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许延芳,田 军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天津 30007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给读者带来了形式各异的信息,从单一的稿件到如今附载各种视频和三维立体模型等补充材料的直观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给予了读者视觉、听觉上极大的满足,读者通过网络获取多媒体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传播技术的模式中,读者必须先下载这些多媒体内容到本地计算机,因为网络带宽的限制,可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所关注的信息。流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问题,减少了读者的等待时间。
面对“第四代媒体——网络”带给人们的越来越多的信息,流媒体技术的引入,读者只需要很短的启动延时等待即可打开所关注的信息,极大地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科技期刊承载的优秀稿件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
流媒体技术,又称流式媒体,发源于美国,是一种新的媒体传输方式[1],是把连续的影像或者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连续、实时地向用户传送信息。流式传输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传输方式:一种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用户可以同时进行下载和观看信息,但在服务器端不是同步的,用户端的信息获取会存在一定的延时。在实时流式传输中,用户的信息获取与服务器输出是同步的,读者可以实时得到所需信息,而且还可以选择快进或者后退,但这种技术比较依赖网络传输速度。流媒体技术虽然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该技术日渐广泛的应用还是改变了传统互联网受制于呆板信息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技术背景下的信息传输局面,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包括新闻媒体、政府机构、教育医疗、娱乐广告、电子商务等,都开始积极发展新的运营模式,流媒体技术助力了许多新的应用形式和商业模式。
流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国外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如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平面媒体,Netflix、HBO等流媒体平台也逐渐趋于产业化。现在国内已经涌现许多流媒体平台,读者可以利用专属设备进行主动发布信息。近几年来,我国流媒体平台得到了较好发展。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移动流媒体视频的全球消费增长了150%。移动流媒体视频的大部分增长发生在亚太地区,该地区在这一时期内的消费额增长300%以上。事实上,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来自国内数据。2015—2017年,爱奇艺营收分别为53.19亿元、113.37亿元、173.79亿元,收入体量约Netflix的1/4。无论是爱奇艺、腾讯视频、土豆,还是芒果TV,国内流媒体视频平台VIP会员业务迅速发展,付费收入有望获得高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破2000亿元。
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互联网出版,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对互联网出版的定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包含在网络出版范围之内。因此,流媒体技术也必将在出版业领域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将流媒体技术引入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并且创建一个依靠此技术的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流媒体技术为出版行业带来的机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提高科技成果的曝光率,提高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已经逐步趋于采用现代新科技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整合发布,以求最大限度将期刊发表刊物所承载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传统传输方式下,必须将所有信息全部下载后方可进行阅读,因此势必会造成部分读者因为时间精力或者是设备内存的限制,选择放弃点击信息的内容。但流媒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将多媒体文件先储存于服务器中等待用户随时获取,既保障多媒体信息的快速供给,又能及时地对传输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接受率。
第二,科技期刊的稿件发布时可以携带大量补充材料,有助于读者更为全面地掌握稿件的信息。科技期刊稿件一般都存在大量的补充材料,以便为所提出的算法或模型提供佐证。在现行的大部分科技期刊出版中,因为内存或者容量的限制,对稿件携带信息进行筛选之后才得以出版。用户得到的往往都是部分重要信息,如果想要对其中的某个关注点进行深入了解,则需要进行再一次的信息获取。流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线性传输模式下,传播内容缺失补充的劣势,阅读者在接收出版物信息的同时,甚至还可以与作者进行及时沟通或者任意调看作者上传的相关资料信息[2]。因此,在未来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中,流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加出版行业的深度和厚度。
第三,可以就热门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有效的学术讨论。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表达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希望掌握信息的主动权,流媒体技术正是提供了这种平台。读者不再只是作为受众来被“推”,而是变为主动地“拉”,在推拉结合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取主动权,读者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更多相同领域的研究者一起进行讨论。流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出版行业,为信息及时传播、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提供了可能。
流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阅读,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特点,贴合现代社会需求,为科技期刊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避免不了挑战。
第一,使读者习惯于快餐文化。流媒体对信息的流式处理加快了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速度,但是快速阅读所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可能使读者更加沉浸于“快餐式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释放压力,在此情况下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碎片式阅读,在短时间内调动人的情感变化让人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流媒体的发展为快餐文化提供了契机,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传统文化和快餐文化的交汇点,如果读者越来越依赖于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根本不可能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期刊所表达的观点。
第二,不能全面地呈现所有细节。出版业和其他新闻传播一样,最重要的就是短时间内吸引众多人的关注,要做到这些,就可能会出现类似“标题党”的情况,而且流媒体的流式传输将重点放在主要传输部分,细节补充会暂时储存于服务器中,为读者提供了选择式阅读的机会,读者可能会忽略细节部分。因此,虽然流媒体技术允许大量补充数据,但不能保证读者对所有细节的获取。
第三,对科技期刊的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流媒体技术在给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如果想要与时俱进,科技期刊的出版从业者除了要拥有编辑工作者敏锐的眼光外,同时还需要学会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更多的技术技能。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业进行结合,实现科技期刊的再次高速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克服对于新技术的恐惧,将科技期刊中创新性较好的稿件以流媒体的形式进行推送。科技期刊出版业肩负着传播科学、推进技术发展的使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工作。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电子便携设备大量泛滥,大部分读者的时间已经被碎片化。虽然我们并不推崇这种“低头者”的电子终端的使用习惯,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子阅读量不断激增。2017年我国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有59.7%的成年国民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阅读,较2016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有70.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6年上升了4.9个百分点[3]。这样的前提下,使用流媒体技术将稿件以快速、便捷的方式进行推送,可以使读者方便地在零碎的时间中使用便携设备仍然可以获取信息。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只是内容的承载体,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其是优秀稿件的助推器,而不会成为终结者。利用流媒体技术快速传输的优点,大量增加了附加材料(例如视频、3D模型等)的优秀稿件会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潜在阅读者点击阅读,有助于科技的推广与传播。
第二,利用新技术实现精准推送服务。基于传统出版的期刊无法实现有效推送,出版单位无法获得阅读刊物的读者的具体信息,同时也无法对阅读人群进行统计和分析。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流媒体技术有助于将读者实时点击/阅读的稿件信息反馈回数据库,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可以根据阅读者的历史阅读内容、范畴,将期刊刊登的稿件精准地推送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提高稿件的有效曝光率。对于专业刊物而言,只有实现精准推送,才能提高稿件的点击率和阅读量,从而提高稿件的学术影响。同时,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获得读者信息之后,通过分析阅读群体结构的变化和兴趣点的转移,捕捉现有读者的关注热点,及时地调整刊物上刊登的稿件的研究领域。通过这种读者的直接反馈,对于期刊定位和覆盖领域的调整十分有利。
第三,及时储备新技术人才,以适应出版业新的发展需求。流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出版业而言,仍然是一种新技术。想要有效地利用流媒体技术,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现有编辑人员新技术的培训。只有了解了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编辑才可以将所编辑稿件的创新性最大限度呈现出来,同时通过了解推送稿件的反馈情况,在后续稿件的录用过程中及时调整。首先,出版单位需要从全局出发建立稿件推送和数据分析部门,对不同稿件的反馈热度进行统计,及时将统计数据告知出版编辑,指导后期的稿件录用。其次,应该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有效推送纳入正常的出版流程,稿件在刊物上出版发表,并没有停止流程,后续的定向推送,对热点话题的广泛讨论和相互探讨,才能对优秀稿件的传播起到更大作用。
第四,实现纸质刊物与流媒体出版的互相推送。纸质出版和流媒体技术的推送各有利弊,为了能将其优势相结合,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扬长避短,才能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首先,推送流媒体技术,将稿件的全文链接同时推送,有助于读者看到更为详细的实验数据和推导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分析思路和验证过程。其次,纸质刊物可以增加流媒体技术的二维码,读者看到感兴趣的稿件时,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扫描后,浏览更为生动有趣的补充信息,加强对讨论话题的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