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苏 卢俊哲 高晶晶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冠心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04..02
延续性护理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为此,我院对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 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研究获得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符合医院伦理学要求。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97±4.85)岁,平均病程(3.91±0.73)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42±3.28)岁,平均病程(4.21±0.5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所选取患者均为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排除标准:意识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因躯体问题或者精神问题而不能完成最终调研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制定护理内容,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小组展开调查,明确患者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具体病情、性格特征、劳动情况、家庭功能以及自理情况等,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交流。(3)在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且每月至少1次家庭随访。指导患者坚持用药,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记录患者每日生活状况、活动情况、身体感受及用药情况等详细信息。及时排除及解决对康复效果存在不利因素。(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适量锻炼,并控制睡眠,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评价标准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根据评分分为三级,80~100分为服药依从性强,60~79分为服药依从性良好;低于60分为服药依从性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使用SDSS量表),共7項,各项均为1~7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越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使用SGRQ量表),将其分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改善以及无明显改善三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评分(91.87±3.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4±4.29)分;研究组社会功能即SDSS评分(10.32±0.47)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4.57±0.83)分;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处于明显改善及有改善两个方面,明显由于对照组。三组数据见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获得好转出院后,仍存在着病情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3]。而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从医院延续到患者家中的追踪式护理方式,对于冠心病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可以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延续性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控制及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伊建霞.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3):238-240.
[2] 涂雪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6):4-6+19.
[3] 黄 鑫.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对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4):135-137.
[4] 甘 莉.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4-1738.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