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摘 要: 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农村高中生找到人生方向,确立职业目标,更好地发展职业生涯。目前,农村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分析职业生涯教育在农村高中开展的必要性,剖示职业生涯教育在农村开展面临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帮助农村高中发现问题,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 农村高中生 职业生涯教育 就业
职业生涯教育是贯通家庭、学校和职场以引导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学生指导制度改革,加强普通中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然而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专注于农村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较少。相较于城市,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在农村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更加困难。农村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亟须引起关注与重视,探索出适合农村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一、在农村中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科学的人生观,使个体在充分了解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明确个体奋斗目标,促进个体职业生涯成功的教育活动。在农村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找到人生方向。
(一)引导农村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意识。
职业生涯教育是教育、职业和人生的统一。农村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时期。在农村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和劳动意识。
由于缺乏家长引导和学校教育,农村高中生往往没有清晰的择业观。选择行业还是选择企业?如何创业,选择哪些项目?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他们都知之甚少。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农村高中生了解如何选择一份职业,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缺点;明白各个行业都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认识到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读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科学规划人生道路,在学习上有所倚重,根据职业需求有目的地学习知识。
此外,部分留守青少年缺乏劳动教育,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由于缺乏管束,他们生活学习散漫,自制力差,手机游戏上瘾,不愿吃苦工作,甚至出现“啃老族”和“不务正业”现象。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开发,引导个体在职业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帮助农村高中生认识到职业没有捷径,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动意识。
(二)培养农村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在信息流通相对缓慢的偏远农村,一些农村孩子到了高中阶段仍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是什么。报考大学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知识匮乏。需要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农村高中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理智选择职业道路。
教育包括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形式。当今国家教育政策由着重发展高等教育转向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倡导中学生结合劳动力市场和高技术人才匮乏现状有规划地选择职业教育,不盲从进入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注重解决学生现实存在的问题,更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引入职业生涯教育,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是新高考改革下学生选课与志愿填报的前提与基础。这有助于农村高中生更全面地了解自我、探索职业兴趣,了解工作对求职者的要求,建立正确的生涯态度,形成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三)培养农村高中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职业道德是个体在从事某一工作时需要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却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村高中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提升个体的职业认知,帮助个体确立职业目标,使个体探寻职业使命感、职业中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内化与升华,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目标。培育职业精神,有助于农村高中生形成稳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良心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包括很多种,如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等。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精神无法自发形成,需要通过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精神。
二、农村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中国农村生涯教育理论。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发展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明确指出,我国在普通高中阶段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开展对学生的学业、心理、生涯等多方面的指导;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教育部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3];2020年我国即将全面实行的高考改革政策,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但中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推动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构建起系统的生涯教育理论。中国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多使用国外已经构建成熟的理论,没有考虑到中外文化的差异。且农村与城市学生差异较大,更需要一套属于农村高中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为农村生涯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
乡村地理位置偏僻、环境艰苦、工资偏低、生源較差,造成优秀教师向城市转移,教师更替迅速。自2017年起,各省市教育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全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但乡村教师待遇偏低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难以吸引众多优质的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来农村教课,也无法保证教师长期留在农村。且大学基本没有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教师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相同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讲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缺乏优秀的生涯指导教师是农村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缺乏教材是农村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一大难题。国家层面没有针对农村高中的生涯指导教材,部分省市编写了中学职业生涯教育教材,但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学生,不符合农村高中生的特点和农村教育现状。导致农村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混乱,目标模糊,职业生涯指导多以文理分科和高考志愿填报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三)学校、家长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淡薄。
农村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是零散的、不成形的、不系统的。农村教育大多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且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为了追求升学率,农村学校、家长片面地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很少被提及。职业生涯教育与升学并无直接联系,在农村现有大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无法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家庭职业生涯教育隐藏于家庭教育之中,是影响孩子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对于职业最初的认识来源于家长,家长在孩子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成为常态,留守儿童日益增加,农村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凸显。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有的家长甚至将金钱至上观等不正确的人生观灌输给孩子,不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不关注孩子真正的兴趣,无形中带给孩子压力,不利于孩子职业生涯发展。
三、在农村高中发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在农村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农村高中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需从培养专业教师、编写本地教材、营造积极的职业生涯教育氛围、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
(一)培养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人才,编写本地教材。
培养职业生涯教育专业人才,需在本科师范院校增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开设职业生涯教育专业。1917年秋,哈佛大学成立教育研究生院职业指导局,拉开了美国高校培养专业指导教师的序幕。到2006年,美国的学生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1500,即每1500名学生就有一名专业的学生指导教师[4]。我国已有大学在研究生、博士培养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专业,但大学本科仍是一片空白。解决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要从本科着手,在大学阶段设立职业生涯教育相关专业,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学课程,推动生涯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在农村高中发展职业生涯教育,以培训已有乡村教师为主。国家可以组织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在结合农村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录制网络课程,供乡村教师使用;教育局可组织有兴趣学习的乡村教师到城市高中与专业教师交流,参观学习城市高中生涯教育发展模式;学校可组织乡村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走进生活,走近企业,了解新时代下催生出哪些新职业,了解各行各业对学历、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其次,编写符合本地现状的职业生涯教育课本。由于农村学校分布较广,受地方文化习俗的影响较大,国家可以发布课程大纲,由各地教育局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教育发展情况,编写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职业生涯教育课本,并在专家培训指导下开展课程教育。
(二)营造积极的职业生涯教育氛围。
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的大力支持,需要营造积极的职业生涯教育氛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要明白职业生涯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科学理性地制订职业生涯教育计划,选定合适的教科书,在学校开展相关课程。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连续性,学校拟订的教育计划应贯穿高中三年,从学生高一进校开始施行。学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紧紧跟随党中央的领导,了解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填补家庭对孩子职业引导的缺失,使农村高中生明确方向,克服外界诱惑,实现心中的理想。
家长要发挥家庭影响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之余多与孩子交流,打开儿童的心扉,减少逆反心理。父母要给孩子营造可以讨论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家庭环境,支持、鼓励孩子思考。关注孩子的职业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焦虑等职业情绪障碍,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一次挫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最佳的职业抉择。
(三)加强校企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师、企业、学生的紧密结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职业生涯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性,澳大利亚在生涯指导课程VET(Vo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中设置“实地演练”项目,要求10年级—12年级学生参加40天的工作实习。英国学校设置“STEM职业教育”课程,与相关企业合作,把STEM的教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并确保学生每年都有机会与企业领导直接交流[5]。
中国农村高中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与乡镇企业、职业学校进行联合教学,邀请企业家来校讲课,开展“职业开放日”等活动,将课程与未来直接挂钩,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知识对人生长远发展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职位构成,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成功的重要性。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完成一份报告:如果马上就要去工作,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份工作?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育与情景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解决职业规划问题,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献玲.职业生涯教育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2019.5.15.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14.3.30.
[4]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制度历史演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90-291.
[5]田静,石伟平.英国生涯教育:新动向、核心特征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