环境下,许多人尤其是还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年轻人,极容易受到其它意识形态文化的影响,所以,建设好红色教育基地,能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拥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实践。
要建设好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是建设好四种场馆。
第一,红色纪念馆,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展出革命烈士的遗物来佐证历史,给予我们后代人对历史考察的参考。要建设好红色纪念馆,我们要加大对革命老兵及他们后代的寻访,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尽可能地恢复还原当年的历史,加大搜寻革命烈士的旧物,保护好我们研究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物。
第二,名人故居,它主要是借助当地故居这个载体,传递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是地域特色。所以我们要注意开发这一类型的文化事业,挖掘革命老区的人文底蕴、文化内涵,以开发为目的,保护为前提,让名人故居成为弘扬传统红色革命文化的一大重要阵地。
第三,烈士陵园,这主要是通过一些纪念性建筑如雕塑等,弘扬革命烈士舍生忘死、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伟大奉献精神。在这一块,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烈士陵园,更重要的是做好对革命烈士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扬与传承,为前来扫墓祭奠的人作好详细的讲解,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实践中去。
第四,革命遗址遗迹,这是战争和灾难的直接真实的载体。我们要保护好这些遗址遗迹,这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存,更是对一段历史真实性的尊敬。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红色革命资源,极其珍贵,对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