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智 张宁 平顶山学院
最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变化,导致虽然各大企业都十分渴求高素质人才,可是还是有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失业的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各大企业在招收员工时,不仅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校成绩,而且还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不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都要认知到,优异的成绩已经不能成为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优秀人才,而通过实践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效方式。实践可以弥补学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让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得到加强,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深度和广度,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学校满意、社会需要的优秀大学生。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优胜劣汰的现象在各个领域都会存在,高校也不可避免。各大高校之间,它们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办学能力之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提高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对社会产生的有利影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高校毕业大学生能否被社会重用,能否被社会所认可,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也就是说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高校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是面向市场,经过高校几年的培养之后,大学毕业生大多数都要走入市场中,接受用人单位的选用。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用人单位虽然十分看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可是同时也十分的看重大学生的非专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都同等的重要,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认为非专业素养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所以高校需要强调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我国发展到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为我国带来许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带来许多新兴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也能够从容的应对,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减少就业风险,继而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所谓的就业竞争力,就是指需要就业的主体在获得工作机会的过程中区别于其它求职者的有利能力,是个体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个体的各项能力当中,构成就业竞争力的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例如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就属于专业素养中的其中两项,而非专业素养有道德品格、责任心、人文素养等。高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会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获得那少有的就业机会。
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变换,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应用实践育人理念,将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当中。教师作为实践育人理念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必须要认识到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中认真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构建与之相关的教学体系,将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完美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培训,积极采用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密切相连,同时还要加强实习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带领学生们和社会进行良好的互动,带领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感受真实的社会就业生活。
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仅仅只是靠着教学过程中的锻炼是不足够的,而且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多元化的实践育人教学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集合更多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充分的了解工作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报道中时常出现,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低下,而实践育人教育理念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十分的有效,所以高校需要严加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实践和教学结合,这对于高校的发展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