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华
(中国盲文出版社,北京 100089)
盲文是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盲文方——由三行两列的六个凸点组成,按照数学原理,它们可以派生出64种点位组合,从而能够充分有效地涵盖所有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不仅如此,它还能表示所有的数理化符号和音乐符号[2]。我国约有1263万视力残疾人,由于受到视力障碍影响,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障碍。而为改善这一现状,中国盲文出版社通过低于成本价印制、发行盲文书刊,同时提供多种形态盲人读物以及相关文化服务等,为盲文教育以及今后就业提供支持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将视觉障碍分为盲和低视力两大类。从无光感到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为盲;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且大于等于0.05者为低视力[3]。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盲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我国盲文出版物从单一纸质盲文书刊发展到电子版盲文、有声读物、可供低视力视障人群阅读的大字本图书等多形态盲文读物。
盲文图书具有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出版周期长的特点。但是一直以来盲人读书难、买书难得问题较为突出。党的十九大宣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盲文出版也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使盲文读物告别短缺,日趋丰富。
(1)盲文书刊日趋丰富。盲文读物针对重点服务对象,精准选题、严把质量关,着力满足广大盲人教育、就业、康复保健和文化生活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人道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盲文精品力作。盲文出版社现有盲文读物包括时事政治类、教材教辅类、文学经典类、社会读物类、音乐艺术类、医药保健类、彩色明盲对照类、期刊类等几大类别,涉及各个领域。目前已出版的盲文图书由过去每年出版盲文书刊200种,到现在每年出版盲文书刊1000种、5000多万页。盲文期刊也由原来的每年出版5种到现在的每年出版11种。
(2)大字读物逐渐满足低视力人士阅读需求。依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低视力人士约有750万,这些低视力人士就是大字本读物的最主要的目标读者。为满足广大低视力人士的阅读需求,自2010年起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始出版大字本图书,每年200个品种,约20万册。其中大字版图书主要针对低视力学生,其主要内容分为义务教育、钢琴调律、职业教育教材和教辅、心理咨询以及按摩等方面的执业资格,让低视力人群能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掌握计算机、保健类以及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同时通过部分读物达到陶冶情操目的。大字读物经科学设计字体、字号、版式、开本,在纸张的选择上精心挑选本白或稍许偏黄的纸张,避免高白纸张对眼睛的刺激。因为大字读物与普通汉文图书的制作工艺相同,所以大字读物在制作周期上比盲文书刊有优势,可以根据印量的不同,选择数码印刷和传统印刷两种方式,对于印数较少的图书,3~5天时间即可送到读者手中,实现了按需印刷。
(3)盲人有声读物快速发展。有声读物是通过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制作成音频资源,以方便盲人群体通过音频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盲文出版社已实现同一电子文献任意或同时以盲文、模拟语音、数字语音等形式出版的资源共享,为盲人阅读提供全文导航、文本搜索、文本定位、添加书签等实用功能,并可实现逐字逐句朗读、快速切换、声文图同步等阅读方式。每年新增上千小时、上百种的有声书,内容涵盖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医按摩、康复医学、心理咨询、音乐等领域。2016年,录制1250小时的有声读物;2017年,录制2500小时有声读物;2018年,录制1861小时有声读物,完成多媒体盲人读物1131小时[4]。
(4)音像教育无障碍影视填补空白。音像出版有效依托并大力配合相关单位,开发为残疾人服务的音视频文化产品;落实公益文化项目,开展助残宣传报道,全方面提高残疾人公共文化影响,不断为残疾人提供特需读物和精神文化产品。拍摄、制作的音像制品已达上千品种,其中音乐歌曲类、电影电视剧类、科学教育类、专题节目类和无障碍影视等产品广受好评。
(5)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盲文读物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研发出“中国盲文计算机系统”。为方便盲人独立使用,在现有系统中“阳光标准版软件”主要通过语音提示朗读的方式,帮助盲人摆脱了电脑显示器的约束,引导盲人操作使用。而“阳光标准版软件”的出现也极大程度促进了盲文出版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工作效率的提升。
(6)数字出版实现多点突破。中国盲文出版社和中国盲文图书馆的盲人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现已实现大量开发与应用,目前线上资源包括电子盲文、有声读物资源、普通类电子图书等各种线上资源以达20T,仅普通文字电子图书数量达到15.7万多种。而在其线上资源中,针对专业性学术论文以及法律数据库条纹等多达50万余。线上盲文资料作为一种多形态、多载体的无障碍知识资源,能够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选择,通过电脑、手机等职能设备,通过触觉、听觉或残余视觉无障碍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关注度。中国盲文出版社作为公益性出版社,其主要宗旨以服务广大盲人群体为为主,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因此需要相关的政策与资金等方面支持。盲文出版首先需要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盲文出版物发展的大环境,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政府在对盲文出版活动进行大力扶持的同时,也要引导社会积极对盲文出版物进行支持与赞助,尤其是众多出版企业需要以公益心态大力支持盲文出版事业,以期让社会文化成果更快更好地惠及广大视力残疾人。
(2)精准按需出版盲文书刊。盲文书刊每页面仅能容纳310字,但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既有编辑加工、录入、校对、通读等普通图书出版工序,又包括制版、印刷、配页、折页、锁线、装订、质检等盲文图书出版的特殊工序,纸张还要用125克专用牛皮纸印刷。盲文图书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工期长,单品种印量仅为几十册到几千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传统盲文印刷必须提高精准度,才能更好地满足盲人的不同需求[5]。因此,盲文出版物主要以满足盲人阅读需求为主要市场目标,从而以此制定出版战略。例如,针对盲童倾向于故事类盲文书籍,成年盲人更倾向于技能或文学类盲文书籍等特点,做到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出版,更好地拓宽盲文出版物的市场。此外,针对一些医学类、技能类等实用性的盲文书籍也应该加大产量。
(3)盲文改革与盲文出版进一步统一规范。我国盲文的发展经历了现行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文两个阶段。近几年,为了在词形清晰、音意准确、少方少点的原则下使盲文更加易学、易读、易用,同时为便于盲文电子化,北京联合大学钟经华教授在现行盲文基础上又设计出“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未来盲文出版要统筹现行盲文、双拼盲文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出版比例,满足使用不同盲文的读者需求。
(4)与时俱进,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不断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新时代盲文出版继续从触觉阅读、听觉阅读和残余视觉阅读等多个角度,全面推进盲人无障碍阅读关键技术、高性价比阅读辅具研发和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与传播平台,加快精准海量的电子盲文、数字有声和盲人急需的各种数据库建设。使更多盲人共享无障碍发展成果,共享移动阅读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5)坚持对外交流开放,吸取国际经验。盲文出版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公益事业,我们要学习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和体制改革,强化效能提高和受益面推广。盲文出版承载着政府的重托和盲人的期望,凝聚着人类的道义和社会的良知,是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盲文出版社要积极关注业界发展动态,积极争取有利于广大视力残疾人的阅读权益、文化权益。
随着社会素质的整体提高,视力障碍人群对文化知识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盲文出版物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盲人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提供良好条件。除对以上盲文出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外,其出版物发展仍需要不断实践,从而使盲文出版物更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视力残疾人群体,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满足广大视力残疾人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通过阅读帮助盲人读者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推进我国盲文出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