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徐玮 陈静媛 邓心怡 何子晴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人类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正处于一个日渐边缘化,甚至脱离主流文化的状态。为了使这些优秀文化重新回归,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是一条很有发展前景的道路。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边缘化的迹象。本文将致力于在全媒体领域下,分析该技艺全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与方式,从全媒体创新IP 出发,剖析这项技艺关于文创产品、H5、Vlog 等形式的全新创新传播方式。使之得到更有效的传播,获得更好的传承。
明清以来,江西的弋阳腔、安徽的皮黄等戏曲陆续传入岭南地区,自此产生粤剧、潮剧、琼剧等地方剧种,广州箫笛也随之诞生和发展起来。因为箫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本地区专业的箫笛制作艺人也开始出现。自1912年起,在海珠路、大新路、净远路灯地区就有了“全声”、“德声”、“文声”等乐器作坊,个人作坊也一度达到了三十多家。在1956年时,这些个体作坊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广州岭南箫笛乐器厂。箫笛作为广东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一些周边国家。这个时期,广州箫笛制作的发展可谓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出现和市场大环境的改变,箫笛制作开始走向末路,岭南箫笛厂也出现停产的现象,当时仅有几家手工作坊以及技艺加工厂还在继续,甚为萧条。
目前,由广州人经营的广州箫笛作坊仅存一家,即郭氏粤声的箫笛加工厂。郭家箫笛在广州箫笛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传承人郭大强先生的外祖父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箫笛手工作坊,上文提及的广州第一且唯一的广州岭南箫笛乐器厂,也在郭大强外祖父手中产生。经过了短暂的寂寥之后,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在2008年,成功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获得了新生。
在现代化科技与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州箫笛制作依旧保持着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在产量上远远低于一些机械化产品。且其传播力度与影响力,相较于贵州的玉屏箫笛,显然是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目前,在传播方式上,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主要以传统媒体纸媒为主。据调查,我们发现自二十一世纪初起到现在,关于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的相关采访报道,共有三十篇左右,报道媒体主要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为主。在这些报道中不少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报道,广州箫笛只是里边的小部分内容。其中2007年到2017年,报道数量极少,甚至不到一年一篇。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郭氏箫笛传承人的努力,在报道数量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就今年已经有10 篇以上的相关文章。此外,他们以广州为中心,散发式开设了箫笛授课班级,不设年限,面向社会群体。为推广箫笛,郭氏传承人与郭家班合力成功举办了多场箫笛汇展和雅集活动。
在新媒体上,广州箫笛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微信公众号——郭氏粤声。公众号创立于2014年,推文内容较为丰富,分为三个大板块,文章汇总、粤声课堂和招生公告。文章汇总主要介绍箫笛的相关知识点与或活动。其推文数量较为可观,但阅读量只有一百或几百,较为冷门。在抖音、微博等相关平台,传承人也进行了推广,但从不到一百的粉丝数量来看,传播力度远远不够。此外,政府部分在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的发展上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通过举办会展、节日庆典等相关活动,促进该项技艺的传播。
从调查分析可见,当今年轻群体更多的喜欢接受流行文化,而往往缺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而也导致了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的传播者日渐老龄化,年轻的传承人也日渐缺乏;在政府举行的一些会展、节日庆典等活动中,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出现过不少被“遗漏”的现象;在广州大型图书馆中,针对这项技艺的资料能用“甚少”二字概括;在媒介上,广州传统媒体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数量相对较少,传播力度也远远不够。以电视为载体对广州箫笛的相关报道几乎没有;以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为主新媒体传播,重点依靠传承人自己运营,但从阅读量与关注量来看,也是远远不足。
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文化与经济并行发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也同样无法绕开商业和文化的渗透与结合。近年来,在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IP”这两个字母体现了惊人的商业及文化价值。IP 是的英文全称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为知识产权,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力。即将这份知识产权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形式进行再次创造,然后再运用各类平台、渠道、媒介等进行传播,从而使之得到二次发展。
要成为一个“IP”,首先这项文化技艺必须要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容资源,其次必须要有人类共鸣感,是人类共同的瑰宝。以故宫IP 为例、故宫作为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完整帝王宫殿,现在已经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为基础,故宫有近万种的文创产品,其销售额度达到了15 亿人民币以上。以故宫为内容的公众号文章、APP、H5、电影综艺等更是实现了惊人的阅读量与使用量。自此,故宫这个超级大IP 以全新的形式,重新让受众认识了它。
1.箫笛IP 的形成条件
箫与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出彩的管弦乐器,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不少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从明清开始至现在,经历了广州从繁盛到衰落,又重归强大的历史,有着丰富又精彩的故事。一支看似简简单单的广州箫笛,从开始制作到最终成型,需要经历多重繁杂的步骤,这也正是先人智慧的沉淀。从这些方面看,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具备形成一个文化IP的基本要求。
2.箫笛IP 之文创产品
打造箫笛IP,可先从文创产品入手。文创产品,是指在基于丰富文化内容的前提下,对这项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衍生出当代生活中有创意又实用的各类生活用品。这类产品,是文化内涵的实物体现,具有美育和教化的功能,且有着很强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益,能够兼收并蓄的发展和传承该文化。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可以从箫笛和箫笛故事出发,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深刻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除此之外,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等方面,也需要突出浓厚的文化气息,给消费者完整的文化体验。之后,在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与方式,将箫笛文创产品传递给大众,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完美配合,最终打造一个专属广州的箫笛的文创品牌。
3.箫笛IP 之创新传播
在传播方式上,可以运用较为广泛使用的微信H5 广告与Vlog,也就是将广州箫笛进行再次创造,以微信H5 广告与Vlog 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H5 广告,即HTML5 技术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互动广告,有图文、音频、视频、游戏、3D动画等丰富的形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浏览,是近年来强势发展起来的营销方式之一。广告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份情怀,深入挖掘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中让观众为之动容的故事,让受众更好的了解广告内涵,进而增添一份对广州箫笛文化内涵的领悟,借此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Vlog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短视频传播方式,其内容以Vlogger 的真实生活为主题,如他们的日常生活、旅行日记、产品测评等,这些极为真实的片断化生活内容,有着强烈的现场感,满足了当下受众需要陪伴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当代年轻人更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生活,分享生活。广州箫笛可以将此方式运用于开班教学、箫笛制作、箫笛汇展雅集活动等活动中,增强受众对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的体验感,让受众更加深刻的了解广州箫笛制作技艺。
综上所述,以保护和传承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为前提,打造广州箫笛IP,形成属于广州箫笛的文创品牌,用微信H 5广告、Vlog 等创新方式对其进行再传播,是将广州箫笛传播的各类渠道与发展形式进行整合,让受众对广州箫笛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能够更好的理解与传承这项技艺。
IP 作为一种有着强盛生命力的新兴发展模式,丰富和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与渠道,赋予了文化发展与传承新的生命力。以保护文化为基础,将IP 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开发中,宣传正向价值观,形成经济化的全新文化市场,是非遗文化再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