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
本文针对课题的需要,选取新疆师范大学2016~2019年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并对回收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学校体育课程安排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课外体育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电子娱乐产品的影响、就业压力等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变量,对新疆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干扰作用。
(一)课程安排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以及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而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合理的体育教育和学生在体育课课堂积极参与配合课程活动达到教学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的部分的需求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和模式化,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兴趣与参与程度受到了影响。二是受到了选修课的类型场地器材缺乏的影响,体育课堂活动开展不够理想,远远达不到提升和发展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要求。三是体质测试内容中所包含的项目运动技术开展不足,虽然在课堂设计方面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合理融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相关运动项目,但是由于课堂练习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导致学生在针对性练习方面开展情况不足,练习强度较低,学生体质测试时成绩不够理想。
(二)课外体育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是难以达成的,需要以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为辅助手段。主题赛事、季度比赛和体育社团是新疆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由于各个二级学院和体育社团对于各类以趣味性为主的体育比赛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仅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学生的受众面狭窄,因此在校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不高,这也使得学校各类比赛的水平也相对较低。
(三)电子娱乐产品占用课余时间。当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类社交软件、多媒体信息和各类电子游戏等,这些软件为在校学生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便利和娱乐形式,但同时无形中也占用了在校大学生的大量时间,进而占用其他活动的时间份额。本次调查过程中,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在校的大学生每日花在浏览各类网页的时间较多,参与体育活动也主要以观看比赛,而非自身参与的形式进行,每日花费在电子产品的时间远高于身体活动时间。
(四)就业压力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技能要求也相比过去的阶段有所提升,大学生就业形式十分严峻,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普遍将此种压力自觉地转化为课业上的高压力。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时间分配中,并未把体育锻炼时间排在自己的时间规划的优先级上,也使得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不能成为常规性的日常活动,也使得偶尔的体育锻炼行为没有起到较好的身体锻炼效益。
(一)增加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调整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增强体质健康应当是体育课堂教学最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上应当以此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体育技能的练习为手段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一是在课堂上以体育文化认知为抓手,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二是要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身体能力基础条件,采取分层次教学,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模式,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身体的锻炼实效。三是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需求为主导,在体育活动中达到为学生娱乐身心、促进体质提升,减轻学业压力,逐渐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增加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广泛性。要达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就要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营造阳光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因此,学校体育课堂可以结合科技手段,在公共体育课中引进运动检测软件的运用,综合测评公共体育课与运动检测软件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效果,通过软件平台的辅助教学,更加准确了解到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状况和锻炼效果,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向信息化设备、程序检测与课堂相结合的多元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监测软件的督促与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保持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形成体育锻炼偏好,以达到熟练掌握体育运动专项、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性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真正的教育是唤醒真正人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的知识。学校要培养新型的、专业性强的体育教师,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能够开展课堂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基本运动技术的培养到生动活泼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衡量。体育教师专业质量不是以简单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掌握某项运动技能为标准,更应着眼于在真实的体育教学过程场景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
(四)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激发体育参与兴趣。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健康认知,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健康认知,让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处理自己身体健康出现的问题,使其逐渐接近理想的自我健康水平。二是体育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关注体质健康结果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达到改善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三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作息时间。
(五)改善学校场地设施条件,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健康中国2030》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决定了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还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做到足够的重视与落实,不仅要保证在校大学生一定的锻炼时间,包括每周锻炼时间和课外锻炼活动,为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锻炼场地与设施上的保障,还应当加大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与投入,规范体育场地的建设,完善体育器材的使用与开放管理,同时可以将比较受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可能地充实学生体育活动的设施和器材的种类,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空间,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更加个性化,社会发展也对大学生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原有的单一教学与学生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成才需要,已经无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随着大健康概念的出现和内涵外延日益明确,高校体育课程必须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导向,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革新,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发展路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自我健康状况认知和运动习惯,不仅要让广大的在校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部因素,从理念、资源、课程、实践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发挥教育合力,多渠道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