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新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4)
AR的全称是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该技术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信息,如声音、味道、触觉、动作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它们巧妙地叠加到现实环境中,使人们在现实情景中暂时或完全无法感觉和体会到的一些实际或者虚构的信息得以立体化呈现,被人类感官所感知,实现虚拟情境与真实环境的融合。
AR技术显著的特点有:一是该技术实现了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与虚拟世界完美结合;二是可以进行实时的交互;三是该技术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一个三维尺度坐标,然后在坐标中增添虚拟物体。
近年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4)15号〕精神指示下,建筑工程施工(含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四个专业,以培养和发展“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为目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多年课程改革和行业教育者的努力,笔者认为职业教育领域建设类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缓解了行业人才需求紧迫的现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更新,为满足我国当前教育的需求,切实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从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的初级阶段向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养的会操作、能管理、懂规划、会设计、爱学习的全新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阶段转变。
然而,虽然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如国家政策、经济支持和教育部门的方向指导,但职业教育教学中建筑施工专业的师资状况、硬件教学设施仍然存在着无法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双师型教师缺乏;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方法更新速度快,教学却无法跟上;部分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受限,实训设备陈旧落后。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建筑类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而多媒体技术也通过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比以往大有改善,如多媒体教室教学、可供操作的实训教学设施、智慧化教室教学以及部分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这还远远不够。AR技术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给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间接地成为新的辅助教学形式。
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发展和教学形式的转变怎样才能够得以完善、改变和提高呢?载体是什么?如何改变?那么图书就成了最好的载体,看似无关联的两个事物却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碰撞。作为新媒体发展引擎的引导者之一——图书出版也在此大潮中开始迎接前所未有的变革。
以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由于前面所述的各项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亟须突破瓶颈,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AR技术的发展给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动力,它与图书出版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中的工作任务制作成音视频和三维模型等,把文字描述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进行立体化呈现,解决教学中师资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实训场地受限以及实训设施落后的问题。如国家提倡和推行的行业新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由于专业技术更新快、施工时占用场地大等因素的制约,各职业院校并未配备相关实训设施,而教学内容却可以借助AR技术,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动态化完美呈现,让学生可以通过动画、音频进行学习,熟悉整个施工过程并拓展专业知识面。
传统图书凭借纸质媒介,只能通过文字展现,内容固定,扩展能力差,一旦发行难以增补或修改。而AR技术的应用则使纸质图书变为一半的信息空间,另一半虚拟空间既可展现平面图文内容,又可搭乘音视频、超链接、3D图像等聚合媒体资源,且能够随时进行内容更新。双重信息空间中的内容互相补充,大大扩展了图书承载的信息量。
另外,AR技术的应用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容被盗版的可能性。AR技术图书无法像传统图书那样被简单复制,被盗版难度极大,加上AR技术出版物通过云平台全面实现了密码激活功能,每本书都设置独立的登录密码,几乎能够避免数字内容被盗版。与此同时,为适应使用者学习需要,同时开发手机客户端APP,使用者通过安装APP,扫描书中对应的AR识别码即可观看学习,方便快捷。
图书中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让读者可以360度全方位观察和阅读,与以往相比更吸引读者,也增强了图书的灵动性。比如建筑类专业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中,制图步骤、房屋结构都可通过AR技术做成三维立体动画,方便读者更直观、更便捷地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并通过观看音视频,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做到“心中有数”。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扫描书中的AR识别码,即可实现移动端自主实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学习次数的限制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并实时同老师和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例如,授课时的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即教师讲授知识时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主动学,线上学习时教师做好启发、引导学生的工作,辅助学生学习;线下学习时教师对学生学习问题答疑解惑和评估,实现线上、线下按需切换的目的,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图书内容通过AR技术丰富图书内涵,同时也更贴近教学需求。例如,一些建筑类职业院校因为教学场地受限、资金困难,实训操作课程不能很好地开设,但有了这项技术的支持,帮助部分院校解决了实训条件受限的问题,与以往的实训课程相比较,授课效果有了极大提升。
另外,拓宽了图书的专业知识面。例如,建筑类图书中,由于专业知识较多,且行业技术更新快,单单某本专业教材因为受到课时限制不能全部书写出来,此时便可采用AR技术把书中未涉及的行业新技术制作成音视频,使其达到知识延展和传播的目的。
趣味性方面。同传统的图书相比较,AR技术的应用拉近了读者与事物的距离,增强了图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主动阅读文字、观看视频,使图书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技术应用的引领作用。
经济性方面。首先,由于AR图书制作音视频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图书在编审设计和出版中也增加了编辑编审及图书设计的工作量,所以图书的出版成本自然就提高了。其次,图书出版要求高、周期长,成本就会比出版普通图书高出很多。最后,图书因为其附加值大大增加,因此提升自身定价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虽然AR技术在职业教育类图书出版中有着显著优势,但其开发困难和成本较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当下,出版行业也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如何运用好新技术,实现图书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值得每一位出版人认真思考。而那些仅仅只考虑技术的应用,不考虑其实用性的出版方式亦是不可取的,因此选择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出版人认真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图书出版应用新技术的优势,仔细调研读者市场,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出版单位的多媒体技术,使其为传统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寻找新思路,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