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蚕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2019-03-20 13:28:51
广东蚕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蚕业生态旅游旅游

李 辉



浅谈蚕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李辉

(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徐州221200)

文章对发展蚕业生态旅游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进行阐述,为当前各地发展蚕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蚕业;生态;文化;经济;旅游;发展

目前,旅游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地经济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更好的发挥各地具地域特征的旅游发展优势,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势在必行,而蚕业生态旅游体系的建立,对蚕业文化发展、区域旅游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蚕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蚕业生态旅游是未来文化旅游发展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蚕业文化传承与发展,提高蚕业文化影响力,对推进蚕业生态旅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发挥蚕业生态旅游基础价值的重要根本。

1.1 传承与发展中华蚕业传统文化

我国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已有5000多年的历程。通过对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挖掘与完善,我国蚕文化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确立,为蚕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更好的发挥蚕文化优势,必须加强蚕文化教育与传承,利用生态旅游载体,将蚕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蚕文化传承与旅游体系建设的互利共赢,从而夯实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基础。

1.2 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的影响力

蚕业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注重产业与文化的结合,同时要做好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利用生态旅游过程中的蚕文化传播,为游客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意识,将蚕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充分结合,以此,通过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实现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1.3 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的基础价值

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的基础价值是指通过蚕业产业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旅游行业发展。通过蚕业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的发挥,实际上是对现阶段生态发展体系的一种优化,推动传统生态变革。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结合蚕业文化内容,改变传统的生态发展格局,打造现代旅游新模式。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积极调动和运用生态资源,强化蚕业文化与生态内涵,为地区蚕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与旅游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发展根基。

2 蚕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当前的旅游经济下的蚕业生态旅游发展,虽总体而言,符合现阶段的旅游发展需求,但就蚕业生态旅游体系的长效化建设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需通过对细节化问题的产生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提高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稳定性、经济性。

2.1 蚕业生态旅游规模化建设不足

近年来,我国蚕业文化发展推广速度逐步加快,各主要的蚕业文化地基,不断扩大蚕业文化发展的影响范围。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及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充分,蚕业生态旅游规模建设速度较慢,主体规模不足,难以保持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环境旅游的可容纳性也相对较低,未能将蚕业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各项蚕业生态旅游规划,也并未从长效化发展角度出发做长远的旅游建设布局,使蚕业生态旅游发展体系的建立,始终处于旅游行业发展的边缘地带,进而,成为蚕业生态旅游规模化发展实际阻碍。

2.2 蚕业生态旅游缺乏环境适应性

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缺乏环境适应性,主要指蚕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未能充分的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接,部分蚕业生产旅游项目,并不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基本需要。例如,蚕业生态旅游项目的设定,通常存在旅游模式陈旧、游客旅游参与性不足问题,使蚕业生态旅游的实际影响力逐年下降。另外,蚕业生态旅游,不仅要重视文化内容传播,更应将部分经济性活动,合理纳入旅游项目管理体系,使游客亲身感受蚕文化发展的实际魅力,以此,建立完善的蚕业生态旅游发展体系。

3 旅游经济的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针对旅游经济的蚕业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解决,必须从旅游管理、旅游发展优化、旅游创新、旅游生态资源运用等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为蚕业生态旅游发展,创造新的时代发展契机。

3.1 加强基础蚕业旅游管理,建立规范蚕业生态发展新模式

加强基础蚕业旅游管理,实际意义在于为后续阶段蚕业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提升蚕业生态旅游规模,强化蚕业文化内涵推广,将是未来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蚕业生态旅游规模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通过对游客提供全面性的多元旅游服务,提高蚕业生态旅游知名度,并注重对蚕业生态旅游管理的细节优化,使游客切实的感受到蚕业文化发展的实际魅力。蚕业文化内涵推广,是指利用现代互联网途径,使潜在旅游群体、文化研究群体等,能充分的了解蚕业文化发展的结构,提高蚕业文化的环境感染力、吸引力,为蚕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信息传媒的支持帮助,通过网络信息传播,使更多的游客融入当地的蚕业文化旅游环境,为旅游经济的蚕业生态旅游发展,创设有利的实际条件。

3.2 基于社会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创新蚕业生态旅游新方法

基于社会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创新新型蚕业旅游方法,是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环境适应性不足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变传统蚕业生态旅游方式,及时的根据旅游需求,融入现代化旅游管理方式与服务。其次,应扩大现阶段的蚕业生态旅游影响力,提高蚕业旅游发展的综合水平,建立包容性更强、容纳性更高的蚕业生态旅游新平台。最后,需采取推出去、走进来的旅游发展新策略,即不断的将蚕业生态旅游品牌,做广泛的资源推广,不断引入新游客参与到蚕业生态旅游活动,真正的实现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正向循环,适应当代的蚕业生态旅游环境,以游客旅游根本诉求为本体,创设和谐的蚕业生态旅游氛围。

3.3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树立蚕业生态旅游发展新风貌

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是改变蚕业生态旅游现状的核心关键。我国蚕业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文化底蕴丰厚,且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发展文化性特征逐渐凸显。对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提高蚕业生态旅游吸引力,发挥生态资源及蚕业文化的主体优势,将旅游业发展作为主要推动力,加强蚕业生态发展连接紧密性,一方面,要着眼于提高蚕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现代化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入,为游客及旅游者创设符合其旅游目标的旅游环境,并将蚕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旅游方式融入现有旅游发展体系,使蚕业生态旅游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充分提高。

4 小结

旅游经济的蚕业生态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对蚕业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做改进优化,提高蚕业旅游的环境吸引力,加强蚕业生态建设,夯实旅游管理的多元化基础,为蚕业生态旅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的必要条件。

[1]覃倩昳,李正多,韦国娟,等.广西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发展探讨—以柳城县“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为例[J].广西蚕业,2017,54(2):61-65.

[2]黄敬梅,张文彬.基于低碳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西藏普兰县为例[J].广东蚕业,2017,51(5):4-5.

[3]王薇.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云南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J].旅游研究,2010,2(2):61-68.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03

[S88-9]

B

2095-1205(2019)02-04-02

猜你喜欢
蚕业生态旅游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3:00:00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48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50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38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