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0 15:25:59朱旭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无锡技艺美育

朱旭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区域非遗文化,是地方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将区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当地的人文底蕴孕育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必将为地方非遗和高校文化建设带来双赢的局面。

一、区域非遗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区域非遗文化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高校中不断增强的过程。高校的课堂、社团、讲坛是文化传播和技艺传播的优良载体,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学习能力能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带来新的活力。通过非遗教学、讲座和校园宣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乡情怀,唤起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增强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高校美育是学校美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区域非遗文化融入到高校美育教育中,有助于健全美育育人机制,丰富美育教育内容,形成高校特有的美育特色,形成立德树人的美育新局面。

(三)有利于保护地方非遗,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无锡作为江南地区的核心城市,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和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如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紫砂、均陶、留青竹刻等,这些都是无锡本土文化的重要缩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多元文化的融入,以及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些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手工艺品形式缺乏创新,缺少完善的非遗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影响不高,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非遗进入高校,可以利用高校的创新设计能力,有效改善产品设计的创新性,提高产品开发的内在潜力。同时高校的人才资源可以成为非遗传人的后备力量,建立非遗人才梯队,高校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很好地改进非遗人才培养状况,规范人才培养的形式和机制。

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区域非遗建设情况

(一)传承非遗技艺,创新教学模式

开设锡绣培训课程,培养各类学生刺绣技艺,为无锡刺绣的传承提供人才梯队。发挥艺术类学生的设计特长,开发刺绣图案设计,设计配色方案,为锡绣的创新传承提供技术支持。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传统技艺教学,在专业课中融入刺绣等传统技艺的元素,在2017年、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在传统技艺与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实践。

(二)营造校内外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1.本土非遗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非遗大师、文化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扩大文化宣传范围,让多数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的精髓。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校园优秀传统技艺文化系列活动,要求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传承人与师生互动交流,体验刺绣作品的制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国际留学生,开展刺绣体验教学活动,增强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留学生的中国情怀。

2.开展校外非遗文化传播

组织学校非遗学生社团,到社区、中小学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无锡民众重忆无锡“老东西”,让新市民群体初试无锡文化,更好的培养无锡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承接省级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在省内其他学校开展非遗文化展览,让无锡文化走出无锡,拓展区域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为区域非遗产品拓宽市场。参与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展示活动,深化校际间的非遗文化交流,探讨高校非遗传播的经验,改进非遗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路径。

(三)非遗推动校园“双创”教育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我校积极将区域非遗文化与双创教育融合,指导非遗社团的“e·绣坊无锡精微绣非遗传播平台”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完成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锡绣艺术数字化创新传习工作坊”,项目培养了学生将传统文化技艺与创新创业融合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拓展了区域非遗产品市场。

三、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举措和建议

(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样性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开展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的教学,并结合线下各类教学活动,全面开展校园非遗人才培养。

1.线上教学

建立非遗文化的在线开放课程,运用新媒体开展非遗知识的传播,让学生打破空间的束缚,可以随时了解和学习非遗知识。

2.线下教学

进一步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设,开展以区域非遗文化系列讲座,从“非遗的历史”、“非遗的艺术特征”、“非遗与生活”等方面向师生阐述非遗文化及应用发展,结合非遗文化展览,体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理念。

面向全校开设区域非遗公共选修课,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讲授非遗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通过实践教学教授非遗技艺。结合公共艺术课程,开展区域非遗的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同时,在线下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全过程的学生素养培养体系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探索基于“三全育人”模式的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设非遗技艺传习所,成立非遗爱好者沙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贴近学生生活地开展刺绣及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学生社团中不断发掘优秀社团成员,提升社团育人质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工作体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原则,完善学生素质学分认定程序。

(三)加强区域非遗展示交流与辐射带动

开展校园非遗文化宣传活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工匠精神”;开展校园非遗作品展示,通过精品展示非遗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特征,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吸引更多学生关注非遗文化。

选用能够弘扬民族文化的题材,开发非遗课程,高校师生组成教学团队,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刺绣体验课程,同时负责邀请本土非遗大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讲座,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的精神,针对乡村社区贫困人群,开展非遗技艺公益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利用学校校企资源,为贫困人群提供产品订单。发挥高校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特长,为其免费提供设计方案,帮助其开发新产品,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

猜你喜欢
无锡技艺美育
无锡一棉
纺织报告(2024年1期)2024-02-27 06:53:52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无锡一棉
China Textile(2022年3期)2022-07-12 05:37:36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无锡公交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