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李红卫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简称济南公交)是市属国有大型企业,主要经营济南市辖区公共交通客运、客车出租等业务,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截至2018年底,企业拥有员工13400余人;公共汽、电车6077辆;公交运营线路309条,线路长度4906.1公里,线网长度1458.5公里;日均运送乘客200余万人次。2018年,济南公交车辆行驶里程达到2.34亿公里,客运量7.22亿人次,实现营运收入8.77亿元。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用户满意鼎”“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企业”“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佳企业”等荣誉。
近两年来,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持续深入,济南公交通过抢抓发展机遇、打通关键节点、参与市场竞争、创新服务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对外合作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组合拳”,企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济南市公交线网基本上由简单的历史叠加形成,缺乏总体规划和局部系统设计,造成线网功能不明确、线路层次不清晰、线路重复系数较高、运力分布不均衡、运营组织不科学等问题,总体呈现效率不高、可靠性较差、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市民出行体验差的情况。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常规公交覆盖不足,公交可达性不高。目前我市公交线路过度集中于老城区及成熟地区、主干路,而城市外围边缘地区、新建大型社区、次干路与支路上的公交线路数量则明显不足,造成公交可达性大大降低,而部分道路公交线网重复系数又过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公交运力分配不均,不同片区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不能得到协调、充分的满足。
(2)公交出行方便性有待提升,公交吸引力不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网络化运营,难以满足大运量公共交通运行需求;中运量快速公交(BRT)网络发展较为缓慢,运营线路长度162.8公里,与郑州(208公里)、常州(224公里)等城市差距较大。
(3)公交舒适度不高,公交品质力不够。在高峰时段,部分主要走廊的常规公交运力配置已难以满足通勤需求,部分线路高峰满载率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交舒适度。地面公交仍以常规公交为主,高峰通勤、社区公交和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多元化公交服务体系未完全建立,公交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济南公交积极开展公交线网优化重构研究,编制公交线网重构规划,按照“降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的营运组织工作原则,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努力构筑常规公交网、快速公交网、定制公交和通勤公交网“三网合一”的多层次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
(1)拓展均衡有序的常规公交网络,服务市民“便捷出行”。济南公交大力发展中运量主干线公交、支线公交、社区公交等多种形式的常规公交线路。2018年延长线路营运时间165条次,进一步挖潜社区公交,合计达到19条,增开扶贫线路14条,保有量达29条。与济南四处火车站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做到了“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并通过调整线路、增设站点、增投班次举措的实施,实现与地铁线的无缝接驳,做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
(2)编织“四横五纵”BRT线路网络,实现城区间高效“快捷出行”。济南公交大力发展BRT线路,打造其成为城市道路上的“高铁”,目前济南市已实现主城区“四横五纵”BRT公交网络。企业进一步优化行车作业计划,合理计算周转时间,提升主客运走廊的公交车营运速度。同时,合理配置资源,今年3月份试点6条常规公交线路进BRT站台停靠,与12条BRT线路有效接驳,衔接成网,实现一票换乘。
(3)打造个性化需求定制公交和通勤公交网络,吸引更多市民选乘公交“绿色出行”。2018年8月25日济南公交与滴滴出行联合推出济南网上公交“爱巴士”,经过近7个多月的发展,从最初的23条发展到目前273条,形成了S类、D类、R类、J类四种运营模式。2018年12月,先后开通6条火车站“动态巴士”,动态发车、动态停靠的线路首次上线运行,迈出了对市民需求“即时响应”的第一步,探索出了定制公交“济南模式”的雏形。同时,在原20X类3条高峰大站快车的基础上,济南公交又开辟了24条高峰通勤线路,统一为“T”线路编号,采取大站运行模式,在工作日早晚高峰运营,连接客源地和目的地,日运量达2.64万人次。
常规公交运量实现同比增长。目前,常规营运线路达到315条,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达到94.5%,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9.3%,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常规公交线路2019年一季度投入里程5434.69万公里,同比增幅3.03%。完成运量16212.13万人次,同比增幅0.91%。济南市各大客运走廊的15条主干公交线路,日均完成32.5万人次的运量,占常规线路总运量的20%以上,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BRT客运走廊作用日益凸显。据测算,今年以来BRT线路运送速度为18.34公里/小时,同比增长1.62公里/小时,增幅5.71%。一季度实现BRT客运量1457.28万人次,同比增长36.22%,其中因普通线路进站台因素日增长客运量2.09万人次。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了由“端菜式”服务向“点菜式”服务转变。定制公交日均运送乘客已达7000人次左右,自2018年8月份开始试水以来,累计运送乘客62.75万人次。定制公交与通勤线路两种出行方式的总运量中,54.9%来自机动车出行方式,其中,34.09%来自私家车出行,合计每天约有5693人次放弃私家车选择绿色出行,为全市治堵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为加快我市“公交都市”建设,推动公交服务品质提升,落实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提高公交分担率,减少市民对电动车的依赖”重要批示,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服务均等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公交价格优势,推动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努力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转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1)发行绿色出行卡,鼓励市民绿色出行。2018年3月1日,济南公交发行了绿色出行卡,通过发行新卡或转换现有普通卡实现日卡优惠服务。包括1日卡、3日卡、5日卡、10日卡、15日卡和30日卡,实行一人次一卡、有效期内不限次乘车优惠政策。2018年9月14日起,为积极响应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要求,济南公交携手支付宝推出“济南云公交卡”,增加1日、3日、5日、15日、30日卡功能。
(2)推行分季节收费,保证票价的公平合理性。2019年3月份,按照“市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企业可持续”的原则,推出“春秋季节优惠卡”,并针对“绿色出行卡”30日卡用户推出半价购票权益,更大限度让利于民。
(3)实现公交一卡通,方便百姓跨区域、跨交通方式出行。随着济南市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各区县之间经济联系日益提升,济南公交陆续与莱芜公交、章丘公交IC卡实现了互联互通,并就长清区线路整合问题积极与长清区政府进行磋商。此外,与济南轨道交通企业技术对接,两家单位联合发售泉城通卡。
通过以上各类卡证的发行和升级,引导市民公交出行方式的逐步形成,市民乘客出行将更加便捷。2018年共有2825万人次使用绿色出行卡和云公交卡;春秋卡自今年3月13日发售至4月底,共发卡108782张,持春秋卡乘车乘客达1162.88万人次;3月22日至4月底,发售泉城通卡4411张,公交乘车消费累计1.44万人次。
随着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人们生活越发便捷,交通出行已进入快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时代,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互联网+出行”开始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济南公交在城市公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顺势而为,有效释放红利,转化蓄积势能,同时厚植共享因子,集成整合外部资源创造新动能,最大限度放大培育发展动能的乘数效应。
(1)各种移动支付方式全面推开。2017年2月14日,济南公交与济南移动联合召开“公交手机一卡通”启动发布会,2017年3月1日起全线开通银联金融IC卡电子现金闪付乘车功能,标志着济南市民刷手机乘公交的时代已经到来。进入2018年,济南公交开始与各大互联网支付平台类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支付宝、微信、银联、京东等4种支付方式通过大幅让利的形式相继登台,争奇斗艳。2018年1月10日起,支付宝扫码乘公交车正式上线济南;3月29日开始腾讯乘车码乘公交在全市5000多辆公交车上全面推开;5月11日,多种银联支付产品在济南公交全面开通使用;7月31日,京东闪付正式落地济南公交。至此,济南市在全国率先成为涵盖使用多种主要移动支付方式的城市。
(2)推行各种移动支付优惠措施。通过沟通合作,企业协调加大电商企业对乘客的补贴力度,走出“商家出资、市民受益、企业获利”的“三赢”模式。自2018年3月份起,济南公交共计16次与各大电商平台展开合作洽谈,推出包括5折优惠、3折优惠、随机立减、1分乘车、免费领车票、权益月、周票卡等优惠模式,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同时,“T+1到账”的付款方式,也确保了企业经济效益。
据统计,去年以来,使用6种支付方式乘车的市民,累计达到1.74亿人次,其中支付宝占41%,微信支付占42%,银联及其他支付方式占17%。目前移动支付日均运量达到53万人次,约占总运量的26.3%。后期,企业将继续加大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加大优惠活动力度,更大限度让利于民。
心无旁骛发展主业,转换动能拓宽渠道。通过以上多项举措的有力落地,2019年一季度,完成客运量17867.41万人次,同比增加598.43万人次,增幅3.47%,运量指标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下一步,济南公交将把握全面创改大好机遇,直面市场挑战,狠抓落实,持续发力,内提品质,外树形象,围绕全市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济南市争创全国中心城市助力,为建国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