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庆
(故宫出版社,北京 100009)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规定,图书中的语法错误,每处计2个差错。鉴于此类错误计错数较多,编校人员在审读、加工和校对书稿时,应对其多加防范。为帮助编校人员更加准确地识别语法错误并提升纠错水平,笔者对书稿中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进行了归纳梳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评析,提出修改意见。书稿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词性误用是将一种属性的词误当成另一种属性的词来使用。
名词在句子中有时会被误用为形容词或动词。
病例:能参加这次表彰大会,张涛感到无比荣誉(名词“荣誉”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光荣”或“荣耀”)。
形容词在句子中有时会被误用为名词或动词。
病例:全班同学怀着极大的兴奋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形容词“兴奋”误用为名词,可改为“兴致”或“兴趣”)。
及物动词后面可以直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是不可以直接带宾语的。
病例:他非常注意保密工作,连自己的名字也对—般人保密,就像保密那些文件—样(“保密”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文件”)。
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如果在搭配上违背了语法规范或习惯,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谓语必须准确地陈述主语,并与主语搭配协调。
病例:经过工艺改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提高”,而数量则不能说“提高”,可改为“增加”)。
在表示判断的句子中,如果主语和宾语在意义或逻辑上不能搭配,就不能正确地表示一个判断。
病例:秋天的大连是美丽的季节(应把“秋天的大连”改为“大连的秋天”)。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语法上搭配一致。当动词后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要特别注意后面的宾语与动词搭配是否得当。
病例:小王安排了研讨会的时间、地点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安排了”和“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
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是根据中心语的需要而存在的,和中心语必须相适应。
病例:这幅花鸟画具有较深的艺术水平(“深”和“水平”搭配不当,可改为“较高的艺术水平”)。
对于含有两面判断的句子,应仔细查看有没有一些词语包含了两面词的意思,分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
病例: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应在“成功”前加上“是否”)。
句子的成分在句子中各司其职,都有固定的位置,必须“对号入座”,否则会造成语序不当,影响句子的表达。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表示领属关系或时间、处所的+指名称或数量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病例:我们邀请了两位第一中学的和蔼可亲的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表示数量的“两位”应在表示领属的“第一中学的”之后;“和蔼可亲的”应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之后)。
多层状语的次序:表示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示范围或频率的副词+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表示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病例:在楼道里几位同事前天都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可改为“几位同事前天在楼道里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在分句主语之前,切忌前后颠倒。
病例: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年轻老师,因为不仅她言传身教,而且说话温和而中肯(“她”是后面两个分句的同一主语,可将“不仅”移到“她”的后面)。
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必须按照大小、主次、先后、轻重等逻辑顺序排列,否则会造成次序不当。
病例:中国历史上每一波文化的高峰,基本上都是由地区与地区之间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碰撞产生的(句中并列词语的正确顺序应是“碰撞、融合”)。
在复句中,分句之间往往存在着先后、轻重、因果、递进、承接等逻辑上的关系,切忌前后颠倒。
病例:语言不仅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而且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可将“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调换位置)。
通常情况下,定语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状语修饰谓语,二者不能错位。
病例:画册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传统家具(“古色古香”是修饰“传统家具”的定语,不应放在状语的位置,可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传统家具”)。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中缺少必需的语法成分,从而影响语意表达。
主语残缺一般是状语从句在前面,后面的句子直接做谓语。
病例:关于这首诗,乍读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主语残缺,可去掉“关于”)。
谓语残缺一般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作为整个句子的谓语,或者是中途改变陈述主体。
病例:他在前往公司的路上,突然有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迎面向他走来(中途改变陈述主体,导致谓语残缺,可在“突然”后面加上“看见”)。
宾语残缺一般是宾语前面有修饰词,但后面却遗漏了中心语。
病例:他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农村下乡时和老乡们吃—样的饭菜,睡—样的硬板床(谓语“想起”后面缺少宾语“的情景”)。
关联词和介词必须前后配合使用,否则也会造成残缺。
病例:无论阴纹阳纹,都是以色彩差异来装饰铜器(“无论”须和“还是”搭配,此句缺关联词“还是”)。
造成语义重复的原因主要是用词太过随意,导致词语的含义与前后语境的含义相互重复。
当并列的词语出现时,要注意它们的意思是否相近。
病例:这种陶器并非是汲水的良器(“非”也表示判断,不能和“是”同时使用)。
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有时在意思上会重复,要特别注意,如“白白虚度”“过分溺爱”等。
病例: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白白虚度的旅程(“虚度”即白白地度过,可去掉“白白”)。
文言词语容易出现重复赘余的语病,如:致信给、可堪称、付诸于、这其中、出乎意料之外。
病例:您的作品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确是—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可喜可贺的“可”就是“值得”的意思,可去掉“值得”)。
句式杂糅指的是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混合在同一个句子里,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判断是否杂糅的关键是找出句子的主干。在杂糅的句子中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
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的;是由于……决定的;是由于……的结果;是因为……的原因。
病例:有科普文章称某知名中草药牙膏具有止血功能是因为加入了“处方药”成分的原因(可将“的原因”去掉)。
典型结构:配方是……配制而成;分为……部分组成。
病例: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成分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配制而成(可改为“制作成分是乌梅……冰糖等”或“由乌梅……冰糖等配制而成”)。
典型结构: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
病例:他们本着提升质量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可改为“本着提升质量的原则”或“以提升质量为原则”)。
典型结构:对……上;围绕……为中心;对象……面向。
病例: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个人投资者(可改为“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或“这本书主要是面向个人投资者”)。
典型结构:分外……多了;最好……比较合适。
病例:要想从睡眠状态中迅速、完全地清醒过来,最好先拉开窗帘比较合适(可改为“最好先拉开窗帘”或“先拉开窗帘比较合适”)。
典型结构:来源于……来自;根据……显示;……靠的是利用。
病例:共享单车靠的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扫码开锁的(可改为“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或“靠的是物联网技术”)。
典型结构:大多以……为主;以……为宜最好。
病例:主办方正在甄选来自中国和欧盟国家、大多以青少年为主编创的优秀影视作品(可改为“大多是青少年”或“以青少年为主”)。
典型结构:大约……左右;高达……之巨。
病例:画中的老者大约七十岁左右(“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语言表达必须清楚准确,如果语意模棱两可,就会造成表意不明。
如果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具备多种词性,就可能产生歧义。
病例:这辆自行车没有锁(句中的“锁”也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
如果定语修饰的对象不确定,就会造成修饰不明。典型结构:数量词(或指示代词)+物主代词+名词。
病例:歌咏比赛将于12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其他学校领导”既可以指本校的领导,也可以指别校的领导)。
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病例: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养生的文章,质疑的人不少(“质疑的人不少”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质疑了不少人”,也可以理解为“质疑这篇文章的人不少”)。
代词包括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在句子中必须有明确的指代对象,否则就会造成指代不明。
病例:老王看见李老师和他的爱人在海边散步(人称代词“他”指代不明)。
所谓不合逻辑,是指句子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主客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与客体的位置相互颠倒。
病例:海伦·凯勒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是不陌生的(主体应是“许多人”,可改为“许多人对海伦·凯勒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
“不”“没有”“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如果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往往会造成否定失当。
病例:法律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当前违法事件的补救和处置,更重要的是发出警示,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防止”与“不再”不可同时出现,可将“不再”改为“再次”)。
并列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从属、交叉关系的词语并列出现,如“报刊杂志”;二是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收束语,如“铅笔、橡皮、茶壶等文具”。
病例:超市里摆放着草莓、苹果、香蕉和水果(可将“和”改为“等”)。
自相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说法前后不一,包括时间、数量、范围、位置、状态等多方面。
病例: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囊括465枚金牌中的132枚(“囊括”表示获得了全部金牌,但实际情况是获得了一部分金牌,自相矛盾)。
以上所述仅仅涉及书稿中常见的部分语法错误,编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还须不断加强对语法知识和典型病例的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从源头上将其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