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婧
临床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重,使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在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临床治疗存在较多困难,患者病程较长,痛苦较大,还有较高的致残率[2]。近年来,中医学角度对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研究在不断的增多,分析对患者不同证型的相关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本文主要分析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证候学临床情况,分析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2.4±6.8)岁;中医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72.5±6.7)岁。本研究设计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伦理学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3];(2)年龄在18岁以上;(3)对本研究涉及的治疗方案完全知情,自愿加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血液病、严重肝肾功损伤等;(2)对本研究涉及的药物及治疗方案有禁忌证或过敏史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4)依从性不好,拒绝加入者。
常规治疗采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除不良嗜好及其他对症治疗[4],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前列地尔10 μg,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具体辩证论治如下:
中医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为患者采用中医证候类型进行辨证用药的治疗,具体将患者分为血瘀热毒型、寒湿痰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等症型[5]。
对于血瘀热毒型患者治疗时,药物的主要方剂为:金银花、蒲公英、丹参、当归各30 g,鸡血藤、生地黄、白术、茯苓、石斛各28 g,花粉35 g,野菊花15 g,紫花地丁12 g,怀牛膝15 g,玄参15 g,甘草、延胡索各12 g,每日一剂,以水1 200 mL纳入诸药,首煎浓缩至200 mL,二煎浓缩至100 mL,两煎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6]。
对于寒湿痰瘀型患者治疗时,为患者所选择的药物方剂主要为:金银花、鸡血藤、白术、生黄芪各30 g,产前子、赤苓皮各15 g,紫花地丁10 g,当归28 g,怀牛膝15 g,赤芍、黄柏、薏苡仁各12 g,甘草10 g,延胡索10 g,服法同前[7]。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状况前后比较
对于阳虚血瘀型患者在治疗时,患者所选药物处方为:黄芪、丹参、当归各30 g,川芎、赤芍各15 g,水蛭、乳香、红花、没药、香附子、肉桂各10 g,川牛膝15 g, 服法同前[8]。
对于气淤血淤型患者在治疗时,药物的处方为:黄芪、丹参、当归各30 g,川芎15 g,白芍、云苓、党参、白术各10 g,肉桂3 g,甘草10 g,服法同前[9]。
本文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作为1个疗程,为患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对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调查本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肝肾功损伤等。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比较。患者空腹6小时采集静脉血液,血样送我院检验科检测。
疗效标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肢体温度恢复正常,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疼痛和麻木症状得到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患者日常生活基本不受限制,表示患者治疗痊愈;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患侧肢体温度恢复正常,皮肤色泽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溃疡面积大大缩小,基本无跛行情况,表示患者治疗显效;患者治疗以后,各种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表示患者治疗有效;如患者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则表示治疗无效[10]。
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常规治疗组为71.11%(32/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治疗组为11.11%(5/45),常规治疗组为26.67%(12/45),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状况,请详见表1所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从中医角度属于“脱疽”的范畴,患者临床症状一般因为脉络不通畅导致筋脉失养[11-12]。临床有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对于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中医角度而言,为患者进行不同体质的分型,采用相对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根据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可以对患者主要分为血瘀热毒型、寒湿痰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等症型[13-14]。阳虚血瘀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四肢末端存在缺血和淤血状况,所以在治疗时为患者应做好温通血脉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并且选择采用复元阳和通阻塞的药物进行干预。对于寒湿痰瘀患者主要表现是存在下肢水肿和淤血,一般会累及患者的静脉体液代谢等情况,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活血化瘀,同时本着健脾利湿的药物进行干预,这样能够标本兼顾,有效的对患者起到良好治疗效果。阳虚血瘀患者一般病情时间较长,这种患者同时存在坏疽和感染症状,所以治疗过程中应该为患者本着活血化瘀的原则,并且要滋阴补肾,为患者进行清热解毒的治疗。对于气虚血瘀患者一般都存在脾肾阳虚症状,患者气化失常,要为患者进行养血补气的治疗,帮助患者扶正祛邪。从患者的治疗结果来看,本文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组更优,能够证实中医辨证治疗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当中应用中医症候学方案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