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 李蓓
青岛市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于2007年成立,挂靠在青岛市中心血站,主要负责青岛市医疗机构输血管理检查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承担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业务指导和咨询及全市输血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卫生局对全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1]。为进一步规范输血相容性项目的检测,保证输血安全,参考原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要求[2-7],结合青岛地区的实际情况,质控中心从2011年开始对与青岛市中心血站签订供血协议的二级及其以下级别医疗机构的输血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现将2015—2017年质评结果分析如下。
包括红细胞和血浆。为本质控中心购买的澳斯邦生物工程公司出品的商品化质控品,该厂家具有相关资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制备。
确定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有ABO血型正反定型、Rh(D)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包括用于ABO正定型/Rh(D)定型的5份红细胞标本,用于ABO反定型/抗体筛选的5份血浆标本,模拟患者全血标本1份,分别与5份红细胞和5份血浆标本进行主侧和次侧的交叉配血。
要求各参评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质控品,按照要求填写具体检测方法、检测试剂、检测设备和检测结果。
输血相容性检测每个项目5份标本,每一个标本结果为20分,如结果与预期相符,则得20分,否则不得分,每个项目得分≥80分为合格。
截至2017年第二次室间质评活动,各项目的回报率均达到100%(表1),各项目的合格率也有所提高(表2),各参评实验室逐渐开始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表3)。
质控中心的输血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要求各参评实验室按规定执行操作,用日常工作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质评样本,试剂、设备、人员和方法都得与日常患者样本相同,从而考察各基层实验室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真实水平[8-9]。
从表1可以看出青岛市各医疗单位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各项目参加率有明显的增加,截至2017年第二次室间质评活动,所有参加单位均已开展全部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基本检测项目,说明各单位对输血前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表1 2015—2017年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各项目参加情况[参加项目单位 /发放质控品单位总数(%)]
表2 2015—2017年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合格数/参加项目单位 (%)]
表3 2015—2017年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活动检测方法分析[使用该方法的单位/参加项目单位 (%)]
从表2可以看出,除不规则抗体检测以外,各项目合格率均有上升。从结果回馈上(表3)能看出,使用卡式法进行检测的单位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了解,一些暂未使用卡式法基层实验室使用卡式法的意愿也很强烈。优选检测方法、试剂,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质控中心从2011年就开始对与青岛市中心血站签订供血协议的二级及其以下级别医疗机构的输血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但直至2015年,各项目参加率,合格率,以及规范化方法的使用率才开始稳步有效的提升。
根据分析,督促各输血检测实验室加快规范化和标准化脚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合理的使用行政管理方法,质控中心从2015年开始将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参加情况列为输血管理验收评审[10-11]和临床输血检查项目的一票否决项。如果不参加室间质评,验收评审和临床输血检查的结果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促使各基层用血机构加强重视了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二是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12],质控中心以青岛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所为基地,分批次对基层用血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在确保其能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按试剂说明书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后,发放结业证书,通过三年的努力,做到了使每一个基层实验室的大部门工作人员都获得了结业证书。从人员的方面,为切实地提高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了保证。
总之,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中地区性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是重要的一环,是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的补充,可以覆盖到所有用血医疗机构,尤其是对二级及其以下级别的基层医疗机构有重要意义。临床输血管理部门必须督促各实验室应认真规范的对待每一次室间质评,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和完善实验室检测水平,才能真正做好输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