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婵
一直觉得做班主任与普通科任老师是不一样的,至于究竟哪里不一样,具体我也说不上来。直到后来在《超级演说家》中听到乐嘉老师提到“护犊情结”这个词,我才恍然大悟。的确,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班主任会多一份“护犊情结”。
当自己带了三年的学生,在高考失利后,带着未圆的大学梦,与新一届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奋斗的时候,这种情结会表现得尤为强烈——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复读,因为那感觉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寄人篱下,让人牵挂、让人担忧。
小航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孩子。
高考时,他以差专A线100多分的成绩落榜,这对于中考英语只有49分、数学23分的他来说,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作为原班主任,我很清楚:选择复读,小航需要多大的勇气?在复读路上与试题改革狭路相逢,又将会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拼搏厮杀?
但小航还是执意选择复读,怀着踏进屠格涅夫的《门槛》的勇气走进了高四。我只能将这份担忧深藏于内心。因为不在同一栋教学楼上课,所以自小航复读以来,课间课外我都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因为担心特意的关注,会变成潜在的惊扰,给原本就不够自信的小航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不得不将那些一直想叮嘱和鼓励他的话语,暂时安放在心里。
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操场上,正准备为我班1500米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录制视频的我,意外而惊喜地在跑道上发现了小航的身影。在拿起手机的瞬间,我灵机一动,脑海闪过了一个念头。我决定找到一个最佳角度,录下小航在比赛时的风采。
小航是一个酷爱运动的男孩。运动场上的他,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无论是起跑、跳跃、后退、盘旋还是飞驰,浑身上下都能洋溢着青春的动感。连续三年,他都是校运会上为我们班捧回最多奖状的那一个。
我记得,在原来的班群里,有一张小航在夕阳下奔跑的照片,那是同学在他800米比赛冲刺瞬间抓拍的。照片拍得很美,夕阳的余晖尽情地挥洒在操场上,挥洒在小航飞驰的身影上,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几乎要从照片上溢出来。小航很喜欢这张照片,把它设置为QQ空间的背景,并配了一行文字:那天在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这行文字,也让我觉察到了小航不为人知的感伤和失落。在小航的心里,那被夕阳拖得越来越长的身影,多像他那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和即将远去的美好——这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缺乏自信的孩子。
比赛进行到了最后一圈,小航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欢呼声中,把其他选手远远地抛在后面,以绝对的优势冲过了终点线。我把这些精彩的瞬间都录了下来,然后复制到电脑上,进行了简单的裁剪。为了让整个跑步画面变得更加流畅和完整,我将所有小航跑步的画面进行拼接。当小航跑步的镜头在我眼前不断闪现时,一段熟悉的旋律也在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回放——那是GALA的《追梦赤子心》。是的,我为什么不把这首激励人心的歌插入视频,作为小航跑步视频的背景音乐呢?
于是,镜头中小航坚毅而有力、努力向前的步伐,与GALA震撼人心的嘶吼“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融合在一起,组成小航奋斗不息的最美乐章。歌词中那段“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也许我手比脚笨,但我愿不停探寻,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成为小航高四学习生涯的真实写照。我想,这首歌不仅能表达出小航的心声,更能让他在奔赴理想的路上获得满满的元气和能量。
在视频的最后,一段字幕从视频底部缓缓升起。我尝试着以小航的口吻记录下他的感受,并在字里行间表达了我的鼓励和祝福:
再一次奔跑在熟悉的校园 ,
我知道,
这不仅仅是体能与耐力的比测,
更是,身心的锤炼,意志的考验。
发小的相伴,挚友的加油,
让我迈开坚毅有力的步伐,
收获了人生1500米长跑比赛的首个第一。
而在我的背后,
那双,一直在默默注视着我的眼睛,
投我以微笑和赞许,
告诉我,
那天,在夕阳下的奔跑,
不是我逝去的青春,
而是我奔向未来的美好……
我把视频发给了小航。后来,他告诉我,每次看完这段视频,他的眼睛都是湿润的。
小航的青春,属于高四,属于复读时光,属于每天上学回家、回家上学的两点一线。但正如《小幸运》所唱的那样,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属于小航的青春,不仅跌跌撞撞,而且比别人多走了一段弯路,但仍然有着它独特的美丽。
又是一年高考季,收到了小航上榜喜讯的我,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的分数比最低录取控制線仅仅高出了两分,我仍然无比欣慰。因为我知道高四这一年,他付出了多少。我也很庆幸,作为原班主任,我有机会为小航的青春做一次小小的脚注,给他枯燥乏味的复读生涯带来一丝温暖。
我一直相信,教育,是一场又一场的美好相遇。在这相遇中,我们邂逅学生的青春,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在这相遇中,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为学生的青春做精彩的脚注,也有很多机会,在匆匆岁月里,从学生的身上瞥见自己沉淀的青春。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畲江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