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
【摘要】 数学思维是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它能够使人们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数学思维能力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学科建设.高中的學习时期,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强,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中作者将针对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变化.自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实行新课标以来,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而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从而对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其他知识都有很大影响.下面作者将简要介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现今高中数学教育的状况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的学习生活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历程.高中数学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掉队现象明显,高中数学知识量大,而且各个环节衔接得密切,学生稍有溜号,可能就很难理解所学内容,长时间“掉队”会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当今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学习数学知识的,因为考试的存在和家长施加的压力才不得不被动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只会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进行,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性,而教师有时也不能及时发现这一问题,教师通常仅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能力,这不仅会削减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简要分析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思维的多面性
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也有利于其他分支学科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想要学好数学,不能仅仅听从教师的安排,也要有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是具有多面性的,其多面性体现在数学思维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定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新课标倡导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多面性的思考问题,带有目的性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普及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当今社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导致学生机械的学习,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懂得变通,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加强素质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也致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不能单单只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更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以重视,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意义.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项措施
(一)设立合理化思维情境
高中数学的学习较为复杂,设立合理的数学思维情境是很有必要的.数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教学所设立的情境,它是数学行为产生的前提.设立数学情境的优势有很多.其一,合理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数学问题,确立学习方向.其二,数学情境的设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如果活跃,学习数学时的难度自然就小了很多.其三,数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四,数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期,学生能够有多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学中应该开展数学思维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运用合理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皇立蚌.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7(79):85.
[2]霍彦丽.浅谈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7(3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