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内涵探析

2019-03-20 07:30张莉川北医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成才常识梦想

张莉 川北医学院

四个回归,是指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要求。2016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武汉召开武汉教育工作座谈会指出,高等教育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充分发挥“四个回归”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后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教育务必重视“四个回归”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将学生的成长成才纳入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好人才在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高等教育智慧。“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重要内容,是指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方向引领,在高校开展具体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指南针”。

一、围绕立德树人,准确把握常识

常识,英文翻译为“Common Sense”,是基于“Common”和“sense”构成的英语短语。在其中,Common 作为一个形容词,翻译为“共同的,普通的,一般的,通常的”;“sense”作为一个名词,翻译为“感觉,功能;观念;道理;理智”;英裔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以“Common Sens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翻译为《常识》)为题撰写的书籍也曾成为“影响美国的二十本书位居榜首的书”;在我国有关“常识”的记载和认识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于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五:“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从以上皆可以得出,常识是基于对于公共、普遍的一些观念和道理的掌握,这种掌握是基于广泛性和基础性,而不是较为偏僻或者片面的,对广泛的群体是不陌生的。

“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1]习近平在寄语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指出,必须使当代大学生求真学问、练就过硬的真本领,不断使自己成长为为国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通识教育成为各个高校不断重视和推进的,真正使学生培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补齐学生成才的短板,更好成长成才。“要坚持以本为本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德育能力,坚持一流标准提升对社会贡献度。”[2]大学生,第一要务还是学习,确保真学问和本领练就,而非轻轻松松就能够毕业。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回归常识,而非仅仅掌握一些生存的常识,更多是多学习本领的掌握和学问的求实求真,多一点“国情、基层和群众书”的掌握,心无旁骛地刻苦学习、潜心学习、耐心学习、静心学习、继续学习,拓展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国家主流知识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围绕成长成才,准确把握本分

新英汉大辞典将“本分”一词翻译为“one's duty;one's part;one's role;obligation”在“本分”这个词语中,英文从一个人的义务、构成一完全人应该有的一部分、一个人的角色和一个人的职责的角度进行翻译的,强调了一个人讲“本分”作为生命或者个体的一部分,去做该做的事情或者是属于个体某一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凸显了本分是一个重要的个体构成,没有它是不完整的。在我国有关本分一词的阐述可以追溯至《荀子·非相》:“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国内专家学者对本分的解释也是立足于“名分、身份地位、安分守己以及本身分内的或者该做的事情。”通过国内外的对比研究,可以充分说明,“本分”一词是强调个体应该做或者从事自己分内的或者阶段性分内的事情,而不是过多从事其他非分内的事情。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显著的成就是和无数甘于奉献、兢兢业业、潜心钻研的教师分不开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才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可能。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一个阶段或者时期以来,高校教师在从事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专注于教书育人这一认识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重教书轻育人或者重育人轻教书显现不同程度或者不同层次存在。“课程门门有思政 教师人人重育人”[3]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潜心钻研、潜心教书、潜心育人,在新时代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人民教师。“回归本分”,对高校教师而言就是要不断严于律己、甘于奉献、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真正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者和指路人。

三、围绕教育使命,准确把握初心

“初心”一词在英语解释中被翻译为“original intention;original will;original aspiration”,通过以上三组英语短语翻译,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original”后面的三个单词分别的意思:“意图、目的、意向”、“愿意、意志力”、“强烈的愿望”,“初心”是个英语单词都立足于“original”,也就是最初的、原始的或者起先的基础之上,可以清楚明了得知“初心”对于最初愿望和目的的重要意义和追求向往,是立足于最初的愿望的实现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国内有关“初心”的最早阐述可以追溯至郭沫若先生的郭沫若《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表达了郭沫若先生对于自身创作的起先追求,“观摩”对于郭沫若先生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陈宝生部长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纵观我国历史发展历程,可以鲜明得出,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为人民幸福提供天然的良好环境,为读书人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沃土。高考的恢复,使无数知识分子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快速成长成才,快速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成长成才后的这一重要群体也理应更好回馈国家、造福人类。得益于国家发展的高等教育理应在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这个“初心”上投入更多精力,方可快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道路,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围绕民族复兴,准确把握梦想

英语单词中将“梦想”翻译为“dream”,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先生在为黑人平等权利争取的过程中发表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世界上著名演说,强调的对于人不分肤色而应享有平等权利的呐喊,最终为人权平等追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太平洋月刊》曾评价其为影响美国的100 人之一。北宋张载在《张子语录》中谈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成为我国无数知识分子为国奉献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孙中山先生的“天下大同”也充分表明一代人树立的远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梦的实现鞠躬尽瘁,都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过程中人才成长成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就是及时将自身向前推进发展与“中国梦”紧紧统一到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当中,将“教育报国和教育强国”有机融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并不断一以贯之去认真落实、认真推进、认真实践。

猜你喜欢
成才常识梦想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靠不住的常识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常识:哪杯更冰凉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梦想
梦想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