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 河北传媒学院
伴随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方式已从早期的人力策略转换为人工智能策略,而我国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也应随社会形势的进步发生改革。21世纪初,中央根据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并在高校中开始实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项方针在各行各业都具有一定的地位,这个理念要求高校在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合其中。其融合方式方法、路径、实践培养技巧均为业界与学界共同关心的目标。
为了通过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加速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大量传媒类创新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学府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升级,改变原有的专业教育方法,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为此,党的十八大曾特地强调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对此做出了相关的部署,另外,国务院也对此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摸索,高等院校已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方面获得了较多实用性的经验,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具备创新精神及实干能力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传媒类专业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较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现在仍然停留在理念上,并且理念存在滞后的现象,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更提不上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其次,两种教育现在更像是在并驾而行,但并没进行有机融合;第三,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跟不上实践融合的需求,无论是在专业能力还是在教育意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所提供的传媒专业教育不具备很强的实效性;最后,学生缺少实践的平台,对于创新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指导与帮扶也不到位,一切都终究只是在纸上谈兵。究其原因,一部分与传媒类院校教育工作者脱离业界,远离实践,导致认识狭隘缺乏全局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模糊,各方对其认识不清晰有关,因此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我国开始全面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是从201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磨练,在2017年取得了非常醒目的进展,正式形成了一套被广泛接受与认同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具备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了一批落地地、可实践操作的、可大范围推广的成果,将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进行了宣传与普及,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好的实现了创业引领计划的新一轮的预期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习、实践、文化、帮扶等有机融合,届时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有另一个大踏步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都将有一个质的提升,也将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创业实践中,推动社会的长足发展。
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完善与否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及质量等方面均形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我省亟待建立一个人才供求对接的平台,为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资源和信息对接的渠道,另外,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国际资源之间进行资源交叉、协同育人的机制还需要完善,目前仍有一定的缺陷,学校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或者国际上优秀的教育资源,以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有保障。目前,河北省的“国际影视大师工作坊”就是学校与国际资源积极融合的一个优秀例子,该工作坊是由河北传媒学院批准,经过外国专家局的审核批准建立,加入了国际上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将眼光放置于国际,通过资源的互补,专业水平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最终在提升高校该项学科实力的同时,也将为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项目通过聘请国外一线影视专家组成大师工作坊为学院授课,借助国外影视专家平台和资源,对国内与国外的教育资源进行交叉融合,完善知识架构,同时建立国际间学校的长远合作。另外,借助这个国际平台,也可更好地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眼光与竞争力地优秀人才,促进产业长远地发展。
首先,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结合已制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向全体学生开设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包括创业指导、研究方法、创业基础、学科前沿等方面,使得全体学生都可以更好更高效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保证课程的科学合理,并注意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另外,这些课程应被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制度进行要求;其次,高校开设的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应不低于32 学时,从时长的角度满足培养学生创新方面基本素养的需求;另外,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开设与创新及行业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最后,应注重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创新不能沦为纸上谈兵,可开设各类对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创新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高校也可打通同一类下的专业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逻辑思维。河北传媒学院于2018年至今将各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逐步的调整,立项并建设了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课程。通过“做中学,学中思”让学生跳出传媒专业传统的思维框架,基于翻转课堂、“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致力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技术与手段的培养。
高校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地方院校建立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另外,可通过比赛的形式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强化,院校也可自行举办各类考核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竞赛,主题可选择创业计划、科技创新等;积极支持大学生参与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比赛,并在能力范围内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如补助或其他,也将获奖项目中的优秀项目作为省级计划立项。
河北传媒学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冀政办发[2015]31 号)精神,自2018年11月正式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是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着力培养、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自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后,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大刀阔斧的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原专业课程中,加强对授课教师回归业界的定岗培训教育。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创业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和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成立至今带活了本学校原有的实习实践形式,在今年的创新创业实践大赛中也屡获佳绩。
高校的创新创业改革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对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五年中就可见从无到有,从零聚整,也能看出从理论建设到实践形式的高度融合与发展。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宣传引导力争为我省培养出更多富于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传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