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馨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职业技术岗位的最有效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这一环节、突出这一特色的重要保障。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而建立的实训场所。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生产岗位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解决了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等诸多问题。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着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实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配备不合理、在教学上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需要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弘扬“前校后厂”人才培养经验,巩固“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更好地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为指导,使教学与生产、课堂与车间、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相对接,需要进一步拓展建设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
通过与企业共建并完善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效果。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性实训,实现工学结合,在实训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通过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造船重工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天津新港造船厂、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等典型造船企业合作,依托企业生产型的真实任务和情境,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情境教学和实训实习活动,建立完备而有效的校企一体的专业实训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职业技能。
在稳定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为适应船舶专业发展,加强与沿海地区和珠三角及长江中下游造船企业之间的联系,海船舶职业学院新增6个校外实习基地,发挥“双向基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逐步形成顶岗实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网络,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达到100%。
校外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在三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管理作用。为此,由学校牵头组建一支实习管理队伍,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在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沟通,同时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学校要根据校外实习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训情况,抽调一批实习指导教师,专职负责管理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工作,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学校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和考核,对作出显著成绩、受到企业表扬者予以奖励。
学生校外实习情况错综复杂,为提高学生实习效果、与企业更好地进行双向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建立一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确保校纪校规、厂纪厂规的贯彻执行。与企业合作,编制《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校外实习管理协议》,并制订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监测和总结,使其成为校企共同认可、严格遵照执行的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在实习成绩评价中,注重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因素加以融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实习的评价,要与学生未来的培养目标相互验证,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向。在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校外实习管理协议》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校外实习管理经验,编制校外实习标准,对学生的校外实习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并作为学生毕业考评和就业择业的推荐依据。
拓展建设后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500名学生的教学性实训、顶岗实习等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施工流程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养成劳动习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并完成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好基础,也是学生立业、创业的开端。除完成专业实训任务外,能够满足100人次以上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外聘教师教学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能够到基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完成后,能够满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结构件制作、船体装配、生产设计等实训要求,满足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实训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达到整体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水平的目的。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完成后,将企业生产产品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过程中真实生产的能力,能够合作开展船舶中间产品生产等生产项目和船舶生产设计等技术服务项目,在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服务,使得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具成效,为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完成后,能够满足专业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更好地开展校外教 学性实习,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除此之外,还能够为社会及企业提供多工种的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到基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丰富自身企业生产经验的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为企业进行职工技能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完成后,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在学习企业生产经验的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企业工作实践,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并使科研成果得以推广和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校企合作的程度更深、更广,使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真正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堂的延伸,它不仅是学生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内涵、道德情操、职业意识、企业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培训基地建设并拓展建设思路,才能保证校外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