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重庆 401120)
针对如何在摄影工作中拍出更美的作品,如何熟练掌握和运用拍摄技巧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专业摄像工作经历,归纳众多同行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利用“小力臂”来拍摄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小力臂”在运动镜头拍摄中的运用心得。
摄像师从入行的第一天,不管是从师傅口中还是从课堂的讲授里,都绕不开“推拉摇移”这些基本的拍摄方法。但是这类镜头的拍摄又都有着共同的要求,那就是“稳准平匀”。理论摆在那里,但是实际上却不是每位专业的摄影师都能做到的。特别在新闻摄像中,摄像记者注意力大多被事件现场的内容所吸引,在镜头的拍摄上难免“糙”一点,规范和美感上的讲究往往就不太注意了。
比如,在一个规范的摇镜头拍摄中,镜头运动应该是一个“静止—启动—加速—匀速—减速—静止”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摄像师操作手柄摇摄时,力道一加上去,云台就会猛然大角度地转动,运动过程中稍有力量变化就会严重影响匀速运动,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突然加速、忽快忽慢、戛然而止的运动过程。破坏了镜头的美感,影响了成片的剪辑节奏。
我国歌坛有几位歌手绝对天赋异禀,虽声音洪亮但擅长一种绝技,用最大的力气唱最小的声音,腾格尔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歌声气息绵长,不绝于耳。但镜头一切换到他的特写,大家会看到他青筋暴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唱出这细小丝滑的声音。回到摄像师的专业上来看,歌手唱歌和摄像师的日常工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歌手运用气息对声音的控制方面,我们却能学习他们的一些方法,从而触类旁通领会一些运动镜头的处理窍门,使运动镜头的拍摄更加细腻。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力学公式:M=F·L,力矩(M)是描述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等于力(F)和力臂(L)的乘积。参照这个公式,具体到我们在运用拍摄中,对于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控制,同样转动一个角度的运动,我们可以减小其中L力臂的量,同时增大F力的量来达到控制更加细腻的效果。例如,同样在水平摇摄(或俯仰)镜头拍摄时,在镜头启动到匀速运动阶段,为了平滑的让力矩从零到加速到一个衡量,我们可以通过减小着力点到转动轴心的距离来减小力臂,甚至可以手握住云台来操作转动。因为力臂的减小,我们在操作时就必须加大转动的施力来抵抗阻尼开始运动。在摇摄进入匀速运动阶段,因为力臂的减小,我们即使在持续用力中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对于镜头匀速转动的影响也会非常轻微。这样,镜头的整个过程就会更加平滑、匀速,观感也会显得规范大气。
其实,很多有经验的摄像师在跟踪拍摄运动主体的镜头时,会不自觉地减小手柄的握持距离,减小身体传导的震动,保持镜头匀速的跟随运动。总结实践经验,再从原理上了解作用力与力臂的关系后,我们就能有意识地导入控制的方法和节奏,更加精确地控制摄像机在云台上的运动。
摄像师在脚架上操作摄像机,实际上是一个作用力与阻力对抗的过程,在作用力大于云台阻力的时候,脚架云台载着摄像机开始运动。所以,利用“小力臂”原理拍摄,就需要找准作用力的几个要素。一是支点。支点是云台转动的轴心,也是阻力的发生点。云台轴心的线性转动、阻尼的平滑设置是摄像机运动拍摄最基本的要求。而缩小着力点与转动轴心的距离,减小转动的力臂,就是“小力臂”拍摄的基本操作。二是摄像机的重心。摄像机的重心是三维的,不是简单的前后重量平均,要考虑整个系统的高度和内部材质造成的重心偏移才能更准确地操控摄像机。三是力量控制。因为减小了力臂减弱了杠杆作用,所以,我们在操作时直面的就是整个系统的真实重量。在用力过程中,我们的力量是直接与云台的阻尼和摄像机的重量在抗衡,所以要求我们在操作中既要逐渐加大力量推动机器,又要加大力量才能持机器的持续运动,日常的力量锻炼必不可少。
所谓“小力臂”的运动原理不仅仅是摄像机在脚架上使用的方法,在肩扛摄像机拍摄时,经过摄像师身体的平衡调整后,其运动的支点其实最终是在摄像机的重心上。我们肩扛拍摄的整个过程,其实都是以摄像机的重心作为支点运动,身体的高度和手臂的支撑点作为作用力的距离来展开“力臂”的。所以,使用脚架拍摄时的转动轴心和肩扛拍摄时摄像机系统的重心,是运用好“小力臂”拍摄需要准确把握的关键。其次,在力臂长度的控制上,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都把力臂缩小到最短,须知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同,不同题材内容的画面需要运动拍摄的角速度也不同。合理选择最适合的力臂长短,在自己能有效控制匀速运动和身体抖动的范围内,选择相对最小的力臂进行拍摄,是运用“小力臂”原理的恰当方法。
“小力臂”原理拍摄法其实就是一种控制摄像机的方法。一位专业的摄像师,不仅要熟悉摄像机的技术性能,还需要对摄像机的外部形态、重心分布熟稔于心,当我们从归纳经验转而寻找背后的知识原理,最后融通原理再推进到实际操作,我们才能在专业的道路上自由的行走。
例如在大型会议、室外全景的摇摄时,利用“小力臂”原理,尽量靠近云台掌握住手柄,虽然要加大力量才能控制云台的转动,但是这个转动力能精确地控制脚架云台水平和俯仰两个坐标角度上的运动。而且,这种操控方式不仅能通过匀速运动展现宏大的场面,还能拍摄微速的运动,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灵活运用“小力臂”原理,不仅能解决脚架云台拍摄的平滑度问题,还能为肩扛摄像机提供运动拍摄的改善方案。比如在跟随拍摄中,我们通常使用的弯曲膝盖小步送胯等姿势,从原理上来分析,就是减小身体运动方向的“力臂”来达到减震的目的。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优先选择合理的姿势,让摄像机重心这个画面运动的支点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消除身体行走时的摆动来减小震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优先选择手提摄像机置于腰部行进拍摄,也可以放缓步幅,降低身体重心来接近摄像机重心拍摄。
综上,减小运动时的力臂,提高运动镜头拍摄的平滑度,虽然只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力学知识。但是有意识地进行使用,会让摄像师在理论层面加强对于运动镜头拍摄的控制,通过活用原理,还会创造出更多的拍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