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真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在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在信息需求方面大众除了关注客观事实,也更注重情感的宣泄,即关注信息中的立场、态度、情绪等。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一些媒体更是只唯快不唯实,新闻反转现象频出,在事实面前受众们频频“打脸”,因而很多人在面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时,选择让新闻“再飞一会”。
新闻反转,也叫做逆转新闻。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同一件新闻的报道,在后期的跟踪报道中出现了事实情况的大反转,前期的报道和后期内容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随着报道的逐渐深入,真相慢慢浮出水平,社会上关注新闻的受众在态度上也急剧变化,并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新闻反转都紧跟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关注度,其每一次的反转都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发生于去年12月份的“重庆坠江女司机事件”,最先有报道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女司机穿高跟鞋逆行,瞬间社会的批判矛头都指向了女司机。然而,随着对真实真相的一步步调查,平安万州官博发布了最终的调查结果:车祸的真相是公交车突然越线,撞上了女司机对向正常行驶的车。人们指责的女司机不仅仅不是罪魁祸首,反而是这次事故中的受害人,这样大的反转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为人们的傲慢和偏见敲响了一记警钟。
反转新闻的产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原因追溯。从媒体角度来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的发布权由新闻人员下放到了每一个民众身上,很多新闻来自网友的爆料,正如上文提到的“重庆坠江女司机事件”最早是由个人发布在微博平台上的,后经由多方的转发才被大家所关注。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像新闻从业人员一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他们在发布信息时大多时候不会去进行调查和求证,信息中甚至还会掺杂一些主观成分,有些新闻发布者更是为了点击率,对新闻进行夸张和煽情叙事,“标题党”等,一些吸引大众眼前的新闻就这样进入到了社会中,引发一系列讨论和关注,直到一些官方机构和专业媒体的介入公布出真相,新闻出现了反转。
从大众角度来说,在一些意见领袖、集体氛围之下大众很容易先入为主、被情绪裹挟、丧失理性,在事件真相没有弄清楚之前发布评论、实施道德谴责。特别是一些贴合社会敏感话题、挑战社会底线、引发民众误解和恐慌的新闻,很容易激起人们的窥探欲望和强烈情绪。
在“重庆坠江女司机事件”中,网友之所以那么快为女司机“定罪”,其实源自于社会大众内心对“女司机”群体的刻板印象,在司机界中存在着一条鄙视链,女司机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用有色眼镜所看待,这种标签化的思维也是助推反转新闻产生和传播的一大社会因素。
在后真相的时代下,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更是要明确责任,严于律己,积极发挥自己的舆论引导作用,让社会舆论生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虽然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然而在我国现有体制下,信息的采编权还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特别是一些权威型的主流媒体,更要是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一旦出现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要及时跟踪,对其事实进行核实,一旦发现其中的不实元素立即纠正,让大众及时了解真相,引领社会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应该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坚持用事实说话,还原事件真相,牢牢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何时都不能为了利益、地位等丧失自己的职责操守。在报道前,也要多信源求证,做好新闻把关,从源头去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建设一个健康的生态舆论环境。
对于受众来说,新媒体时代我们更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鉴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一方面,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我们要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去用好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根据事实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坚决不做谣言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接受者,面对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我们不难盲目听信,要有能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切忌跟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节奏走,避免陷入“沉默的螺旋”困境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不要让社会的焦虑情绪和戾气污染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学会去平等、宽容地看待他人,努力克服自己的偏见、摘掉有色眼镜。我们要珍惜技术发展、社会进步赋予我们的“麦克风”,做好自己言行的“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