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途径探究

2019-03-20 10:57田春霞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田春霞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

0 引言

2015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首播的系列报道《大国工匠》引起了人们对八位行业顶级技工的敬佩和对工匠精神的热议。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社会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正说明当前我国社会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和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渴求,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老百姓看到了国家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视,看到了国家重振工匠精神的决心,看到了时代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唤。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工匠精神应成为职业院校的教育追求。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自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工匠,《辞海·工部》中解释为:“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故工匠又有“匠”与“匠人”的称呼。百度对工匠精神的解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实质,其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敬业是基于从业者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是对工作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敬业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严谨求是、凝神聚力、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通俗地说,是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要更上一层楼。

专注就是基于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执着和坚持的职业精神,这是大国工匠所应该具备的精神特质。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倾注,一经选定职业,就沉下全部心思,在所生产的产品上不断下功夫钻研、探索,积累经验,在各自领域成为“标杆”。

创新就是对所从事的行业不断追求革新、追求技术进步,勇于突破、追求上进的精神。执着于发明和创新的工匠们是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概括起来讲,所谓工匠精神:一是敬业,表现在热爱本职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上;二是精益,表现在严谨求是,追求极致和完美,不惜花费精力和时间,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上[1];三是专注,表现为耐心坚持,专心注意、全神贯注、心神专一,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四是创新,表现为追求进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新和扩大产品服务和市场,创新生产方式,在专业领域上不断发展和超越。

要正确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即创新、敬业和执着精神。它是从业人员,尤其是工匠们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每一件产品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专注求精、追求极致,是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生产工艺和享受产品逐步提升的过程[2]。

2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实现科技发达、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途径各不相同,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及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却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社会的劳动者主要来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和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根本任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学生发展等方面,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导向

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建设、管理与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应该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所以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就必须把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导向,在职业教育办学的各方面、各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养作用。

2.2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体现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以及所从事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而工匠精神正是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让受教育者具有职业技能,而且还能够让其具有职业品德,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3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实现根本任务的基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培养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落实和实践,需要切实把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它的“德”,就应该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培育工匠精神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也是职业教育实现根本任务的基石所在。

2.4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深化

职业教育一直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改革教育教学体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构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与平台,树立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2.5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象征

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让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对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凸显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让在校学生崇尚技术、崇尚劳动,让社会上的人们尊重技术、尊重劳动,让劳动者最光荣的思想真正植入到人们的内心。

2.6 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

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无论是敬业、精益、专注,还是创新精神,都是高素质国家公民和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素质。无论现在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体现,而且还是其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的重要标志,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具有工匠精神,可以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助其在职场中早日成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途径

3.1 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的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的精细化标准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实施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制订符合工匠精神要义的评价标准,形成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2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将所开设的课程和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将体现工匠精神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及教学案例中,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如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行业标准及职业规范,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实训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学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专注的匠人精神[3],通过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打下基础。

3.3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育人平台

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搭建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育人平台。在校园内可以设置名人雕塑、宣传长廊等弘扬工匠精神;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技能工匠,到校开设讲座和论坛,用自身成长的经历教育和感染学生[4];还可以举办展览、征文、主题班会、技能大赛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全方位熏陶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热爱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可见,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追求。

职业教育是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应成为培养工匠的摇篮,培养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上具有创新动力的,能够坚持不懈,具有为工作和职业倾尽毕生精力的胸怀的工匠。职业院校只有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工匠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