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学术素养

2019-03-21 15:36:21
传播与版权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刘 佳

(经营与管理杂志社,天津 300201)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

“学术”一词最初的含义集中在知识的积累和系统专门之学的研究上。学术素养是学术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学术积累和锤炼,在学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修养。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领域前沿智慧及理论创新表达的重要载体,其编辑不仅要在编辑领域成为专家能手,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即熟知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在相关学科某一领域具备一定高度的学术造诣,拥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能够从选题、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全面审视稿件。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包括端正的学术态度、良好的学术思维、卓越的学术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等。

二、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学术期刊是交流学术成果和传播专业文化的重要媒介,是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平台,也是引领学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当下,学术期刊编辑提升自身学术素养,既是优化编辑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学术期刊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是增强文化自信、发出中国学术声音的重要智力支撑。

(一)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是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学术期刊是有关“学术”的期刊,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对自身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鉴赏力和判断力。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决定了其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上升空间。《哈佛商业评论》自1922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他们一直执行相当严格的审稿制度,其编辑大多数是从哈佛毕业并在哈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精深的学术造诣使其能充分胜任这份工作。

可以说,深厚的学术素养是塑造学者型编辑的基石,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既要有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背景,又要掌握学科主要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主要内容,还应了解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这样才能对稿件学术价值准确判断、公正鉴别。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才能在审稿时更好地评判稿件的学术水准,才能提升选稿质量和增强策划选题的针对性,才能提高编辑加工稿件的准确性和学术质量,也才能规避学术理论和实践差错,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更高效地完成自身的业务工作,推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稿件和刊物。例如,《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的编辑,均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专业编辑还需要熟悉药物分析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在当前,学术研究跨专业、跨学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就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学科专业的学术积累,又怎么对相关研究做出科学的评判?如果不能把握自身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学术动态,又如何优化选题、组织稿件、与作者和读者沟通交流?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在自身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才能形成审稿自信和改稿自信,才能对稿件提出关键的、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得到读者作者的认可,进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需要

由于学术期刊的刊物内容、受众群体等方面与普通期刊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更高的学术素养。学术期刊不同于一般期刊,其研究探讨的是学术问题,特色在于学术性、前瞻性、前沿性和理论性,其刊发的是层次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理论文章。学术期刊的根本是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文章的质量越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才越高。而学术期刊编辑在整个过程中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没有敏锐的学术眼光,没有公正严格的学术良心,也就无法承担起提升学术刊物质量、搭建科研平台、展示期刊学术特点的重任。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拥有更多的学术知识、更强的学术能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更优秀的学术思维,才能为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确保期刊的学术初心。

同时,学术期刊编辑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交流、为作者服务,建立高质量的作者群,甚至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同频共振,赢得专家学者的信赖。被Thinkers50评为“全球50大商业思想家”之一、曾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任务》一书中介绍:凯伦·迪伦曾任《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并与其合写《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她长年在媒体公司以资深管理者的身份进行创新,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她不遗余力地架起学术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也是克里斯坦森最信赖的合作者之一。

总之,学术期刊编辑承担着根据学术热点策划专题栏目、掌握学术动向组织学术对话、汇聚学术成果呈现学术争鸣的重任,只有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提高了,学术期刊才能更好地履行本领域学术引领者的职责,才能推动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

(三)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是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需要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7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30种,平均期印数13085万册,总印数24.92亿册。我国的期刊出口数是335.19万册。充分关注和提高期刊国际传播力,促进期刊“走出去”工作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开展期刊“走出去”工作,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学术实力与国外的学术期刊交流对话?是否能够用国际的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展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此外,当今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学术期刊出版事业更面临新的挑战。在全球媒体行业深入转型、深层融合、深度洗牌的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不断思索和寻求破局之道,通过长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积累,提升自身学术素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

三、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的路径

学术期刊编辑承担着提升所在学术刊物的学术质量与国内外影响力的重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适应新时代发展大势,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全媒编辑,进一步端正学术态度、培养学术思维、提升学术能力、开拓学术视野、提升自身学术素养,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术期刊。

(一)端正学术态度

知识、能力是基础,态度、价值才是根本。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学术素养,首要的就是端正学术态度。一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学术期刊是传播社会主义学术成果、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要在选稿、组稿、编辑、校稿等各个环节中坚定政治站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严把意识形态关,增强大局意识,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现实和理论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出版正能量的学术产品。

二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学术期刊编辑要想打造出具有一定学理深度、学术价值的学术精品,就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选题、组稿、选稿、加工、审读等每个环节,严把学术内容质量关。要做到不问权威、不问亲疏,尊重各学派的不同意见,坚持公正公平、严谨诚实的原则,秉承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态度。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好编辑出版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好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学习进取、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坚忍不拔、敬业奉献。

三要坚持负责的态度。学术期刊编辑要认清自身在学术发展中的职责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捍卫学术理想,防范学术不端,维护学术生态和学术伦理,坚决抵制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学术剽窃、学术腐败等学术失范行为,以实际行动与学术中的不良行为做斗争,营造学术界的良好风气氛围。例如,近期影响颇大的“翟天临事件”就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新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学术的“把关者”,更要加强对学术道德的重视。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每个读者、作者,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让学术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二)培养学术思维

方法论意识和方法论是做学问的核心要素。学术研究中所采用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对学术创新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学术期刊编辑要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

一是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找到具有理论价值的问题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问题意识”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应注重以实践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成果,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开拓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敏锐性思维、辐射性思维、预测性思维、定量性思维和连锁性思维等。突破审稿中的思维定式,转换思维,接纳吸收异质思维,加强交流。例如,在审稿中要规避名人效应、熟人效应,防止审稿思维情绪化、感性化,审稿责任意识弱化等问题。

三是重视跨学科研究,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在学术期刊编辑和学术研究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尝试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在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等层次积极创新,甚至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个性和理论思维模式。

四是积极回应“互联网+”和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学术思维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全过程,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思维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学术交流模式,越来越呈现出方式网络化、渠道多样化、系统开放化和研究者主导权更大的特点,学术期刊越来越成为科研服务平台。学术期刊编辑必须适应交流模式的变化,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数据处理辨别的能力、新媒体融合传播能力。

(三)提升学术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能力,是指其具备一定的鉴别评价能力、学术敏锐性及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学术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策划、与作者的沟通、发现新作者、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等方面。20世纪前半个世纪美国文学的蓬勃发展,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文学写作生涯都与美国著名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密不可分。珀金斯具备独到敏锐的判断力,有激发作者写出最佳作品的能力。他擅于帮助作家确定作品的结构,给书起标题、构思情节,甚至还是心理分析师、失恋顾问、婚姻法律师、职业规划师。学术期刊编辑应以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作者的顾问和伯乐,甚至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咨询师、培训师等。

提升学术能力有“三种途径”,即读书、阅人和察己。

第一,阅读。向书本学习,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习“前人”的智慧。要读本专业的书,也要读其他专业的书;要精读,也要泛读;要掌握理论,也要联系实际;要读经典著作,还要读最新热销书;要读国内相关著作文章,也要读国外学术成果。学术期刊编辑应多阅读国外的学术类著作和期刊、专业网站上的学术类文章。

第二,阅人。向他人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他人做学问的本领。深耕科研人、媒体人的圈子,参加高校、社团、各类组织开展的学术论坛、学术报告研讨会、专题研究等活动,获取与学术大咖、学界前辈、行业同侪接触、学习的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开阔眼界。

第三,察己。向自我学习,不断地自我反省,使今天的我超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超过今天的我。确立自身的专攻方向,在专有领域内深耕细作。勤写学术论文,锻炼自身的信息整合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培育创新思维。

(四)开拓学术视野

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强调内容国际化,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也应展现本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吸引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以提升期刊的学术价值和国际地位。同时,新时代学术论文大多数涉及交叉学科或学科融合,作为“杂家”的编辑更应提升国际化视野。此外,提升我国学术话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还是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学者型编辑,在系统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领域尽可能地拓展学术视野。关注学界动态,掌握与自身业务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国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动向。

二要利用碎片时间,高效获取优质资源。关注学术咨询与服务平台,如微信平台公众号的科研文章,如中外学术情报、学者荟、壹学者、科学网、募格学术、社科期刊网、知社学术圈、中国经济学人、新闻与写作、出版广角、期刊说、记者论坛、科技与出版、主编汇等,通过收集掌握优质信息如最新学术论文、行业研究报告,紧跟国内外学术动态、研究热点焦点、前沿成果、重要观点,行业、企业新实践,解读行业最新科研政策、实践新动向。

三要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工具,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跟踪相关领域的行业翘楚,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稿源。随时参阅相关学科权威期刊和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与国际知名数据库加强沟通,力争被其收录,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和作者群。

四要跟踪国内外学术会议,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等,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提升学术素养,积极与专家学者交流,努力争取高价值稿源并尽快发表,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两个文件。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学术期刊发展和学术期刊编辑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融合出版并存的时代,是坚守,还是变革,如何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进而提升本刊的学术竞争力?这是每个学术期刊编辑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学术期刊编辑要全面提升自身学术素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期刊在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历程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
世界科学(2013年6期)2013-03-11 1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