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创新
王亮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认知乃至思维方式均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的教育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和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流观念,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新媒体领域的不良信息,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的传统模式,同时也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突破时空维度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受限于课堂教学这一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供了全天候、全过程、无死角的发展机遇。
(2)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新媒体时代,大学师生和生生交流更为便捷,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调整,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简单教育模式,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多元化的手段深入进行,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那种简单、枯燥的负面认知,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
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存在有利的一面,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信息量也急剧增加,这必然导致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的信息优势日渐丧失,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变,教育主体的权威将会面临严重挑战[3]。其次,部分教育主体思想观念陈旧、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必将会影响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用和价值的发挥。
(2)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方法方面,传统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班会以及师生谈话等方式开展,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就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拓展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和完善不仅要适应新媒体迅速发展个普及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基本遵循。
虽然高校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但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也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媒体背景下,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对上述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例如,可以通过有关科室牵头,建设专题网站。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录制思想政治教育微课、视频、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等。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解构与重构要求,有必要进行相关教育内容的优化设计,以时代性和开放性为原则,积极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5]。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认知现实社会,还要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正确认知网络虚拟社会;不仅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心现实社会中的民主政治建设,亦要积极参与网络民主政治,自觉抵制西方社会通过互联网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不仅要教育学生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亦要遵守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坚守传统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还要积极占领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显然,高校思政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关乎上述任务的成败。因此,建议高校以教育改革和师资培训为契机,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识,积极开发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当然,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广大教师亦应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辨别能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反面声音要敢于亮剑发声,自觉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网络自组织是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校学生组织,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平台。随着高校网络自组织的发展和普及,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功能和价值也日渐凸显。显然,高校网络自组织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一些网络负面信息的通过网络自组织的传播也放大了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潜在威胁。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这些网络自组织的监督管理,从建立、发展和日常管理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通过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大学生的成长指引正确的方向。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输已经突破时空障碍,文化泛化成为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同时也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在这一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妄图利用新媒体加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同时,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新媒体传播一些虚假信息。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尚浅,往往对网络信息的真伪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极容易受到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蛊惑。因此,各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强化他们对不良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同时深刻认识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性,从而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1]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8.
[2]阚京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2018(10):2.
[3]王爱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7):227-228+249.
[4]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82-86.
[5]陈志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127-130.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52
D422.62
C
2095-1205(2019)02-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