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颗匠心

2019-03-21 03:28文丨刘玉国陈涛
遵义 2019年6期
关键词:姜涛技术能手焊枪

文丨■ 刘玉国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涛

生产航天产品,质量高于天。“精品”意识一直贯穿于姜涛的工作中,他在每一道工序上都要确保安全和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做到“天衣无缝”。

共和国三次盛大阅兵的重要武器装备,航天发射一箭20星的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焊接,几十个国家重大专项型号产品、紧急救援装备、压力容器研制……一次次成功有他的艰辛汗水和无悔付出。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一项项荣誉展现了他作为“大国工匠”的真正实力。

他就是贵州航天所属航天天马公司高级技师姜涛,解决了136项技术瓶颈,获得了54项研究成果和专利,焊接的产品遍布航天、航空、航海、船舶、电子、机械等领域,为国防军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誉,用坚守铸就

来到航天天马公司,姜涛正在拿着焊枪专注地工作,直到同事叫他,才将手中的焊枪递交给徒弟,“每天就是像这样,在车间埋头不断地焊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1年。”

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姜涛说道:“我的父母都是航天人,为了支持‘三线建设’从北方来到贵州,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也迷上了航天事业,立志要成为一名航天人,铸造出时代精品。”

“刚进厂的时候,师傅只带了我不到两个月就回上海了,后来一段时间我几乎全靠‘偷师学艺’。”姜涛告诉记者,为了学到更多的电焊技巧,那时候他总是每天天不亮就来到车间。在上班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师傅们干活时的每一个细节,遇到不懂的就请教。

参加工作之前,电焊工在姜涛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头戴面罩,手拿焊枪,火花四溅”的模糊印象,等他拿起焊枪,才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得歪歪扭扭,东一疙瘩西一块,再看看师傅们干的活,真是没法比。

从此,姜涛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苦练技术。他记得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他白天手绑沙袋进行训练,并保证每天焊接钢板达到6个小时;晚上回到家,他就在手上绑个沙包练习稳定性,在地上、墙上练运弧,练手、胳膊和眼的配合。凭着这股苦练的劲头,他进厂7个月就取得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提前顺利转正。

在刻苦练习焊工技术的同时,姜涛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研究焊接技术和学习理论上。31年来,姜涛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阔的理论视野,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多种焊接操作技能,对大型焊接结构的焊接变形进行控制与矫正,在各类材料的中高压容器焊接及有色金属材料焊接上有独到的操作技艺。

“虽然中途有换工作的机会,但我是研究技艺的,就应该呆在一线,才能对工作有更深入的研究。”姜涛讲道,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工人,就要守好一颗匠心。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把工作推向极致,才有可能成为独具匠心的工匠。

突破,以无缝对接

生产航天产品,质量高于天。“精品”意识一直贯穿于姜涛的工作中,他在每一道工序上都要确保安全和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做到“天衣无缝”。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发射。说起“长征六号”火箭运输起竖发射系统的焊接,姜涛印象深刻,“‘长征六号’起竖系统的焊接材料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种高强度合金钢,金属元素多,焊接过程中就会产生焊接裂纹,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棘手的挑战。”

但是姜涛不服输,他通过不断的工艺实验,尝试不同的焊接方法,最终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焊接参数,解决了焊接的技术难题,创造了“一箭20星”的亚洲纪录。

姜涛所在的材料成型部主要是从事火箭和导弹发射架的焊接,具体工作中需要将零散的、几十上百件小零件焊接成大的部件。焊接过程中,对于焊接的质量极其严格,焊接成品需要用X光检验,他们将这个检验过程称之为“探伤”,因为有的焊缝可能表面平滑美观,但是其内部结构却不均匀。

据介绍,通常情况下,100立方毫米的焊缝内不能有超过6个气孔,而姜涛焊接的数十米焊缝中可以做到没有一个气孔。在目前国内的技师中,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很少。

在某型号发射箱焊接任务中,3米长的箱体,从一端到另一端误差要求不大于1毫米,加上发射箱口径只有200毫米,人钻不进去,操作极其困难。加之该铝合金材质极易变形,温度超过300度容易出现“塌陷”缺陷,很难控制。

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和众多困难,姜涛通过自制内撑工装和抱箍工装,保证箱体内外部的变形量,并在焊接时精准控制热输入,有效控制变形量,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该项任务。

姜涛在他的焊接生涯中,诠释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某型号产品焊接中,有一块10米长的大型结构件,用常规方法焊接,会造成大于0.1毫米的误差。他根据生产实践总结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提出了对称焊接后再用火焰矫正的方法,结构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就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95%。

这样的例子,在姜涛31年的工作生涯中数不胜数,他总是积极向一个个问题挑战,攻克了一项项焊接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传承,演绎精彩

“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工人,必须要有一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能工巧匠。”在多年实践中,姜涛体会到,这既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航天精神的写照。

2013年,“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才更有意义。”姜涛把自己在手工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控制等方面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在姜涛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指着徒弟们获得的荣誉,骄傲地介绍:徒弟张锦鹏高级技师,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徒弟朱华在贵州航天职业技能竞赛焊工组获得第一名,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技术能手……

多年来,姜涛先后带出好几批徒弟,在他的指导下,徒弟们大多数已挑大梁,成为高级技师、技师。2012年,在贵州省首届“毕节力帆杯”装备制造业技能大赛上,他的徒弟包揽焊工专业前三名。同时,徒弟中不乏全国技术能手、贵州省劳模、贵州省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等荣誉的获得者。

除了培养公司里的人外,姜涛还先后到遵义碱厂、钢绳厂、啤酒厂等单位开展焊工培训,有40余人直接得到他的技术指导。

2015年,姜涛的工作室承办了一期专项焊接技能培训,为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各院的高级技师进行焊接理论和实操培训,并多次受邀为地方相关企业作焊接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工作室开办了每周一次的微讲堂,带头讲授焊接技术和工艺。2017年7月,工作室承办了十院焊接工艺研究中心暨焊接技术交流会,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参会,姜涛在会上作了题为《气体保护焊的应用》焊接技术交流,并现场分享了焊接操作技艺等。

姜涛还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一套更为合理的铝合金焊前清理及焊接工艺参数。现在,这套工艺参数已被编制成《铝合金焊接工艺规范》,规范中的很多内容已被其他单位借鉴应用。

目前,我国从事特种工艺焊接的人才并不多,贵州则更是稀缺,姜涛表示要用手中的焊枪继续攻破技术难关,并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焊接技能人才,把我国的航天事业演绎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姜涛技术能手焊枪
基于Solidworks 的蓝莓采摘车焊枪夹持机构设计
相见,不如怀念
可调整焊枪姿态直线摆弧路径算法研究*
赵海涛:为油而战的“金牌勇士”
十大工种摆擂台 竞技切磋显真功荆门产业工人争当新时代“技术能手”
Arplas焊在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公职人员涉嫌合同诈骗60万元被捕
咸鱼翻身
智能化焊接制造设备
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带好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