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伟,高峰娟,张小梅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41)
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加强出版业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出版专业人才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出版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既是对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也是系统学习并借以提高职业素养的一次难得机会。2018年,笔者(秦元伟,下同)和本编辑部两名编辑参加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考试”),从8月初报名准备考试到10月上旬参加考试仅两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但三个人均一次性通过且取得了较好成绩。鉴于此,我们从考生的角度对中级考试的复习备考策略作简要归纳,以期对今后的考生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复习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考生首先要对“考什么”有一个总体把握。《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无疑是考生把准中级考试脉搏的“指南针”,因为该大纲对中级考试的内容范围、每个章节的层次要求以及具体的考试题型都作了详细说明。因此,考生首先必须全面了解掌握当年的新大纲要求,而后对照大纲在考试辅导教材和学习用书上勾画标注考点及其要求,特别是对那些新增考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这些新增考点往往是必考点,如2018年大纲在中级基础教材第四章“出版行政管理”部分新增了“掌握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考点,而这一考点在2018年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试中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教材是中级考试的根本。《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和《出版专业实务·中级》是最基本的辅导教材,复习时一定要以此为重点。“中级涵盖初级”的原则,初级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应熟练掌握,特别是那些中级教材中有明确提示在初级教材中已讲过的知识,一定要对照初级教材进行“补差”复习,将知识模块前后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如中级基础教材第七章“著作权知识”部分多次提到相关知识点已在初级基础教材第三章“著作权常识”中讲过,这两章内容合起来才能覆盖中级基础考试著作权方面的全部知识点,如果只看中级基础教材而忽略初级基础教材,那么著作权方面的相应知识点没有衔接在一起,碰到有关试题时将难以正确解答。因此,考生复习时一定要通读两本初级教材,实现初中级教材相应知识点的衔接贯通,这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初级考试或对出版业务不熟悉的考生尤为重要。
中级考试的内容并不限于上述教材范围,《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和《著作权案例评析》两本学习用书也是准备考试时需要认真对待。大纲中级基础部分的“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知识模块,对需要了解掌握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作了明确要求,虽然重点内容已经在教材中讲到了,但仍有必要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通读细读,以其为“纲”串联起教材中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著作权案例评析》这本书,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许多考试题目似曾相识,所以这本书一定要看并精选部分案例进行研读,总结归纳案例分析的答题思路,这样才能避免此类题失分过多。
中级辅导训练、中级题库汇编、案例精编等辅导用书,在备考中级考试时也是需要准备的。中级基础或实务辅导训练是中级对应教材的配套“课课练”,考生应在复习教材研读阶段跟进使用。中级题库汇编是历年选择题真题的分类归集,考生宜在复习的教材精读阶段使用。案例精编是历年综合题真题的分类汇编,考生宜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结合《著作权案例评析》一起使用。
1.提纲挈领通读教材。在根据大纲标注好考试内容范围及各部分层次要求之后,考生宜先研读两本中级教材的目录,快速了解教材的总体架构和章节联系,实现对教材提纲挈领式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按照章节顺序、根据大纲要求将两本中级教材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了解每个章节的知识框架,标出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考生一定要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教材,不要放过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因为从历年真题来看,考试内容不仅涵盖面广而且细之又细。
2.融会贯通研读教材。融会贯通研读教材阶段,主要是对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单章节内容的系统性进行体系化再梳理,从中总结归纳出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规律性,实现教材内容的模块化和条理化,把教材内容由“厚”变“薄”,以便考生进行“拉条挂账”式理解记忆。如中级实务教材第七章“音像制品出版”和第八章“电子出版物出版”,及数字出版基础教材的相关章节,上述章节内容相似度高且容易混淆,可以以列表方式对比呈现其异同点,这样对比记忆往往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3.有的放矢精读教材。经过上述两个阶段和一定题量练习后,考生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出题点都有了一个基本把握,而这些重难点和出题点就是精读教材阶段需着力解决的。近年来,中级考试越来越突出考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出题点往往是跨章节、跨教材的重难点模块,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围绕这些出题点链接串联相关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的核心要点梳理归纳出来,延展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知识链。如中级基础考试的计算考点往往涉及稿酬、个人所得税、销售实洋、销项增值税等方面,中级实务考试的计算考点往往涉及纸张费用、印制费用、成本、利润、定价等方面,这些考点均跨章节且综合性强,如若不进行统合链接复习,考试时很难做到从容不迫地解答。
1.比较分析策略。中级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具有相似性,极易混淆,同时教材表述繁杂,需简化。对此,考生可采用比较法分析其异同点,并将这些异同点列表整理出来,这样既一目了然、简单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出版单位和期刊的变更登记事项审批及手续,不同类别出版单位的年度检验内容,国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施,著作权的保护期及其适用对象,不同类别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不同书刊校对操作模式的流程……诸如此类都可使用列表比较策略,同时也可参阅中级辅导训练上的列表式考点解析。
2.总结归纳策略。中级教材部分知识点存在层次繁杂、内容零散等情况,对此考生可采用总结归纳策略整理相关知识点。对于层次繁杂的知识点,如跨初、中级教材的书刊整体设计、书刊校对、书刊印刷等,可以采用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纲举目张的“知识树”进行记忆;对于内容零散的知识点,如我国与发达国家出版业的概况、印刷术的发展沿革与传播、近代出版机构发展概况等内容,可以采用聚合凝练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脉络清晰的“关联图”进行记忆。
3.统合关联策略。统合关联策略的使用基础是考生对教材内容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宜在前面谈到的精读教材阶段抑或是考前再通读教材阶段使用。该策略旨在以模块为单位体系化梳理相关考点,主要适用于跨章节、跨教材的综合性考题。如编辑出版案例分析往往会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制度、选题集体论证制度、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编辑制度、三级审稿责任制度、“三校一读”制度、责任校对制度、书号、刊号管理以及印刷、发行管理等方面,著作权案例分析往往会涉及著作权的主客体、内容、归属与保护期、使用方式、侵权与法律保护以及出版单位的著作权益与权限等,这两类案例是历年中级考试的重中之重,其内容覆盖面又广又深、综合性极强,因此,考生复习时要以模块为单位梳理统合这些知识点进行关联记忆,才能在遇到此类考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题的总分值是100分,占整个试卷的“半壁江山”,与综合题比起来相对简单易答,又快又好完成选择题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该部分的答题(含涂卡)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答题分值最好能达到75分以上。其中,单项选择题只要仔细通读教材,熟记重要概念、关键数据,正确作答并不困难,该部分答题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多项选择题的题目虽然多数来自教材,但知识面广、迷惑性强、难度也大,而且采取错选该题不得分、少选对即得分的原则,考生做题时一定要选择把握大的,把握不准的选项最好不要选,宁可少选少得分,也不要瞎蒙乱猜不得分,该部分答题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选答选择题分为“一般出版”内容和“数字出版”内容两组,每组由5个单项选择题和5个多项选择题组成,考生任选其中一组作答即可,切勿两组都作答,因为即使两组都作答,也只计“一般出版”内容的分,该部分答题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左右。对于该部分的时事政治题,考生可以结合当年的考研时政资料复习,重点掌握当年的“两会”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与新闻出版有关的内容。
1.审稿题、编辑加工题、校对题备考应考策略。
审稿、编辑加工、校对是编辑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应的操作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做题时“因题制宜”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做审稿题,主要是查找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宏观性错误,在错误处下方画线,在版心外相应空白处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操作规范参见初级实务教材“纸质稿件审稿操作方式示意图”。做编辑加工题,主要是完善稿件内容、统一体例格式、纠正语法错误和规范语言文字,发现错误时在版心内就近标记修改,不要使用校对符号进行标记修改,具体操作规范参见初级实务教材“纸质稿件编辑加工整理操作方式示意图”。做校对题,一定要正确使用校对符号,在版心外的空白处标记改正字词、格式等问题,具体操作规范参见初级实务教材“校改标记方式示意图”。考生熟悉以上操作原则后,一定要找上述3类题型提前练习,切实掌握相应题型的答题方法。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审稿题和编辑加工题的出题内容多数来自中级基础教材“出版概论”“编辑概论”两章,复习时这两章的内容一定要逐字逐句多通读几遍。
2.计算题、简答题备考应考策略。计算题是近年来中级考试的必考题,与简答题等比起来“循规蹈矩”性较强,如果概念清晰、公式记牢、计算得法,基本属于“送分题”。其中,中级基础考试计算题主要是围绕稿酬、个人所得税、销项增值税等方面的计算展开,中级实务考试计算题主要是围绕纸张费用、印制费用、成本与定价等方面的计算展开,上述这些方面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在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考生复习时首先要将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计算公式等理解透,然后多做近年来的计算真题,并从中总结此类题型的常用公式和答题步骤,平时勤加翻阅演练,考前多加默诵强记,考时按照“写出公式、代入数据、分步演算”的步骤答题,这样此类题取得较高分数甚至满分都是可能的。
简答题的“主观意动”性较强,但其出题范围相对固定。其中,中级基础考试简答题大多数是围绕图书、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及管理和著作权的归属、侵权与保护两个方向出题;中级实务考试简答题大多数是围绕图书出版、期刊出版和数字出版中的实际操作方面出题,这三个模块的分题构成一个大题,考试时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多答也仅按排列在前的分题计分,对此考生要牢牢记住、切勿多答。对于上述这类简答题,考生考前要认真研做近年的考试真题,总结整理相关知识要点进行统合记忆,并能熟练使用“直接批注”方法答题,具体操作规范参见初级实务教材“对期刊稿件版式的直接批注示意图”;考试时可以先看材料后面的问题,根据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重点阅读并作标注,这样就能撇开无用信息、节省时间进行答题,同时答题时简明扼要列出知识点即可,不要纠缠一个问题长篇大论。
3.写作题备考应考策略。写作题主要涉及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约稿信、退修信、退稿信、编者按等应用文,这些应用文都是编辑日常工作中要经常用到的。因此,考生复习时要重点研读初级实务教材中的“编辑应用文写作”部分,了解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写作真题勤于动笔练习,通过模拟练习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考试时就能不漏项、少丢分。同时,在做写作真题时要注意总结近年来的出题规律,2015—2018年写作题分别考的是“约稿信”“选题报告”“退修信”“约稿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定的出题规律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做重点准备。
这是复习备考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可以安排在考前的最后10天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是再通读背诵教材和模拟实做全套真题,以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强化和查缺补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是用4天左右时间完成两本教材的通读背诵,然后按考试时间要求(需扣除涂答题卡的时间20分钟左右)做两套相应的真题,通过做题查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未掌握和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再“回炉”复习。第二步是用2天左右时间完成两本教材的快速通读,然后再按考试时间要求做两套相应真题。第三步是用2天左右时间完成第二步的实施内容,这样8天左右完成3遍教材的通读背诵和3套真题的模拟实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应该没有大问题了。第四步的时间是2天左右,主要是复习查看学习笔记和辅助教材,对考试时的必考点和常考点进行再强化巩固,对易混淆的历史知识进行再强化背诵,对初级教材、法律法规中的补充内容进行再链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