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若干思考

2019-03-20 13:28:51周怡岑
广东蚕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战略大学生能力

周怡岑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若干思考

周怡岑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湖南衡阳421002)

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创业实践为导向,积极践行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以注重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高校与人才需求方之间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直接结合,努力提高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的人才质量和社会价值,为乡村振兴计划培养出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创业专门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4个方面:(1)缺乏政策的规范和引导;(2)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的人才需求方和高校人才培养方合作的动力不足;(3)担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任务的高校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缺乏长远、系统的规划;(4)信息不畅。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供求双方无法实现全面比较和匹配,积极寻找供需的最佳结合点很有必要。

1 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国家行政主体的政府不但需要重视企业、行业的参与,而且要逐步通过立法对供需应承担的责任予以规范,同时还要为用人单位参与供给—需求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实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单靠供需双方发挥作用,还需要上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并尽最大可能提供财政与政策方面的支持。

1.1 从立法层面提供保障体制

政府需主要从2方面着手:(1)抓紧研究并制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投入、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2)抓紧出台激励供给—需求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的优惠制度。目前,各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良素质的人才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关键性作用[6]。

1.2 加快学制改革,引入学分制

教育部门应该结合行业、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增强供给—需求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学分制不失为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结合得较为紧密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实行柔性教学管理,大学生能够按照具体创业所需要的核心技能进行课程选择。

1.3 强化就业准入制度,构建“双体系沟通”模式

“双体系”即学历体系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操作能力,“双体系沟通”即学历体系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操作能力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具体操作为:(1)按照企业管理岗位分类设置专业;(2)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专业操作技能上;其三,倡导推行“双体系”制,将学历教育与企业经营管理职业培训相结合。

1.4 政校行企共建就业信息网络

无论从上述哪个方面入手,畅通的信息网络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还是高校,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的意义就好比是将互无联系的各个分散部分组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意义更为重大。然而,这一基础性工程并非单个企业或者某一高校所能够完成的,这一工程需要强有力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政府主管部门因为自身掌握的强大资源关系网络成为了这一工程得以实施的关键。

2 确立高校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才培养的关键性作用

2.1 明确学校定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指导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技能教育、能力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综合体。如果高校的教学计划不能体现需求方经营与管理的实际需求,所教的理论知识陈旧乏新,那么,高校教给学生的很多知识都将成为学而无用的“花架子”,不能与经营与管理知识需求相匹配,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的后续发展也将产生很大的障碍。论文认为,高校在建设目标上应更多的侧重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鼓励各高校发展自身的学生培养特色,不要盲目趋同以免造成自身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专业优势的弱化。

2.2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以企业管理需求变化分析为依据组织教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培养不再仅仅围绕学科展开,而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培养目的,使得返乡大学生适应期更短,专业能力相对更为突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可以充分考虑由供需共同开发、监管,高校与人才需求方要主动加强合作。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以强化创业技能为框架的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

3 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当代供—需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的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企业为代表的人才需求方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其中,社会发展趋势在供给—需求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今,通过供给—需求双方联合培养大学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接受。而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人才需求方的支持与参与应该是自觉行为,应充分发挥其在科学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中的意义。

3.1 提出人才需求和基本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在联合培养大学生时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共同的发展需要。教学内容、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等不再仅仅由教育界专家决定,而应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3.2 及时评价、反馈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

基于政校行企四者的共同利益,论文提出了建立并完善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有利于于高校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转变,有利于发挥企业、高校在新形势、新目标体系下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们的能力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素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促进社会稳健、高速发展。

4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职业发展方向

4.1 明确人生目标定位

大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实际,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当深思熟虑确定好目标后,在实现过程中会因挑战性环境而产生维度上的偏移,这时不可轻言放弃,而是要适度调整,让其更加清晰明确,使自己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

4.2 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现代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T”型,一横代表广泛的知识范围,一竖代表精深的专业素养。有学者认为这还不够,应该是“而”字型结构,一横然后有几个领域都是自己专长的。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使自身学习不局限在狭窄的专业知识理论中,还要拓展到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的整体知识领域,真正做到既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又有广博的综合知识、社会知识并保持开阔的视野。

4.3 构建创新学习模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学习。现有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前人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在内容上又落后于现实,如果大学生还是以这种静止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理论与实践就会脱离,解决问题时就不能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大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的学习方法,以一种辩证的、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才能架构起一种自主探究、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模式。

[1]崔惠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的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8):85-90.

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NO:XJK18BZY020。

周怡岑(1984- ),女,湖南衡南人,硕士,副教授,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24

F279.2

C

2095-1205(2019)02-45-02

猜你喜欢
战略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战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战略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