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
在经济文化相互交融与发展的当下,对语言、数字技术、互联网、法律、金融、工程技术等领域需要的人才数量与日俱增;我国各高校更是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新要求的指引下不断完善现有的专业设置,积极培养新时代的专门人才。“一带一路”的倡议对高校专门人才的培养指引了新方向,在培养专业技能强的目标宗旨上又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题型设置的不断改革可以看出,从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初衷到不断改革的测试方式,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存在侧面反映出英语课程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际需求的变化,考试从内容到形式的更新都旨在满足社会需求。而到本世纪初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改革不断深化,因为它有着新时代赋予它的新使命——打造“金课”,提高专业技能。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我们提出的新考验。
“一带一路”重大理念的提出,对高校非英语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各种专业技能及语言技能皆优的专业人才。
(一)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法治环境是各国、各地区间经贸往来的基本保障,加快法治体系构建、深化国际司法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如法治合作与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对国际化法治人才的需求。这都需要通过国际化的法学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能够熟练应对相关业务的高端法律人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掌握通识英语的基础上持续的学习和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在涉外律师等高端业务中有所建树,如熟练掌握涉外法律、法规,通晓外商投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的同时,出众的英语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合作是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的交汇点,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都在以新时代建设的目标为指引,培养基于ESP 理论下的专业学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呼唤更多国际化、本土化、高素质、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一带一路”常能合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部分相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诉求不断增多,劳动力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都引发了对中高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急迫需求。“一带一路”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基地,工程项目合作过程亦是与“一带一路”参与国技术人员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有效方式。而这些专业人才能力的发挥也要有赖于语言能力作为支撑。语言交流障碍降低了也会有助于工程建设项目效率的提升。
当下,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体现在:多元文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在国家化及全球化的视野下,在“一带一路”工程的推动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校专门人才的培养,使得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再次得以体现。尤其是针对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选拔,除了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高效的沟通能力,而这种高效的沟通能力绝不仅仅是简单语言对话,而是更为精准地将专业知识及术语准确的表达进而实现“一带一路”项目的初衷。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不仅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加应当重视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英语语言使用的广泛度有利于“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实现,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人才尤为重要。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一些专业中具有国际经验和背景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当下我们需要的是通晓相关国家语言、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了解相关国家的风俗文化、法律法规和现实国情也是“一带一路”人才须具备的素质。语言障碍目前是影响和制约“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进行的因素之一,尽管英语学习者在一些非通用语言适用地区也会遇到瓶颈,但英语的学习也是目前解决互联互通中遇到问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