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妍
(白城市洮北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吉林 白城 137099)
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相对公平地发展,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给生活有所困难的公民提供资金和物质帮助。对于社会救助本身来说,覆盖的范围很广,并且提供救助的内容也较为丰富,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要从改善居民的基本生活开始,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就必须要对社会救助档案加强管理,相关的部门也必须要及时地进行调查审核,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救助资金的发放。
社会救助档案是一种历史资料,是各种社会救助活动的一种记录,当救助单位需要查询信息资源的时候,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救助单位进行管理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档案管理对于社会救助信息的储备是大有作用的,是救助工作进行实施的一种保证,这对于救助单位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力的保证,在日后发生社会救助方面纠纷的时候,档案还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出凭证的作用,有利于救助单位权益的保障,不仅是经济方面可以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可以朝着一个良性的态势稳步发展。社会救助单位本身也需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社会救助档案的存在可以为单位的诚信度做出证明,从而有力地树立起救助单位的形象,这些档案资料同时还可以作为救助单位的文化素材,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充分将救助单位的发展历程进行展现,这样,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垂青,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救助工作更好开展。
社会救助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很重要的,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受到救助的地区分散,所以很难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过随着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范围愈发广泛,据相关资料的统计,目前我国80%的救助单位已经开始了档案的管理工作,一些规模较大的救助单位甚至已经形成了单位内部的管理规范,创立时间长、效益较好的救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比较好。所以就管理现状而言,虽然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状况不一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社会救助单位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自觉性。
社会救助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涵盖的方面很多,所以在管理上也自有其特点。首先需要管理的档案种类是很多的,这些种类是根据不同的方面来加以划分的。比如从救助工作的性质方面而言主要有临时救助、基本生活保障的救助等;如果根据救助对象而言,则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人员的救助、孤寡老人的救助等几种救助对象。其次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基础性是比较强的,这是对专业救助单位救助过程的一种文字记录,其中被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救助单位的救助计划、救助过程等都在档案中得以记录,所以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可以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起到一种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除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之外,其他的社会救助资料都在某些程度上存在一些共性,包括向政府申请的相关审批材料和管理材料等,将救助档案进行合理管理,将会在日后起到一种参考的作用。
社会救助涵盖的方面实在太多,所以在档案的管理方面也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只有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管理起来才会更加方便。首先是比较简单的档案,比如临时生活救助、特困供养救助、灾后救助等等方面,这些都是材料审批通过之后直接进行救助金的发放,所以是比较简单的;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是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因为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进行具体记录的时候就比较麻烦,过程也相对来说复杂一些。最后是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流浪乞讨人员是不需要进行记录的,所以要另当别论。
就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社会救助工作一定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要想发展得既好又快,那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地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做出转变,看当前的形势而言,管理方式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对于救助单位来说,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单位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他方面管理的一个基础。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救助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对档案积极地进行管理。
对于社会档案的管理来说,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根据相关的法规信息及技术标准,对档案更加科学化地进行管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部门所提供的应该是较为宏观的技术引导,在技术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管理应用,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档案网站,在网站上开辟出几个专栏来进行内容更新,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社会救助专业知识,或者是档案知识的普及,这都是新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这样社会救助的档案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保存,而且还可以为普通民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或者还可以进行工作指南的编写,编写各个救助单位的管理指导。此外,必须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且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社会救助工作是国家对于公民的服务,对于民众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救助单位在工作上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但即便如此,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也不能脱离法律的框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遵循的,所以必须要依法对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管理,努力开拓管理方法,加强灵活性,根据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之下,社会救助单位的档案管理必须要遵循法律,自我监督。
综上,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社会救助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上升,和谐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也是有所要求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一定会呈现出更多元的管理模式,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不断地进行探索、进行创新,努力找出更加新颖的、更加适合社会救助发展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保持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之后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