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宁
《转山》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标签:用坚持战胜困难
推荐指数:★★★★☆
以虔诚之名出发
每年骑行在滇藏线上的人,都会看见信徒走在去往雪山那支离破碎的路上。这是一种仪式,藏民称它为转山。
这些虔诚的信徒,无论是阳光刺眼还是风雪交加,都是三步一磕头,缓慢而坚定地前进。转山磕头的仪式,是整个身体趴在地上,头再磕下去。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未亲吻这土地,感激这土地。他们对这片净土满怀尊敬,也把自己放到了极卑微的位置。
电影里,张书豪在独自骑行的路上,看见了正在进行“转山”仪式的藏民,因为在修行中,他们一语不发;在夜深人静时,他们不休息,站在原地,对着远处静谧的群山,一遍一遍,用身体来表达自己对这土地的神圣信仰;第二天清早,张书豪和他们都准备上路的时候,借着雪山上刺眼的阳光,张书豪看见了他们额头上,因为一直磕头而留下的大块疤痕。
我一直以为,电影名为《转山》,是因为这个少年只用一辆自行车就把这八座雪山全部转了一遍,直到看到电影的这一幕,我才发觉,这转山,这藏民一语不发,这一连串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还有张书豪破破烂烂的自行车,才是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他们会为了信仰一直坚定自己的脚步,哪怕前路充满未知,困难重重。
这也是西藏一直拥有神秘感的原因。
其实,电影看完到现在,我依然不能理解张书豪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为什么要替他的哥哥完成骑行的心愿——他为了骑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甚至,之前从来没有骑行过的他,不远万里来到大陆,承受着高原反应的痛苦和独自一人骑行的孤独;夜里战战兢兢和孤狼野狗搏斗;水源不够了只能把山涧里泉水结的冰凿碎,装到他存水的大桶里。
藏民对雪山总有一种纯洁而神圣的信仰。就像川哥说的,如果能见得到梅里雪山,见得到那盛大的雪山,那么这一整年都会有好运。雪山迟迟不现身影,川哥说,只要心诚,就一定能看见。
川哥是心诚的,他在海拔两干多米的高度上褪了自己全部的衣衫;他只为了见这盛大的雪山一眼,就在滇藏线上骑了三回;最后一次他终于见着了,那时的他,是捡回一条命,身上还带着七根钢钉,骑着自行车走在山崖,但终于见着了。
遇见最好的自己
这一路上,张书豪遇见了只想骗他钱的台湾老乡,遇见了骑行经验丰富只为了看一眼雪山的川哥,遇见了藏族的小孩子和他的家人,遇见了川哥的失足坠崖,遇见了脾气暴躁的藏民,遇见了一路上的好人与坏人。
他不是没有想过退缩,川哥坠崖后,医院的医生把川哥的打火机递给张书豪并告诉他,现在是冬季,不要去找死。他回去的路上,却撞见了梅里雪山,他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川哥的打火机放到石缝里,又重新出发了。
他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就像他爸爸说的,他没有义务来完成他哥哥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的心愿;就像医生说的,冬季里的高原险象环生,不要再过去。可他也有理由坚持下去,这一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父亲常年不在身边的藏族小孩,善良老道的藏族医生,他在电话亭偶遇的母女,还有川哥,还有他的哥哥。这些更加激励了他走下去。
在两者的理由都无比充足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后者。于是,这一路,他从一个刚刚走出台湾的不谙世事的男孩,蜕变为一个能坚持又有勇气的男人。当他到达海拔最高处,一把把那些经文撒下去,粉红色的纸随着高原的风开始飞扬,他的心愿也终于达成了。
这86分钟的电影,看光阴,看人事,看生命。就像川哥说的: “医生说我找死,可是就因为我想活,我要证明我活过,我才要再一次走上这条路。而有幸,我终于见到雪山的面目了。”
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去拉萨朝圣的梦,他们想借着西藏神秘的光环和当地人虔诚的信仰来净化自己;而这一路上的艰险却又让那么多的人望而却步,真正走下去的人,站在群山之巅,望着自己一步一步骑来的路,那些缺氧,眩晕,险象环生,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都说追逐世间万物的过程,不要在意结果,过程才是财富才是享受;可当真真正正地站在了最高处,回首的时候,瞥见洒满自己血与泪的路,过程啊,或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逆境和堅持不下去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给我们勇气的雪山之巅。
什么是“转山”?
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宗教活动。每年都会有很多虔诚的信徒来参加,特别是每到藏历马年的时候,转山就是个盛会,参加的人数相当庞大。因为藏历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股信徒是不会错过这个转山机会。
转山的习俗源自雍仲本教,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则选吉日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甚至使用转经筒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