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太原广播电视台
传播技术、手段、工具、平台的层出不穷和发展迭代使得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仅去年一年,“人工智能主持人”“AI虚拟主播”“写稿机器人”“机器人记者”纷纷上线,媒介传播方式和技术的惊人发展给传统编辑记者敲响警钟。编辑人员可以说是传统媒体“头脑”的重要支撑,传统媒体编辑人员必须融入到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节奏中来,立足岗位谋求成长,可着力在以下几个关键点上提升工作能力。
对于融媒改革中的传统媒体来说,无论技术跟不跟的上,看家本领必须要跟上,这就对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编辑工作不再是局限于“编辑”二字,而是要朝着“1+N”式的全面编辑能力提升努力。“1”即传统编辑必须具备的文字写作、编排等基础能力要求,不再赘述,下面谈谈“N”所指的几方面重点能力。
其一,策划及采访能力。新媒体时代,编辑人员在本职编辑工作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策划及采访能力。从策划来说,为使得产品展现更好地效果,编辑必须与记者在采访拍摄前进行必要的产品策划与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创新新闻的叙事语言和叙事策略,避免机械的、因循守旧的新闻生产方式,角色配合、通力合作,引导记者的有效采访,将新闻产品设计的更加具有价值性、新颖性、可看性,为保证采访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从强化采访能力来说,就是要在有效时间、版面内,最大程度地挖掘有效信息和关键点,确保所获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完成对采集到的采访内容的再挖掘和整理,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采访到的内容精准的传播出去。
其二,受众分析能力,包含数据的收集、加工及分析能力。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媒介生产也不例外,在这种时代背景影响下,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传统媒体编辑在新闻产品生产制作的各个步骤中,都要积极树立起大数据思维理念,进行受众分析、产品分析,以此指导新闻生产,提高创编能力。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创新工作的体现。不断提高的数据收集、加工、分析能力不仅能为新闻作品、节目栏目创新策划提供方向,更重要的是,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受众的需求和特点也逐渐明晰,新闻生产更能切合目标受众需求,避免走生产的弯路。但就目前来说,传统媒体编辑人员在这一方面能力仍比较欠缺,传统的生产方式与岗位分工以及人员的工作理念仍没有跳出固化的圈圈,不少创新尝试只是浅尝辄止,对大数据的理解有偏差,常常走入内容与形式的主次颠倒误区中,并没有将这种理念有效运用并真正走入大数据时代的编辑模式中来。未来,传统媒体编辑人员必须提升大数据利用和受众分析能力,制作出目标受众需要的,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作品。
其三,深厚扎实的“融写作”能力。文字写作与编排是传统编辑的基础能力要求,新媒体时代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在这一基础能力上培养起深厚扎实的“融写作”能力。“融写作”并不难理解,这是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即使传统媒体也不例外,传统媒体快速的转型之路,更要求其产品具有融媒特色,不少广播电视台已经构建起了新媒体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一大部分新闻作品通过这些中心构建的新型平台传播和发布,或是以H5、短视频等形式与受众见面,这样的新闻产品显然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写作与编排风格,编辑人员应基于新形势下文字编辑工作表现出的特点,融合使用多种表达形式,根据产品内容和目标群体的不同丰富文字写作的特色,凸显新闻产品及栏目节目风格,提升新闻产品的吸引力。同时,针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发事件或是发生在媒体自身中的突发性舆情事件,传统媒体要起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这对编辑人员的写作与编辑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必须融入极强的角色意识。
不论哪一种工作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无论是策划采访、还是受众分析,亦或是“融写作”,都要进行不断的专业化、针对性学习。传统媒体要为编辑人员提供较为广阔的平台,组织编辑人员参与专业性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编辑人员丰富专业知识,习得新型技能,积累岗位经验,并可根据编辑人员的能力特点,对编辑岗位进行再次细化分工。从其自身来说,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掌握与岗位紧密相关的多媒体应用先进技术,丰富自身原有专业知识储备,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要具有大局视野、发展眼光,关注行业发展风向标及趋势,研判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更好地助力编辑工作开展。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编辑人员能力的提升是必然又紧迫的,这里只是浅谈了几个方面内容,编辑人员的转型和发展必然像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一般,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可行的路径将在媒体人孜孜不倦的实践中逐渐明晰。