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刚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也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知识有着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引 言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语文的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要将课本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要在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优秀的教学是培养出国家栋梁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领导者,就是要做好相应角色,与学生相互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课堂处于一种和谐、“原生态”的状态,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1 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意义
1.1学习小学语文的意义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对学生和老师而言学习和教学的难度不大。而为什么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还依然要学习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等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语文涵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奥妙,同时学习语文也是提高我们自身行为修养的关键,所以要做好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是为培养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打下基础。另外,在倡导素养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口语交际,需要阅读书籍,需要理解事物的含义,因此学会听、说、读、写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习语文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还有一点原因是学习语文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还能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有一个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也是能够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人们能够通过自我娱乐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比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心情不好的时候写日记或找人排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还能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学习语文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因为学习好语文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1.2生态课堂的意义
构建生态课堂能够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自身优点,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并在未来能热爱国家的好公民,而不是培养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生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学生的附属品,并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生态化课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被书本上的知识所局限。
建设生态课堂还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常常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主要通过自己的备课来为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强制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虽然对减少学生学习惰性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所以会有学生产生厌学的倾向和一些学生产生“学习是为老师和家长学”的想法,因此在生态课堂的教学中,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活跃学生的课堂氛围,在教师对课堂的掌握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捎带化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1.3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构建生态课堂,能够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生态课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还能够激励学生好学,促进团队互助。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发展生态课堂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当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生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组内讨论为小组引导正确的思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2 構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实际意义差不多的短篇,增加学生对《司马光》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师也要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完课以后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课后再找两则寓言,下次上课进行演讲比赛。这样能够激励起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此外,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语文课程的主要来源于生活,要与生活及密相关,因此生态课堂必须贴近自然情景,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进入到自然情境中,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情感。像在学习《咏柳》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柳树,体验“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建设生态化课堂,坚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参考文献
[1] 孙雪艳. 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分析[J]. 新校园旬刊, 2014(9):179-179.
[2] 蒋英美.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 课外语文, 2014(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