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祥花,曹学军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丹阳师范学院,江苏 丹阳 212300)
师范院校的班主任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专业技能训练等多方面的指导任务。班主任如何积极引导学生顺利成长,如何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成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笔者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支撑,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方法,简称“333”系统工程管理法。
“333”系统工程管理法的基本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333”即“3前、3培、3严”。“3前”即学生常规管理工作、能力培养工作、专业素养提升工作前移;“3培”即班主任岗前培训、专题培训、专业培训;“3严”即严格班主任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学生干部选拨任用制度、严格学生行为规范制度[1]。
图1 “333”系统工程管理法的基本结构
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前移,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选拔学生干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五年制师范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素质与经过3年高中教育的学生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学生在学习习惯、自控能力等方面亟待改进。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增加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班主任工作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找出突破困境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2]。
2.1.1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前移
部分学生进校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高,进校后如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不利于学生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将常规教育工作前移,即通过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完成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和行为规范的初步养成。学生进校后会进行两周的军训,军训中如果发现问题,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和家长联系,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争取家长的支持。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工作才会有成效。上课的第一个月,通过学生会纪检部、生活部、体育部等部门对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常规要求。班主任应利用主题班会明确班级管理原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应尽早建立学生和家长加入的微信群、飞信群、QQ群,在群里可以及时发布学校、学院的信息和要求,可以与家长电话交流或面谈。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只有做到早沟通、早发现、早教育,才能及时解决问题,获得家长的支持。
2.1.2 学生干部选拔和能力培养工作前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的选拔非常重要,班干部选拔的最佳时期是在军训阶段。班主任可以利用军训期间的队列训练和内务训练,观察学生,发现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委派他们担任临时班委。一个月以后,正式确定班干部的名单,选拔责任心强、有魄力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及时开展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
选拔班级干部固然重要,但班级干部的培养更加重要。班主任在培养班级干部时,要采取“教导结合,讲训并重”的原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工作职责分明。第一学期一定要明确班长、副班长及其他班级干部的工作职责。
第二,会议制度健全。养成定期召开班团干部会议、室长会议的习惯。会议要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工作开展要有记录,工作后期要有整改措施。
第三,干部素质过硬。班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2.1.3 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工作前移
根据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规律,设计“五年一体化”的技能训练方案,具体做法: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召开学生及家长会议,学院分管学生工作书记作“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筑基”的主题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介绍学院的封闭式校园管理模式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培养模式。
其次,介绍五年师范学习的“四个基本要求”。
1) 学业要求。五年中每学年所有考核科目经补考后仍有半数以上科目不及格者实行退学试读制度,若下学年度仍没有通过考核则作退学处理。毕业前仍有科目未通过考核的不发毕业证书(结业或肆业)。
2) 德育要求。国家要求师范学校提升对学前教育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求,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校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记录及评价必须具体化,毕业时给出详细、真实的德育评定。
3) 资格要求。五年学习结束时采取“多证换一证”的毕业要求,即要求用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十项技能考核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等换毕业证。
4) “社交”要求。要求学生报告学校、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不得随意在外留宿,不得出入酒吧、KTV、网吧等相关场所。
最后,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三支持”:1) 像孩子上高中时一样关注他们的学习;2) 不在学生面前抱怨学校和教师,支持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和决定;3) 不介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通过召开第一次新生家长会和举行迎新晚会等方式,介绍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明确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习要求,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习中,按照“五年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3],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即按照所谓的“三全一多”训练特点和“四结合”训练方式,将技能训练的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落实到一至四年级的每一个学期中,实现学生技能的逐步深化与提升,达到全程训练、分段实施之目的。
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而班主任能力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因素。班主任不仅要有人格魅力,更要有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五年制师范院校招收的学生,因刚进校时身心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坚持班主任不培训不上岗,把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正式纳入师资队伍培训计划中[4]。
2.2.1 岗前培训
新教师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班主任培训,虽然实习期间可能有一部分新教师会被安排班主任工作,但实际上还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没有完全独当一面,独自管理班级的能力有限,在教育实习中学到的工作经验还不能很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要想让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前期的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形成班主任岗前培训的良好氛围,校、院两级组织制订班主任培训计划,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班主任先培训后上岗,确保教师走上班主任岗位之前,做好知识、专业、心理的充分准备。教师通过专业培训掌握大量的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构建班主任应有的知识体系。
2.2.2 专题培训
要想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班主任专题培训是有效措施之一。第一,学校要对班主任进行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班主任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当今学生的特点,了解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他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班级管理的水平。第二,要对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的培训,使班主任具有“爱生敬业、甘当学生引路人”的专业精神。第三,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让班主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生。第四,加强对班主任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的水平[5]。
2.2.3 专业培训
加强班主任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班主任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磨练、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以丹阳师范学院为例:
第一,每学期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学习会,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班主任参加社会考察和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每学期班主任经验交流的机会,做好《班主任工作方法》《班主任突发情况处理案例分析》的收集和汇总,帮助班主任积累工作经验。
第二,开展班主任的行动研究。鼓励班主任将自己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边探索一边行动,一边行动一边总结,把两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再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第三,依托课题申报,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项研究培训。学校依托部、省、市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帮助班主任开展专项研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班主任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课题,支持班主任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对班主任工作的各项理论研究,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6]。
“3培”的目的稍有不同,“岗前培训”主要让新教师“了解管理”;“专题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懂得管理,学会管理”;“专业培训”的目的主要让教师做到“善于管理,高效管理。”
2.3.1 严格的班主任绩效考核制度
为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高校应高度重视班主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抓好科学管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水平。
要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制度建设,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而这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首先,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让班主任明确任务,懂得应该干什么。其次,完善班主任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业绩考核细则。班主任考核是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最后,用机制激励班主任。学校重视班级、班主任的考评工作,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等方面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要求,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建设一支稳定、团结、高效的班主任队伍,确保学校高效、有序地发展。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班主任自我发展和科学、合理、严格的机制相结合的产物,前者为内在的动力,后者为外在的压力[7]。
2.3.2 严格的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制度
首先,按学生管理的层次要求,根据不同的岗位责任,让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院系书记、学工办主任、班级干部等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理顺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实行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通过学校层面,明确学生干部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干部的行为,通过评优评先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严谨的干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使学生管理工作从经验型向制度型转变,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不称职的学生干部,或不能很好履行职责的各级学生干部,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1]。
2.3.3 严格的学生行为规范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以学校的学生守则为依据,一般在进校后的第一个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班主任管理班级,除了以学生守则为依据外,还要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管理细则。五年制师范招收的初中生尚处在习惯养成阶段,只有制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笔者所在学院采取每日常规检查法,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石。常规考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学常规考核,即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基本功考核、技能训练、考试成绩。前两项由班级干部负责考核,体现在班级日志上,每周向学院团总支办公室反馈一次;后三项由学院教务办和任课教师负责考核,通过《基本功过关手册》和学期考核成绩来体现。第二类是生活常规考核,即卫生、自习课、早操、礼仪、宿舍、教室卫生等。卫生由院学生会生活部负责检查,自习课由院学生会纪检部负责检查,早操由院学生会体育部负责检查,礼仪由院学生会礼仪部负责检查。这些考核都是动态考核。
常规管理实施每周公布制度,即每日检查,每周公布。每周各班都有一个常规管理得分,每个学期的周常规管理得分的平均分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德育基准分,这样就保证了常规管理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常规管理得分不仅与学生相关,还与班主任的绩效考核相关,班主任与班级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抓常规、抓落实。常规抓好了,班级的学风、班风也将大大改善。
笔者所在学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对2016级实施“333”系统工程管理法,初见成效。此后,又在2017级继续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两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016级、2017级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各班的常规管理得分越来越高,学生的文化成绩(优秀率和及格率)普遍提高。
实施“333”系统工程管理法的具体措施:第一,班主任配备精挑细选。注意专业兼顾、男女搭配,学院学工书记亲自担任班主任工作。第二,年级组管理模式。成立年级组,班主任捆绑式管理,根据学院统一的培养目标,实施相同的培养计划,统一要求,采取统一措施,班主任相互监管,进行交叉管理。第三,班主任培训力度加大。班主任除了参加学校学工处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培训外,还参加学院每学期组织的年级组专题培训。年级组每学期开展两次交流会,分别是开学初的工作计划制订、学期结束前的工作总结,确定各年级的工作重点,一、二年级抓常规,三、四年级抓技能,五年级抓师范生教师考编。第四,加大班主任和学生的考核力度。班主任的工作情况与年终绩效、评优评先挂钩,学生的表现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第五,注重学生干部的引导和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通过两年的实践,“333”系统工程管理法已初见成效。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