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2.黔东南聚龙潭生态渔业公司,贵州 从江 556607)
从江田鱼是贵州省从江县利用稻田养殖的当地土著鲤鱼,肉质鲜嫩、体型肥满,是当地少数民族制作特色美食“烧鱼”“腌鱼”“鱼生”的上好食材[1~3]。由于当地传统的“平板”式养殖产量不高,从江田鱼基本上是养殖农户自养自食,很少进入市场。为了提高从江田鱼的产量,笔者将传统的不开挖渔沟、鱼溜的“平板”式养殖模式改变成“沟溜”式标准化立体养殖模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水源较好,排灌系统完善,抗洪抗旱能力强,雨季不淹,旱季不干。
1.2 土质肥沃选择肥力高、保水能力强的稻田,有利于田中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若是pH值5.6以下的酸性土壤,应结合翻耕,施用适量石灰,使土壤的酸碱度适中(pH值7.0~7.5)。
1.3 保水力强要求稻田田底、田埂都不能渗漏,并能控制水位。
2.1 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视稻田养鱼类型、养殖对象、稻田原有地势以及当地的降水情况而定,一般加高田埂50 cm左右。
2.2 进、排水口设置拦鱼设施进、排水口最好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可使田内水流均匀、通畅。在进、排水口上都要安装拦鱼栅,防止逃鱼。
2.3 开挖鱼沟、鱼溜
2.3.1鱼沟:鱼沟是鱼进入鱼溜的通道,视鱼溜设置的情况,一般宽、深各为40~50 cm,占稻田面积的3%左右,主沟还可适当加深加宽。鱼沟开挖可在插秧以后进行,挖出的秧苗补插在沟的两侧。
2.3.2鱼溜:鱼溜是稻田中较深的水坑,一般开挖在田中央、进排水处或靠一边田埂,有利于鱼的栖息活动,水流通畅和易起捕的地方。鱼溜形状随田的形状而不同,一般为长方形、方形或圆形。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水深0.5~1.0 m。
2.4 建“平水缺”“平水缺”的作用是使田间保持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水深,尤其在雨季田间过多的水可从“平水缺”流出,避免雨水漫过田埂而逃鱼。“平水缺”可与排水口结合起来建设,在排水口处用砖砌成,口宽30 cm左右。“平水缺”建好后还应安装拦鱼栅。
2.5 搭遮荫棚稻田水浅,夏季水温变化幅度大,不设遮荫棚会因水温过高而影响鱼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在鱼溜的一端搭设凉棚,棚上栽种瓜藤豆类,还可提高稻田综合利用效益。
3.1 放养品种稻田养鱼以选择适应性强的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为宜,如鲤鱼、杂交鲤、草鱼等。
3.2 放养时间为了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和天然饵料,延长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时间,提高上市规格和产量,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应立足于一个“早”字,一般在水稻移栽刚活棵时放养。
3.3 放养量稻田成鱼饲养以投放规格50~150 g的鱼种为宜,如计划产出鲤鱼25 kg/667 m2,需投放鱼种5 kg/667 m2,投放和产出比例按1∶5 类推。
3.4 放养注意事项(1)苗种放养宜在晴朗天气进行。(2)放养时应检查装运苗种容器中的水温应与稻田水温度一致,尤其在长途运输后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免水温突变引起苗种死亡。(3)苗种下田前要进行药浴消毒,以增强抗病能力,可用5%食盐水药浴3~5分钟,或者用0.3%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8分钟。(4)放养前应检查田埂、进出水口及拦鱼设施完整无损,及时修补漏洞。
4.1 巡田每天要巡田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水、坍塌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修补,特别注意拦鱼设备的完好程度及是否被堵塞,经常清除鱼栅上的附着物,以保证进排水畅通。尤其是下大雨时要防洪、防涝,防止鱼随水流外逃。
4.2 投料根据天气、鱼类活动和水质决定投料量。并在鱼沟、鱼溜、鱼凼处搭食台,将豆饼、豆渣、米糠、麦麸和配合饵料等投于食台中。饵料投喂量:天气晴朗、气温在18 ℃以上时,每天投喂量按照鱼体重的3%计算。另外,可用竹竿在水稻中驱赶害虫,使害虫落入水中被鱼采食。
4.3 处理好晒田、施肥、施药与养鱼的关系(1)晒田:晒田前先疏通鱼沟、鱼溜,再将田面水缓慢排出,让鱼全部进入鱼沟、鱼溜或坑凼中,沟内水深保持15 cm,或每天将鱼溜中的水更换一部分,以防鱼密度过大时缺氧浮头。(2)施肥:施底肥的用量占水稻全部施肥量的70%~80%,如施农家肥1 000~2 000 kg/667 m2;追肥碳酸铵10~15 kg/667 m2,硝酸钾2~7.5 kg/667 m2,过磷酸钙2.5~5 kg/667 m2。(3)水稻病虫害防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农药前先疏通鱼沟、鱼溜、鱼凼,加深田间水位到10 cm,采取分片、隔日喷雾的施药方法,尽量减少药液落入水中,以免鱼中毒。
5.1 水稻产量从江田鱼沟溜式标准化养殖需要在稻田中建造占稻田面积3%~5%的渔沟和鱼溜,虽然水稻植株数减少,但是因为挖建沟溜会形成类似于“宽窄行”的边际优势效应,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
5.2 鱼产量建立渔沟、鱼溜可使水稻分蘖期需要浅水与养鱼需要深水的矛盾得到解决。鱼的产量比“平板”式传统稻田养鱼增加50%,再加上投喂饵料,产量可达到50 kg/667 m2以上。
5.3 生态效益鱼在田中觅食会翻动田表土,有疏松土壤的作用;鱼类的粪便可增加稻田的肥力;鱼类摄食危害水稻的害虫,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保证水稻生产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