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东 山东德州日报社
党报时政新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严肃有余,但是活泼不足,具有较强的程序化等众多问题,导致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也难以引起阅读兴趣。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呈递增发展趋势,所以党报时政新闻必须要优化改进新闻播报方式,创新播报角度,在写作主题和写作视角上进行精炼创新写作表现手法,才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增强竞争力从而提高影响力。
从事党报时政新闻采写报道,必须要有政治家办报的理念、人民至上的情怀,对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重要会议与讲话精神读懂弄透,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与群众沟通和交流,挖掘真实的新闻素材。要进一步拓展新闻发展路径,将鲜活且重大、质优且及时的时政新闻当做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在内容上追求深广,在表现上追求灵活多元,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这样写出来的党报时政新闻,才有党报高度,并且具有社会温度,才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时代特色。
以平民视角书新意,新闻以“新”取胜。唯有“新”才能赢得编辑的“心”,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让新闻出新出彩?这就要求我们用心采访、用心写作,以“沙里淘金”的精神去“淘新”。新闻报道求“新”首要的是有一个新鲜的事实。衡量新旧的标尺看它是不是第一次出现的,是不是首创的。如果不是首次、第一个,也必须是读者未知的,能使人惊异的事实。《我市一年减少村庄5102 个》荣获2009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一次听证会 减负千余万》荣获2002年度第山东新闻奖省二等奖,凭借就是事实新、角度巧、写法活。
时政新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定报道模式,工作报道呈现概念化、文件化、模式化。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创新报道形式与风格,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党报时政新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传播话语体系,能够在写作角度和创作内容、表达方式等众多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充分反映人民心声,有效实现党的主张,将可读性与思想性、指导性有效结合。正确传递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并释放社会群体的压力,有助于搭建人民群众与党政府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巩固党的重要指导作用,并且加强党的政策方针的舆论宣传,开创舆论工作发展新局面。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选取与百姓生活相贴合的时政报道角度,才能够将民生和时政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将舆论引导与新闻报道有效结合,推送出具有服务性和可读性,具有社会温度以及思想深度的时政报道。
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应用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多元化的写作视角,提高新闻品质。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所以时政新闻的稿件写作方式必须进行语言创新,可以有效应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进行增色,既能够创新报道模式,提高报道品质,也能够缩进与群众间的情感交流距离。选题要有针对性,工作通讯介绍的是成功经验,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因而,现实意义和指导性是判断工作通讯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先后被《半月谈》、《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山东德州的三个不等式》,介绍的是德州立足市情落实科学发展观获得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经验做法,抓住了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对各地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从立意、角度、选材、现实意义和指导性等方面看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善用典型事实讲问题摆道理,工作通讯是通过对一件或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的典型的事实的报道、分析和论述,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所以,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必须首先采访、搜集到大量的工作中的具体的典型事实材料,而不是就材料改材料,闭门造车。尽管长篇通讯《县管乡用活了乡财》反映的是陵县积极探索县乡财政管理新途径实现财源旺政风清的经验做法,因为善用的典型事实说问题摆道理,通俗易懂,“内行人”愿意看,“外行人”看的懂。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要想提高党报时政新闻的竞争能力,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结合具体的规律进行党报时政新闻报道。摒弃传统的“假、大、空”,摆脱高高在上的官场气息,彰显党报时政新闻的本性与权威。同时要以鲜活朴实的语言进行表达,高效传递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委的各项指导方针,能够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才能够在多元的竞争环境下抢占舆论传播高地,有效提高新闻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