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形象

2019-03-20 08:05:56□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特蕾莎媚俗特蕾

□李 滨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哲学小说家,他曾说过:“让女人带领我们,让永恒的女性渗透到我们的心中”,在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强调了女性形象的重要性。女人给予世界的温暖能够引领世界格局,是米兰·昆德拉想要表达的核心,他的作品通过特蕾莎、萨比娜这些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面对男权的呐喊与无畏。

一、特蕾莎—关于“生命之重”的存在

探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生命的“轻”与“重”,就是在寻找人类命运存在的“轻”与“重”,通常人都会有理想、欲望,理想的达成总会受到更多现实的阻碍。特蕾莎作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品中的一位女性,主要以一种弱者的形象出现,在人生中不断追求自己的欲望、理想,但她获得的是不幸,代表了生命存在之“重”。

(一)特蕾莎的成长环境。特蕾莎的不幸主要来自于她的母亲给予了她并不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特蕾莎的母亲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人,曾受到很多人的追求,向她求婚的男子有高贵、机智、富有、英俊、音乐家、健康、才学、旅行者、男子汉。她的母亲最终选择了男子汉,而她的选择是因为自己怀有身孕而不得不嫁给他,婚后她的母亲认为她的丈夫比不上其他八个向她求婚的人,于是将罪魁祸首放在特蕾莎身上。家庭贫苦对于特蕾莎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带给她最大打击的就是来自于母亲日日不断的精神伤害,她母亲“自我毁灭”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特蕾莎的成长。

特蕾莎母亲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将情绪以“自我毁灭”的形式来宣泄,用一些粗俗的举止来毁灭自己青春美丽的形象。不仅自己不断地毁灭形象,也让特蕾莎活在自我毁灭的环境里,剥夺了特蕾莎的自由和权力,这些行为都是特蕾莎母亲为了报复而采取的行动。特蕾莎的母亲认为青春毫无意义,人与人之间就是肉体的相像罢了,但是特蕾莎十分渴望脱离母亲,她想要看到真正的具有灵魂的自己[1]。特蕾莎并不想受母亲的影响,她渴望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然而,命运并非那么顺利,特蕾莎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她选择自己的理想与母亲进行对抗的过程,体现了特蕾莎承受生命之重的过程。

(二)特蕾莎的软弱性格和依附意识。在特蕾莎母亲的眼里,特蕾莎是一个丧失自我、软弱的人,她的母亲肆意夸耀丑陋面,对特蕾莎的自尊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影响特蕾莎独立人格的建立。特蕾莎对男人具有服从和依附感,这是女性在男权下的“软弱”性格,她在努力逃离母亲给予她的世界过程中,想要依附托马斯的强大力量,希望能够获得想要的生活,她不断依靠着男人的力量,但在男人的世界里她变得更加软弱。即使特蕾莎知道托马斯是个不值得依靠的男人,但是却依旧无法离开托马斯去生活,这也是特蕾莎不断承受着生命之“重”的现实惨状。最终特蕾莎软弱的性格无法逃离所承受的生命之“重”,而选择了能够使她感到宁静的地方——田园牧歌式的大自然。

二、萨比娜—关于“存在之轻”的思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中的萨比娜人物命运与特蕾莎不同,萨比娜注重自我感受,不断反抗媚俗、追求心灵释放。萨比娜追求自由自在,将生命背负的重担卸下来,体会随心所欲的生命体验,代表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萨比娜的成长环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萨比娜成长之路中充满了背叛,源自于她对生活的不妥协,她为追求自由和自我在背叛中成长。萨比娜的背叛是从背叛自己的父亲开始,十四岁时她爱上了一个男孩,她的父亲得知后反对他们在一起,萨比娜此时就种下了对父亲背叛的种子,对于萨比娜来说背叛有着致命的诱惑。萨比娜做很多父亲并不喜欢的事情,都是为了报复父亲,因为父亲最看不起的是立体派美术,她就选择去学习立体派美术,她的父亲愤怒至极。萨比娜不喜欢社会主义现实派美术画法,她更喜欢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于是她又背叛了社会主义,可以说这是她背叛的另一位“父亲”。为了背叛父亲,萨比娜最后嫁给了一个离经叛道的男人,父亲因她选择这么平庸人做丈夫愤怒而死。萨比娜后来也离开了他选择的这位丈夫,因为她的丈夫变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酒鬼,不再是之前那位乖张浪子了。萨比娜背叛了一次就不会再挽回,由于连锁反应,不断引起了更多的背叛,她就这样在不停地背叛中生活。萨比娜追求自我感受,背叛与自我认知不相符的任何人、事,可以说是脱离了成长中沉重的束缚,代表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二)萨比娜是反抗媚俗的代表。萨比娜背叛一切与自我感受不符合的东西,她所背叛的是一种大环境中的媚俗,米兰·昆德拉认为媚俗是人类的一种通病,萨比娜就是背叛媚俗的代表,她表现出个性的自由。从萨比娜对性爱的态度中可以明确看出她对男权在上的背叛,体现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宣泄了女人在男人面前失去自我的愤恨。萨比娜颠覆了传统性爱中,男性凝视女性的模式,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相关描述中能够明显体现出萨比娜的女性意识,就像男权代表托马斯喜欢观察不同女人做爱一样。这就是萨比娜对封建男权的一种抗衡,是一种反抗媚俗、重视个体权利的思想观念,为女性争得话语权。

三、两个女性形象的现代启示

特蕾莎和萨比娜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她们的形象已经形成一种代码,体现着一段时期内女性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活动。从他们身上能够获得不同人物背景下,对女性命运的抗争,清晰的女性权利意识引导她们承受不同命运,给现实中的女性带来重要启示。

(一)特蕾莎人物形象的现代启示。特蕾莎的成长环境非常痛苦,她想要通过托马斯这个男人组建新的家庭,逃脱母亲给她营造的“自我毁灭”性的世界。但现实并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实际上托马斯不是特蕾莎爱的人,她只是想要借助托马斯逃离母亲带给她的噩梦,因此她对托马斯是一种依托、依靠,她的爱情观念是一种丧失自我的选择。没有安全稳定的婚姻,不是发自内心的自主选择的婚姻,最终是一段失败的爱情[2]。

特蕾莎最后选择与世隔绝,体现了她自身虽有软弱、依附的特征,却没有影响她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思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于特蕾莎最后阶段的描述中,说她梦到托马斯变成一只野兔,表达了托马斯此时在特蕾莎心中已经非常渺小,她意识到女性应无畏于男权;另外,在自然界中人与动物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命和权利,人类不过是地球的管理者。特蕾莎对于女性思索的观念,主要是主张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与生态主义思想基本一致。

(二)萨比娜人物形象的现代启示。对于萨比娜而言,她认为自己的内心感受最重要,于是做出了一系列背叛媚俗的事情,过于重视背叛的形式,她逐渐为了背叛而背叛。萨比娜毫无目的的背叛,在一定成长阶段来看,是一种愤世嫉俗、追求自我的做法,然而却并不是切合实际的。随着时间、阅历的积累,人们会意识到像萨比娜这样的背叛显得没有价值,只是为了单纯的背叛而存在着。如果萨比娜自己有一天背叛了自己,那么就会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未来充满了凄凉。

萨比娜的背叛行为和对女性权利的展示,体现了文化女性主义或激进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女性在两性中居更高位置。女性的关怀、母性方面的道德要高于男性,女性更加温柔和自我牺牲,男性更注重自我中心和竞争意识。萨比娜形象对于现代人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女性权利的自由,男性与女性之间具有平等的尊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极端地体会背叛行为,形成女尊男卑的思想。

四、结语

总体而言,无论是特蕾莎还是萨比娜,她们都想要努力从不好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她们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尝试改变生活现状。特蕾莎的“存在之重”和萨比娜的“存在之轻”,都在揭示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人性、权利的表达,女性不断努力挣脱封建、不健康的思想束缚,寻找个体独立的灵魂,为现代人带来重要的生命启示。

猜你喜欢
特蕾莎媚俗特蕾
主流媒体要旗帜鲜明地拒绝逐利媚俗
抑或媚俗
杨乃文 不媚俗的声音
海峡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50
特蕾莎?梅脱欧演讲中的政治语篇言据性分析
现代交际(2019年5期)2019-05-05 01:05:14
特蕾莎·梅脱欧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文教资料(2019年4期)2019-04-17 00:54:18
特蕾莎·梅2018年新年贺词的文体学分析
大观(2018年5期)2018-07-09 01:20:16
凌波微步
畅谈(2018年20期)2018-01-22 09:21:32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南风窗(2017年9期)2017-05-04 13:31:10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海外星云(2016年15期)2016-12-01 04:18:14
死者眼睛拍下凶手?
大自然探索(2016年4期)2016-05-06 17: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