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数字版权音乐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与价值
——以二十四节气水墨风音乐为例

2019-03-20 17:49
传媒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节气气象数字

闫 旭

(华风影视传媒集团(天译科技中国天气网),北京 100081)

一、引言

人们在陆续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发展之后,社会中创新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迅猛。新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音乐(Digital Musics)带来了创新的空间,无论是单纯歌曲、纯音乐创作,还是电视、电影等依托于音乐创作表达感情的主体文艺作品中,数字音乐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震撼的音乐效果也在情感表达中更加突出。其中影视方面,在1960年左右电影音乐开始出现数字录音机的形式,利用数字技术对音乐信号进行记录。到了1991年,国际MIDI(乐器数字接口)生产协会制定了相应的MIDI标准,使得数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标准化、协调化、具象化体现,现代数字音乐初具雏形。在后期越来越丰富的影视音乐和数字音乐的融合发展中,电子合成音不仅在音高、音色、音质等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加之载体的与日俱新,在单声道、多声道、立体声道以及杜比环绕声系统的融合发展中,极大地抬高扩充了其表现的领域和空间,也提升了其内在和外在的共有价值[1]。

二、数字音乐与影视环境、新媒体传播的交融发展

数字音乐与影视媒体的结合过程,实质是视觉与听觉上的相互补充与增进,数字音乐本身有着较强的空间和时间性,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感与数字音乐的交融不仅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在听觉上也能带来空前的享受和震撼体验。实践证明,影视音乐作为视听艺术的整体也显现出极其强大的创作实力与感染力,其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等传统媒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PAD、数字电视、AI屏等终端,实时向用户提供海量信息和娱乐、生活等服务内容,已逐渐被广大消费群体所接受并常态化。新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综合技术的使用和交融发展,早已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音乐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声场声响,也在特殊处理技术使用中提供特定的效果,在声音组装和真实性、艺术性表现中发挥更好烘托主题的作用。数字音乐与计算机合成技术紧密相连,仿真效果和艺术表现效果增加,使剧中的情节更加丰富化,为剧情主体进行了更深层次延伸,观众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刺激与发挥,同时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效应得以有效验证。

三、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对于国人来说早已是再熟悉不过了。自古以来便有了节气歌、节气口令、节气食谱、节气提示等一系列的文化传承。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始。他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模式。由于节气与物候线条粗细适中,在表达人文情感方面,我们比西方人细腻,西方人只知春夏秋冬,而我们则在二十四节气中体会人间冷暖,知晓世间转换。“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建构了中国人的生活韵律之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认知气象的“活化石”[3]。

四、二十四节气版权数字音乐作品以及在新媒体中传播价值

2017年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华风影视传媒集团中国气象频道确立以“24节气”为研究课题,通过前期大量走访调研、资料收集与思考设计,同时融入天气、气候、文学、传播、民俗特征、地域特点等元素,寻找原创气象场景、音乐要素与节气的契合点。结合作品画面特点尝试从主题定位、乐器选择、演奏方式、节奏变化、音色精准度等方面进行设计,最终确认以中国风为音乐基调,通过现代化数字音乐制作手法创作出可视化“24节气中国水墨风音乐有声绘本”演绎作品三部,将中华水墨风的意境美展示得生动形象[4]。

(一)24节气可视化原创音乐作品

“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有霜梅雨少。” “明前茶,贵如金。” “秋分阴阳半,昼夜均,寒暑平。” “秋分时节雨纷纷,一寸思念一寸金。”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节气诗句和谚语分别对应该课题项目中的三部原创现代古曲《冬九至》《清明青》《秋分半》,曲中分别运用笛子、箫、琵琶、中阮、古琴、二胡、古铃、大鼓等民族乐器,加载吉他、Bass、架子鼓、Electric piano、电子鼓节奏、效果loop等现代电音乐器,再配上自然山水、鸟兽、时令等音效,使得作品整体听感集中,萧瑟寒风、生机盎然、秋意满满的诗情画意便油然而生了。难怪就连《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音乐情境,也是出自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

(二)新媒体传播应用

在进一步尝试原创作品在融媒体传播领域的应用和经营价值过程中,通过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频道、网上在线点击、中国天气网专栏、爱奇艺、微信、微博、优酷、手机wap等新媒体矩阵向大众传播,受到广泛好评和转发,在展现气象服务原创产品高品质的同时通过原创节气音乐产品的研发,填补气象音乐产品领域的空白,丰富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为气象文化科普宣传提供基础,为推动业务产品的融媒体传播、推出带有气象标识的24节气气象影视音乐作品提供参考和应用。(水墨原创视听网址:https://www.iqiyi.com/v_19rrf03hnk.html冬至)

(三)版权保护

谈及原创作品就势必离不开版权保护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内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升级,法律条文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同时社会中,民众对版权保护的意识也与日俱增,这样法律实施起来才能够顺利。针对这方面为保护该作品的原创性与版权性,以上三部作品分别申请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登记,以更好地维护原作者和所属者的合法权益[5]。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音乐产业在不断进步,原创影视音乐的发展也更加完善,网络环境背景下的数字音乐应该更为开放、共享、创新,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超越式创作,作为试点其对于影视作品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建立也十分有利,前景广阔。

同时,二十四节气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智识和习俗(包括其中的正见与误读、大智慧与小妙用)乃是历史进程中天人和理念的集大成者。我们希望天气、气候是变而不猛的曲折,我们内心记录生活律动的方式,便是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而言,节气几乎是历法之外的历法,是岁时生活的句读和标点。我们传承和弘扬二十四节气,不正需要不断地丰富它,不断地完善它吗?让后人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并不是仅仅抄录了古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词句。

猜你喜欢
节气气象数字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答数字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