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华巧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与传统媒体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了两者的融合发展。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媒体融合时代在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学术期刊编辑应当积极面对挑战,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这样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为学术传播提供了更多活力和机会,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作为优秀学术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载体的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其办刊方式,从传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式,这对广大学术期刊编辑来说,也将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学术传播生态在大数据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术期刊的创办、编辑、出版等也将面临改革。
学术期刊诞生几百年来,一直沿用印刷这一种出版方式,且为了彰显学术文章的严谨性及权威性,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的视觉体验,绝大部分学术期刊都采用黑白印刷。学术成果及相关学术信息的传播都是依靠纸质期刊来进行的,学术期刊编辑也是基于纸质稿件来展开相关工作的。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界限,信息传递及资源的分享不再受地域限制。学术交流平台的逐渐建立,使得编辑能够获取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学术期刊编辑对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深度挖掘,对数据的分析需要更深入、更到位,这和以往纸质稿件工作的方式大有不同,无论是在选题过程中,还是在审稿等工作过程中,编辑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如在线投稿采编系统的使用和利用检测系统来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等。此种转变不但要求编辑要及时提升自身技能,还要具备比较强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且还要能更有效地进行学术信息传递,增强学术的传播效果[1]。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冲击,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和挑战,编辑要不断养成大数据思维,学会分析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才能使编辑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学术期刊质量。
以往学术期刊的运行较为封闭,受众也非常局限,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运营流程逐渐打破了封闭及限制,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此种情况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意识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进行转变。除此之外,编辑也开始借助平台有效地进行选稿、审稿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不少学术期刊纷纷建立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特点,帮助用户快速寻找其所需要的相应信息,从实践上看,一些学术期刊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学术期刊同步出版。这些转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转变原来的工作理念,视野不能再局限在单位内部,要借助网络平台,扩大眼界,以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学术期刊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精准传播逐渐普及,学术传播格局将受到影响并且面临改革。个体定制信息将大规模地涌现出来,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学术信息传播中,用户必然是重要的主体,足以影响整个学术传播的过程。学术期刊编辑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保证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其纽带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用户需求,掌握用户的阅读特点,了解用户感兴趣的领域和范围,从而适当地为其推送更加合适的内容,使其能够获得更有用的信息,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传播,不仅要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编校能力、相关知识的查找能力,还要更加关注用户聚合度,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用户黏合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不断提升职业综合素养[2]。
媒体融合的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包括传播渠道、工作流程、交流方式等,但与此同时,学术期刊编辑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编辑的工作不再与传统编辑一样,仅仅只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编辑,不能单单依靠改稿、校稿等事项完成工作任务,而应转变为具有新媒体特点、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编辑的知识面、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变编辑工作方式是学术期刊编辑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的重要途径。媒体融合时代下,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主要是创新思想观念的树立及适应。在学术期刊办刊过程中,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是期刊编辑工作的灵魂。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过去多年的学术期刊工作中,学术期刊编辑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办刊流程,并且大部分编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但在新媒体中,编辑应当改变传统的日常出版工作方式,利用相关新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进行组稿、审稿、编辑等各项工作。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能够带来更为丰富的传播渠道、更为宽广的传播范围和更加快速的传播速度,有利于迅速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过去的纸质出版及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时代具有明显的现代特点及科学技术特点,学术期刊编辑应当转变编辑工作方式,避免固守传统,而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具体来说,编辑应当充分学习数字技术知识,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掌握相应数字刊物的操作、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等各个流程,把握重要环节,迅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编辑还应逐步树立数字化办刊理念,学习新媒体时代的相关知识,掌握全媒体营销观念[3]。编辑的工作虽然主要是针对期刊内容,但是编辑作为办刊的重要主体之一,必须掌握一定的营销理念,熟悉多媒体技术、手段,学会灵活应用,加强对学术期刊的宣传,提升期刊知名度。
在读者和作者服务方面,首先,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最新资讯,帮助他们获取最新信息及资源,提供最新动态,满足用户需求。其次,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吸引潜在作者,为期刊收集更多学术资源。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信息传播,学术期刊编辑都应当准确定位,关注用户的聚合,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形成更好的学术期刊办刊氛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新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要重构正确、适时、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意识,包括责任意识、进步意识、自觉自省意识等。学术期刊编辑应当走向现代化,提高编辑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重担,树立科学技术发展意识,积极应对挑战[4]。
学术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创新使学术期刊的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去,科学评价中,学术期刊占有一定的权威地位,也常常以发文的学术期刊登记作为评判作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而随着学术期刊制度的变革,评价机制也在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同行评议”是主流。因此,学术期刊在评价层面的光环也随着新媒体的进步和影响而逐渐黯然失色。学术期刊将借助更多的现代新媒体技术和现代科技,实现更多学术传播的功能,完成更多学术服务的使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学术期刊逐渐被替代、淘汰。因此,编辑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重构主体意识,与时俱进地完成编辑工作改革,以创造出更优秀的学术期刊。
新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期刊的发展,为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必须提升编辑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在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出版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大行业的基本工作工具,学术期刊也不例外。因此,编辑首先要学习相关网络技术知识,提升计算机素养及信息素养,增强数字化出版能力。此外,由于微博、微信等交流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沟通形式,学术期刊编辑要学会运用这些聊天工具与作者、读者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连接关系链条中的上下游人员,加强他们的沟通和互动。同时,编辑还要提升自身的营销推广能力,这是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最后,与传统的出版模式不同,学术期刊应当学会运用多媒体形式,在期刊中加入声音或其他动画效果,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以吸引更多读者,突破纸质刊物的局限性[5]。编辑应当积极主动学习,充分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术期刊服务。
现阶段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广播、手机新媒体、互联网等。从国内学术期刊来看,目前常用的新媒体技术有RSS订阅、论坛、微博、移动阅读平台等,而国外主要有Mo-bile App、Blog等。总体来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期刊通常会采用多种技术交叉、重叠使用。编辑要学会掌握、运用这些技术,熟悉技术的使用方式、过程,及时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这是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媒体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熟悉常用的媒体技术,以更好地在编辑过程中予以运用。
实际上,我国学术期刊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经验还不丰富,所经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技术的掌握仍然不够熟悉,因此在面临挑战时,显得不够自信,甚至难以深度开发媒体优势[6]。要想寻求长远发展,编辑必须具备优秀的媒体素养,这是必须跨越的屏障。对于每一位编辑来说,掌握良好的媒体技能,提升自身媒体素养,是在媒体融合时代完成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提高媒体素养,学术期刊才能真正获得质的飞跃。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术期刊行业注入了鲜活力量,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术期刊编辑应当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重构编辑主体意识,全面提升自身新媒体时代的新媒体职业综合素养,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编辑工作,保证学术期刊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