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力提升,旅游业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占的份额和比例逐年上升,已经发展成为地域性的支柱产业,昆明是一个旅游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在多年来的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旅游产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本文从西部文化旅游发展概况和昆明文化旅游的特色和入手,简要分析了昆明文化旅游对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春城昆明 西部 文化旅游 民族特色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旅游事业,正在以断崖式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和文化领域占有一定份额和重要地位。这种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对旅游及其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南素有彩云之南的美誉,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以春城闻名世界,旅游产业更是长盛不衰,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推崇。
西部各省区深处内陆,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尤其是文化旅游体系,与昆明异曲同工,具有众多相似之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西部开发的有力机遇,促进整个西部旅游事业科学有序发展,打造西部文化旅游大品牌,正是有效借鉴昆明在文化旅游事业上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具体表现。
2.昆明文化旅游对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的借鉴作用
昆明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多年来积累了发展丰厚的成功经验,尤其在自然风景观光游览,与民族文化风情观赏等诸多元素的融合等方面,对西部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同时,昆明文化旅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西部文化旅游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警示。
2.1.借鉴昆明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在规划设置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时候,整体统筹,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昆明是國内最具典型的民族地区,是五十二个民族和谐生活的家园,各个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中,塑造了神奇美妙、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形象,因此,世界各国的游人络绎不绝,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的支柱性产业,尤其在突出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等文化元素上,别具一格,让人深度迷恋、流连忘返。整个西部,和昆明一样是少数民族众多,是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大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神秘西藏、茫茫戈壁沙海、辽阔无比的大草原等等震撼人们心灵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民族民俗风情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这种自然环境下,既要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又要融入民族风情,同时,高度关注环境生态保护,这正是昆明旅游事业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西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关注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相契合。要充分考量更多、更全面的旅游功效,集开拓创新性于传统保护性于一体,边开发边保护,融民族文化元素在自然景观中于无形而有神。自然环境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西部各省区在开发度假、休闲、康体、会展、商务等类型的旅游项目的同时,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打造出来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品牌才更具有持久性,并以此来吸引高端游客和高收入人群,不断提升旅游品质。
另一方面,关注民族特色文化的深度发掘。鲜明文化旅游特色,才能够具有较强辐射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借鉴昆明旅游事业的成功经验,深刻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战略性的研究和科学长远规划文化旅游项目路线,把文化旅游作为一项大产业来科学设计、长远规划,找准定位,才能有效发挥地域性民族资源的优势,体现自我品牌特色,有效规避雷同和复制痕迹。大力提倡专业化运作,营销手段要具有文化品位,把游览观光和娱乐、购物、休闲有机契合,包括观赏性的旅游产品,要从民族性、文化性、历史性、参与性、互动性,多层次、多角度来规划设计,休闲、度假、观光、游乐、探险、科考等新旧项目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2.关注昆明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有效规避以行政区划为主的条块状旅游管理导致行政壁垒,包括缺乏文化内涵、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弊端与体制性阻碍
昆明一度稳坐旅游产业榜首霸主地位,现今昆明的旅游位次不断下降,从旅游目的地逐渐变成过境中、转站,游客在昆明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交通运输品质的不断提升,更多更好自然景观不断被发掘出来,主观上则是境内旅游经典品牌结构陈旧单一,品牌档次下降,发掘文化元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性战略要求整个西部旅游产业的整体统筹性要做大做强做实,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衡发展,互利共赢。
首先,借鉴昆明经验,可以有效解决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自然环境等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开发比较晚,文化旅游的产业层次还比较低,与昆明同样存在着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而且市场主体条块分割,不利于统筹规划和规范化管理,致使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使得投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其次,借鉴昆明经验,可以有效改善产业国际化水平低的问题。昆明作为一个旅游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在旅游体系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不足,比如产业拉动性相对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同业竞争日渐激烈等。借鉴昆明这一系列教训,西部文化旅游开发,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业内各项文化旅游指标,提升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品质,在增强生命力与服务后劲儿方面下功夫,避免一味求一家独大,同时,不断增强同业竞争的避险性能,包括应对挑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
3.结语
西部各省区具备优渥的文化旅游资源,又面临着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利用好这一机遇,打好文化旅游的品牌,充分借鉴昆明旅游事业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注意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自身文化元素的呈现,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品牌。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高速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网格和路线。在景点布局,园林设计等方面,杜绝缺乏民族文化内涵的现象发生,以及在旅游产业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低价位的购物游等乱象的发生。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前景可观。只有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整合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等,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网络化的产业链,才能培育生命力强的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 李柏文.一旅游为产业动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淇(1996.12--);性别:女,籍贯:吉林省长春人,学历:本科,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项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