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升 浙江省泰顺县广播电视台
老鹰岩广播电视发射台始建于1983年,位于泰顺县三魁镇老鹰村老鹰岩山顶,铁塔上装有FM广播天线2付、二层四面面包板天线1付,馈管4根。由于,原有模拟电视发射天线已经占了塔最合适的位置,需要对原有的天线进行拆除,并通过多工器,将模拟与数字电视的信号进行同一个天线进行发射。由于模拟无线的DS-34、DS-40频道与数字无线DS-23、DS-46频道,一是频率差距比较大,二是模拟天线功率不够,天线共用效果不好,这次必须要采购一付功率为5KW的UHF四层四面四偶极子天线。在设备进行更新之后,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1.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是指因天气、人为等因素造成的发射设备突然故障,这种故障一般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此类故障一旦出现就有可能导致发射过程受到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整机进行停机维护,并马上安排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抢修。由于一旦停机造成的影响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在短时间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发射。因此在进行维护过程中,建立起专门应对突发情况的维修故障小组值班制度非常有必要。
2.设备设计缺陷故障
设备设计缺陷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就存在的自身缺陷,一般是指在设备检测、验收阶段无法发现的漏洞。此类设备在设备投入使用的初期会出现高频故障率,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频繁的修改、调试,并完善设备使其在后期的使用之中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对系统有深入的了解,有着过硬的维护、维修技术。当出现的问题频率下降的时候,即说明设备进入了稳定期。在该期间由于设备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出现过,且进行了调试,因此只有在人为操作失误或者保养过程不规范才会造成设备的故障。在该阶段,需要维护人员注意自身的操作规范,保证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在设备运行较长时间后,由于设备的老化,原有的设计缺陷会被放大,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定期的对其中易损的电子设备进行检查,例如:二极管、电容等。
1.维护制度不完善
由于广播电视系统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必须建立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确保在出现问题后,无论何种技术方向均有责任人能够及时的排除。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对维护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保证技术的全面性与工作的合理性。然而当前的设备维护缺乏了针对性,没有对故障、事故进行等级划分,也没有建立一套标准的维护流程,使得维护过程混乱,造成了设备维护不及时或者电子设备更换失误。
2.维修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发射系统技术含量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天线与发射设备的优化、匹配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此背景下,故障检测手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就要求设备维护人员需要学习相应的技术知识,提升自我的水平来应对当下的无线发射设备快速发展的形势。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设备维护人员普遍使用落后的维护手段以及维修思路,这就导致面对故障时维护效率低。
一般情况下供电系统采取两套冗余的形式,即一套用于日常的直播、发射所用,负责稳定的长期的电源输出;另一套为备用供电系统,只有在主供电系统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才会切换接入。其主要的作用是应急使用,是为了保证电视播放过程不被打断的冗余系统。大部分备用供电系统是由发电机来供电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能够将两套供电系统自如的进行切换,确保切换过程中不会打断播放的进行。此外,一定要杜绝网络之中的大功率设备,避免因功率过大发生的熔断,还需要在各个环节设置单独的保险系统,避免因一处问题造成整体供电出现问题。
天线与馈线是实现无线发射的最重要部分,没有任何一种设备能够替代其作用、由于天线与馈线容易发生同频问题,会对其自身造成干扰,导致信号不稳定、传输速率降低等问题。所以,必须对天线与馈线进行定期的保养与功能检测。参考馈线与天线的本身工作特性,可以从维护稳定传输与及时维护更换两个方面入手,保证无线设备信号的正常发射。
人员管理是进行维护的根本依赖,也是决定保养、维护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制定有效的维护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其在工作之中能够尽职尽责,且对新技术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此背景下,采取定期培训以及绩效考核的形式,不但能够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还能够促使其能够主动的去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无线电视发射过程中故障概率最低,保证电视信号的正常发射。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新的设备投入之初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体系,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故障频率。因此,不仅要在技术上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维护手段,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维护人员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顺利、高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