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成
(黑龙江七星泡农场广播电视局,黑龙江 嫩江 161435)
广播电视新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它曾在战争年代唤醒广大人民群众抗日的决心,它曾呼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建立新中国,它曾在新中国外交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记录一个又一个瞬间让中国在联合国取得重要的位置。广播电视新闻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年龄、民族、学历的限制,覆盖率广,有其他媒体无法超越的普及率。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有更高的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是一名记者的最低要求。
宣传和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基本的工作内容,要提高宣传和写作水平,在新闻作品中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从维护民族稳定、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入手,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通过新闻引导社会正能量,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公众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时刻关注大环境,主动适应了解工作对象和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积极主动地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在当今发达网络的形势下进行新闻宣传的方法、思路、手段,从而提升新闻的感染力、宣传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敏感度,通过掌握人民群众所关心关切的问题,快速对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及时主动回应。
以前的传统新闻,仅仅要求新闻记者规范、专业地传播新闻,同时要在新闻传播中坚持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达、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替,以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不断增多、覆盖面急速扩大,出现很多“断章取义”的视频、图片,导致不良信息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在公众产生不良舆论。在“断章取义”的新闻中,极易产生负面舆论,引发道德缺失,这就体现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与大众新闻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对新闻进行传播,还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性、责任感严格把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感,避免造成当今道德缺失的局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严格运用自身的专业性把握新闻,才能引导社会,更好地传播新闻。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大众手中的电话、各种视频软件的使用,冲击了传统媒体环境只有记者才能宣传新闻的特点。在当今社会,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各种视频APP传播自己发现的新闻,充当临时的新闻记者。可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通过专业能力、责任感去报道新闻,还要考虑新闻报道背后的新闻走向。
巴金老人通过文字去表达感情,用情感书写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写新闻稿件、进行传播新闻既是工作,也是文学创作,若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自己的感情创造出新闻魂,是不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去感召更多的大众。现如今的新闻业已从闭塞转向开放、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交流探讨。如何让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作品打动大众?要在新闻意识中培养感情,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规劝和商议、多一点新闻魂,用新闻魂感染更多的公众。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情感与煽情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情感的自然、适度融入与契合并不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添油加醋和刻意渲染,而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强化,这并不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时下的新闻角度过于单一,要想有好的新闻,就要保持全局性的思想策略,从多个角度辩证、系统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柴静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为了描述“雾霾”从何而来,柴静先后在环境部、群众、美国环境部以及美国执法部门等方面去了解,从而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作品。可见透过不同的分析要素,记者可以认识、了解到不同角度的事实状态,从而通过文字展现真实、动态、系统的新闻信息,让大众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多角度思维可以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增加处理各类情况的方法与途径,拓展人们的思路,多角度思维可以显示新闻报道的积极意义。
虽然在当今时代发展,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替代人类的工作,增加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但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在时下,广播电视新闻都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笔者认为,要继续发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从树立正能量、提高专业性和信息把控能力、建立情感,培养新闻魂、创新培养多角度思维四个方面加强,从而发挥出广电记者的自身价值,将语言的感染力无线放大,从而引导新闻传播,引导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